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經常會被先入為主地認為應該服務小孩,不應該處理太過深刻的議題。當初法國動畫片《巴黎魅影》上映時,台灣就有影評指出,它的故事太深沈了,不是寫給小孩看的。那麼到底小孩該看什麼呢?他們似乎應該想像一個比較幸福積極的世界,譬如,不妨處理父女關係(像是《尖叫旅社》)、不妨鼓勵小人物追求夢想(像是《料理鼠王》)。
不過如果我有小孩,我一定會帶她去看《巴黎魅影》(Un monstre à Paris),因為有一些教育只能在不完美但更接近於現實的文本中發生。《巴黎魅影》的故事跟一隻跳蚤有關。劇情設定在1910年的巴黎,人人恐慌於傳說中的恐怖怪物「魅影」出沒在市區,「魅影」身材高大,兩眼發紅,穿著一件風衣外套,雖然還沒有人真的被傷害,但看到的人都嚇破了膽。
恐怖的災難給了想要競選巴黎市長的警長「天賜良機」,他以追殺魅影為訴求,希望一舉成擒之後博得市民青睞。在此同時,警長也厚顏無恥的騷擾歌舞女伶露西兒,試圖以權勢逼迫她接受他的追求。
但露西兒其實早就心有所屬,她喜歡的是青梅竹馬的瘋狂科學家拉烏。拉烏外表上看起來是個游手好閒、只會嘴砲的廢業青年,對露西兒也很不客氣,但其實是個努力追求夢想的實業家。拉烏跟害羞但是正直的好朋友愛彌爾(立志成為製片家)一起研發出了神奇的藥,能讓植物變得巨大。
此時,人人畏懼的怪物魅影出現在露西兒住處的巷子裡,原本牠恐怖的外表嚇壞了露西兒,直到露西兒聽見魅影細微、悲哀、溫柔的歌聲:
I.. I hide my light inside a cloak of night
我....把我的光芒藏在夜色的大衣裡
Beneath the red scarf and a chapeaux
藏在紅圍巾與法式帽子底下
The pearl of my heart locked within a shell
將心的珍珠鎖在貝殼中
too afraid to let it go, to let it show
不忍放手,也不敢示人
and all the headlines read
所有頭條都這麼寫著
for the whole world to see
整個世界都這樣看見
A Monster in Parié
巴黎有個怪物
I fall apart, I fall apart, apparently
我支離破碎了,我支離破碎了,很明顯地
I did appear beneath the light
燈下出現的的確是我
Yes it was me
那正是我
A Monster in Parié
巴黎的怪物
I hide my pain inside a melody
我把我的痛苦藏在一段旋律裡
It’s as if notes I sing set me free
彷彿唱出的音符能換我自由
I keep all my dreams under a lock and key
我把我的夢想守在鎖與鑰之下
I’m so afraid that they will fly, away from me
生怕連夢想都會插翅而飛,離我遠去
A Monster in Parié
因為我是,巴黎的怪物
原來魅影是愛彌爾的夥伴、一隻名為查爾斯的猴子身上的跳蚤。意外受到巨大藥的影響而變成人形大小。查爾斯的造型與其說是隻猴子,不如說像上個世紀初期的爵士樂手。查爾斯的音樂天份也影響了跳蚤,讓跳蚤很會唱歌。變成人形的跳蚤被露西收留,命名為佛朗克(Francœur,意為誠實的心)。從此露西、拉烏、愛彌爾就踏上了保護佛朗克不受殘忍的政客警長追殺的旅程。
因此,與電影同名的歌曲〈巴黎魅影〉儘管沒有另一首歌〈賽納河〉那麼歡樂繽紛,但卻是整部片的精華所在。電影有法文與英文兩個版本,原聲帶也是如此。不過在此非常推薦的是英文版本〈A Monster In Paris〉,因為這個版本的佛朗克是由尚‧藍儂(Sean Lennon)獻聲。從姓氏就可推測,對的,他是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的兒子。儘管許多樂迷認為,比起父親他似乎無甚表現,但在這首歌之中,尚‧藍儂的確表現出了有別於法文原版的脆弱悲傷氛圍。他的歌聲與本片偏冷的浪漫色調,堪稱是天作之合。
故事的最後點出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觀點:自私自利、毫無緣故就想傷害別人甚或其他生物的「人」,才是真正的怪物。外貌怪異變形、或者是從事的志業不受世人理解,其實都不重要。那些不願意為別人著想、滿嘴謊言的人,不管多麼衣冠楚楚,事實上才是早已失去了當人的資格。
封面圖出處:《巴黎魅影》粉絲衍生創作
音樂資訊
《巴黎魅影》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