她要的不是愛情,是手術:《丹麥女孩》

 

電影《丹麥女孩》由美國作家根據埃那‧韋格納自傳改編的同名文學小說再度改編而成。 

 

  1930年的春天,丹麥畫家埃那‧韋格納決定要去死。他希望在春光燦爛的五月自殺,動手的日子大約就預定在那個月的第一天。

 

  但在最後日子到臨之前,他還想碰碰運氣。於是韋格納去了德國,尋求內科醫師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的協助。赫希菲爾德是一位猶太人,性學研究者,也是一位隱蔽不宣的同性戀。赫希菲爾德是當時的性學研究權威,在他的指導下韋格納進行了第一階段變性手術。但人們時至今日很少討論赫希菲爾德,他的研究文獻大多被納粹燒個精光。

 

  韋格納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接受變性手術的人之一,但這只是文獻有明確記載的部份。在韋格納之前,1920年代就有一些醫生對深感困擾的病患進行變性手術。就現在的觀點,當時醫學界甚至連性別賀爾蒙都沒真的獨立分離出來過,進行這樣的手術未免太過大膽。但有時醫生卻沒有選擇,因為即便醫生不做,病患也會自己動手切掉他們討厭的身體部位。

 

埃那‧韋格納由於偶然的女裝打扮,而觸發深藏心中的轉換性別渴望。

 

  度過了20年打扮成女人的生活之後,韋格納不得不認為,只有真正改變生理性別才是唯一的出路。儘管小時候常因為陰柔遭到欺負,韋格納成年後的生活並不真的太糟。他與同為藝術家的妻子吉爾達結婚,吉爾達並不反對(甚至應該說是鼓勵)韋格納打扮成女性與她一起出入公共場合,對外偽裝成韋格納的姊妹,自稱莉莉‧艾伯

 

  但光是如此,還是遠遠不夠。

 

真正的韋格納夫婦合影。 

 

  韋格納身後留下的回憶錄,被友人整理成自傳出版。他提及自己如何期望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有子宮,有卵巢,可以生兒育女的那種。這樣的痛苦,赫希菲爾德再明白不過了。從19世紀90年代,赫希菲爾德就開始研究同性戀與渴望轉換性別的議題。他相信,同性戀是一種生物學上的現象,而不是一種道德上的選擇。而兩件重要的事件,更加強化了赫希菲爾德非研究性學不可的決心。其一,是王爾德的受審。1895年愛爾蘭作家王爾德因為與情人之間合意的同性戀性行為遭到起訴,這造成歐洲知識分子的震撼。其二,是赫希菲爾德診療的一位病人,在走入異性戀婚姻前一天舉槍自殺,留下遺書:「請教育這個世界…叫像我這樣的人結婚是不對的。」

 

赫希菲爾德在1897年倡導成立「科學人道主義委員會」,主張廢除同性戀刑責。

 

  赫希菲爾德於是進行了大量的訪談與研究,他與同性戀男子、想變性的人、只是喜歡變裝的人等各種各樣的性少數討論內心,也組成了一些互助團體,讓這些還不為社會接納理解的人們有個歸屬的地方。他在做的事情其實很危險,1921年赫希菲爾德在慕尼黑公開演講之後,走在路上差點被打死。因為實在被打得太慘了,記者見狀直接報導「赫希菲爾德傷重死亡」,導致他隔天起床在報紙上讀到自己的訃聞。

 

  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許多朋友勸他收手逃到國外。他不只是性少數的代言人,還是個猶太人。但赫希菲爾德還是堅持留在德國,直到1933年他的研究所被納粹砸毀、圖書文物被燒光,他才輾轉經由瑞士逃往巴黎。赫希菲爾德從沒機會重建自己的研究所,因為1935年他就死於心臟病。

 

1933年,凡是讓納粹心煩的「左翼份子」,都被抄家焚書。

 

  而關於我們鎂光燈的焦點,小說、電影歌頌的勇敢主人公莉莉‧艾伯──也就是本來決定要去死的憂鬱青年埃那‧韋格納,他選擇接受全面的變性手術,第一步就是切除睪丸,這次手術是在赫希菲爾德指導下進行的。韋格納這時終於向政府呈交變更身分與婚姻無效的文件,他在政府眼中也變成了莉莉。

 

  莉莉還想要更多,她又進行了四次變性手術,最後一次奪去了她的生命。醫師將26歲婦女的子宮移植到莉莉體內,先不管移植子宮到底有沒有用,當時醫學界甚至根本還沒發明抗排斥藥物。嚴重的器官排斥反應令莉莉不得不再度移除這副她渴望已久的子宮。1931年,莉莉因心臟衰竭過世,享年48歲。

 

  莉莉曾經告訴她當時的愛人,一位在傳記中化名為「克勞德」的男性,等到系列手術成功她就願意接受他的求婚,兩人結為連理。但莉莉的願望始終沒有成功,以當時的醫學技術,她永遠不會變成自己心目中「最完整的女人」。我們回頭來看,不禁嘆息「性」(Sex)的理想化身體意象是如何的束縛了莉莉\韋格納,讓她永遠追求一個其實達不到的理想型態。也不禁讓我們思考,要多女人才算女人?要多男人才算男人?

 

 

 

 

電影資訊
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Tom Hooper,2016

 

書籍資訊
書名:《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作者:大衛‧埃博雪夫(David Ebershoff)
出版:麥田
日期:2016[電影書衣版]

 

你可能會喜歡

全世界的新人穿什麼結婚?

生存與毀滅的界線:《裸睡美人》

這一次,請為自己閃閃發光:《然後我們跳了舞》

《1分54秒》:尚未看見的終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