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真兇的勇氣──《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僕だけがいない街)

 

三部敬《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獲得多項讀者大賞。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原作是三部敬繪製的全八冊漫畫,故事發生於2006年,由一個平凡漫畫家藤沼悟開始說起,他出道後一直沒有成功的作品,平日以送披薩維生,並認識同事愛梨。在這沒什麼個性、生活無趣的男主角身上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他有時候會看到「再上映」(リバイバル),也就是身邊的場景時間重新回放,這其中必然有什麼問題等著他去解決,並避開危機。

 

  第一次出現「再上映」並被悟解決,他也因此車禍受傷,悟的母親因此跑來與他同住,這開啟後面的主線──在某一次「再上映」發生時,由於悟找不到不合理之處,因而求助母親,母親因此看到幼童誘拐未遂的現場,並被兇嫌察覺進而跟蹤殺害。悟在當下被巧妙安排給製造成為兇嫌,被警方追查,進而引起「再上映」,一舉回到悟兒時發生幼童誘拐殺害慘案的時期1988年,並開始設法改變過去。

 

主角的目標一開始只是單純的想要拯救雛月,但隨著故事進展,發現拯救雛月並不是解答。

 

  三部敬的鋪排細膩精彩,由各個角色用不同視角觀看故事的走向,一開始短暫安排的「再上映」應該是讓讀者先進入概念,而後才有三次大規模的時間軸改變。第一次是從主角被懷疑是兇手而跳到1988年,第二次在改變失敗後再次回到2006年,藉由「再上映」進入第三次時間軸,重新來到1988年事件發生前。從時空跳躍的使用手法來說,有點類似於《蝴蝶效應》,但是其中推理部分又一直讓我想到貫井德郎的《慟哭》。讀者始終覺得我們跟著主角的第一視角去查案,然而我們一直有一個龐大的盲點,這正是引起案子不斷重複出現的契機,總要到了緊要關頭,我們才發覺被敘述手法給欺瞞了。而且整個閱讀過程最恐怖的就是:逮不到兇手,案子持續不停的發生。情節鋪排緊湊,迫使閱讀者無法停下來,有種錯覺會在停下來不去閱讀的同時,故事內將產生更多的犧牲。

 

  這部作品後來改編為小說、動畫與電影,非常受到歡迎。動畫共分成十二集,故事鋪陳基本上與漫畫相差不多,但是對於人物的特寫非常明白,強烈地暗示著什麼,就這點來說比漫畫刻意了許多。光是店長這個角色,一開始就故意給予他特寫,讓故事可讀性更高。但許多情節也有趕進度的感覺,不像漫畫那樣複雜而真實。像是發現母親被殺害時,漫畫是發覺外頭有人追上去,房東正巧探出頭看到,於是被當成是嫌犯,這裡加深兇嫌的惡意,是故意為之的栽贓;但動畫簡略這整段,反而像是房東登門意外看到,作者為兇嫌鋪排那令人為之驚嘆的恐懼感,頓時消散了一大半,略為可惜。

 

  至於真人版電影,在對話上減省了很多動人細節,畢竟長達八集的漫畫內容要簡略在兩小時內說完還是太趕了一點,而飾演母親的角色一直有種略顯不足的感覺(也可能是漫畫的角色給人印象太深刻,總覺得這個母親的詮釋太過於輕浮虛偽),加代的母親也十足違和,小孩們的演技反而意外的要好很多。

 

  除此之外,電影在暗喻上卻做得很到位,像是不停出現在籠子裡繞著圈子跑的天竺鼠,拍攝手法也較為接近動畫,用很多移轉鏡頭去表現視角、並由孩童出演成人配音來表現由於「再上映」促使時空穿越的時間軸狀態。

 

 

電影版值得一看的部份是童星的演技。

 

  動畫與電影裡變動較大的地方都是結局的部分。兩者塑造與安排的結局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整體來說,三部敬建築的《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推理劇情十足精彩,時間軸掌握適當,角色刻劃亦生動,在三次不同的穿越讓主角的改變顯而易見。段落情節安排緊湊,讓人欲罷不能,非要不眠不休趕緊看到結局知道真凶才肯罷手。也難怪在漫畫連載還沒結束,就出現大量再創作,不難見得大家對這部作品的喜愛,喜歡推理漫畫的讀者千萬不可錯過。

 

 

書籍資訊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三部敬,全八冊。

 

電影資訊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僕だけがいない街)-平川雄一朗,2016

你可能會喜歡

渴望著的是正義,抑或是自我滿足?──宮部美幸《悲嘆之門》

美麗的人不可能毫無理由地殺人放火?《天使怎麼了》

如果彌海砂不是個腦殘迷妹:Netflix版《死亡筆記本》

據說,青少年時期聽的音樂會銘記一生:《今晚來點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