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的手,請不要來:奇士勞斯基之《職員》(1976)


導演年輕時先是進入劇場技術系,而後再轉到羅茲(Łódź)電影學校就讀。

 

  猶記得在大學時期,學校的藝術中心嘗試在校內舉辦例行性影展,於是經常在圖書館視聽中心舉辦社團影展的經驗,頓時派上用場;在初期人手短缺的階段,每週兩晚準備放映器材、簡單佈場、映前試片的第一線工作,便大多由三、四位社團成員輪番上陣(有時薪又有免費電影看,沒有虧待同學),一旦遇上寒暑假,單槍匹馬負責整個月的場次自然是義不容辭。也是因為如此,讓我有機會在半個暑假中看完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 1941 – 1996)的大半作品;這次在台北電影節「導演初體驗」單元,除了正好是當年學校影展未收錄的影片,更多了份久別重逢的熟悉感。

 

  電影的情節很簡單,故事描述主角十九歲的大一生羅米(Romek),因為就讀的戲劇學校被迫關閉(政治或其他因素?),在無所適從下,只能透過阿姨的人脈關係進入公家劇場的裁縫部門,卻又在無意間捲入劇場內部的派系鬥爭。《職員》(Le Personnel, 1976)不但是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更是從拍攝紀錄片轉向劇情片的轉捩點。在奇士勞斯基的自述中曾提到,原本他認為藉由紀錄片的形式,能使他更忠實貼近波蘭人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實際的拍攝經驗卻是不盡然如此,他發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某些重要時刻,攝影機和自己的存在就好像是入侵者,於是當你越想接近拍攝的對象,那個人就會本能地離你越遠;除此之外,當時他所拍攝車站的某個片段,反而成為情治機關羅織他人罪證的工具,更讓他對拍攝紀錄片一事感到心灰意冷。(出自《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

 

  雖說如此,然而導演並未完全放棄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反而是在本片的前半段多加善用。藉著主人公羅米剛加入劇場大家庭的好奇心,導演彷彿熟門熟路帶著觀眾,體驗他早年曾短期任職於劇場的所見所聞;譬如說,劇場有甚麼不為人知的潛規則、工作人員通常行走的秘道、抽菸休息的角落,以及演員和工作人員私下的日常互動(或衝突)。另外,此處多是採取第一人稱的角度,使戲外的觀眾和羅米同樣化身為劇場新鮮人,第一天被老手(導演)帶進工作室和每位同仁打過招呼後,接下來的大部分時間就被無視晾在一旁,默默聽著、看著前輩們的閒話家常和熟練的動作,這也是無論哪一行的菜鳥踏入新環境的真實感受。

 

 

瞧…這小伙子

 

  然而菜鳥終究有混熟的一天,羅米知道舞台上方的哪邊可以觀賞演員彩排,也找到了合適的地點抽菸休息(不需躲在廁所),觀眾對原本像迷宮般的劇場後方也不再完全陌生。但是就在此刻,面對每天的各種情境,羅米不大可能再置身事外。或許是前半段的劇情太過平靜,而使接下來的衝突像是戲劇化的暴風雨,終於在某次的試鏡場合,很照顧羅米的裁縫部前輩Sowa和即將被降為第二男主角的大鬍子演員當場發生爭執(大多是後者再不斷謾罵咆哮),使長久以來演員和幕後人員的緊張關係瞬間浮上檯面。然而最初應該是劇場內部常見的爭執(藝術和技術似乎總是互看不順眼),卻再公報刊登演員攻訐幕後人員的訪談,隨後幕後人員的工會組織開會商量因應等一連串事件,使原本在偌大的劇場背後,導演沒說、觀眾沒看到的那雙看不見的手――「政治」,也隨著舞台的升降機緩緩登場。

 

看...要發飆了

 

  在共產國家體制下,工會理應是底層人民發聲的唯一合法管道,然而隨著一黨專制的日子越久,黨高層行使權力的技巧也更為不著痕跡,此時散佈在社會上不同角落的大小工會,便淪為方便管理的統治工具,畢竟透過一小撮幹部監控內部成員,許多尚未發生的矛盾、異議便能輕鬆「河蟹」、遊刃而解。在擁擠陰暗的房間內(明亮的大房間是演員休息時的室內網球場),針對羅米提出由工作人員自行組成歌舞團的建言,主席的當下反應則是從前也有成員提出相同意見(當時是哪位涉世未深的小伙子呢?);然而面對Sowa始終沉默不語,反而不斷再三催促他必須表態:我們是站在同一陣線嗎?是否支持工會聯合屬名的反擊?在此看似Sowa再也按捺不住,失去平時的沉穩老練,毫不留情的發言砲轟劇場的制度迂腐和職員的苟且心態,其實深諳世故的他再清楚不過,此時此刻已不可能再迴避,既然在這場政治遊戲中無法全身而退,倒不如轟轟烈烈圖個痛快,至少此刻吐出的話全是真正出自肺腑。

 

「孩子…儘管寫,我們會保密」

 

  最後的那場戲拍得真好,空氣中有如風雨過後撥雲見日的乾淨清新,陽光大方地灑落在房間每個角落,卻是對照著羅米坐在桌前的無助:徬徨躊躇提起筆,時而不斷將紙翻面,像是欲振筆卻又再度放下;會不會又是另一齣「看吧,我早知道」的世俗劇碼,還是結局會出人意表之外?相信在三十餘年前,這段畫面曾經緊緊揪住波蘭人民的心情搖擺起伏。

 

 

左邊的女士戲外也是導演就讀戲劇技術系的教授。

 

 

電影小補充:

(1) 儘管導演只短暫在劇場裁縫部工作一年,但是人緣好到哪都吃得開,電影中的演員都是由曾經共事的劇場人員友情演出,另外裡面飾演服裝設計顧問的女士,也是導演就讀戲劇技術系的教授。

(2) 清大夜貓子電影院今日已經是頗具規模的校園例行性影展呢。

封面出處:Movie Posters

你可能會喜歡

《勾魂攝魄》:三位大導的愛倫坡恐怖奇談集

如核勇敢?——《若無其事的寧靜》(2012)

推理要在出獄之後:《羊之木》

瞧,我變成妳了:《雙面女郎》(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