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的真實、真實的虛假──《何者》(N@NIMONO)

 

看似相安無事的歡樂聚會背後,交織著友情、愛情與求職困境複雜的多重角力。

 

  《何者》由導演三浦大輔改編自日本新生代作家朝井遼的「直木賞」同名獲獎作品,既其作品《聽說桐島退社了》同樣改拍成電影,再次掀起旋風。片中主軸是五個截然不同個性及風格的青年面對求職的種種過程,冷靜分析系的拓人、腳踏實地型的瑞月、天真浪漫系的光太郎,還有一對同居情侶:自我意識強烈的理香與天馬行空創作系的隆良,五個人意外的相聚於理香與隆良同居小屋裡,權當作求職基地。

 

  然而,表面上看似相安無事的歡樂聚會背後,交織著友情、愛情與求職困境複雜的多重角力。唯一旁觀著一切發展的博學多聞的澤學長則扮演著點出男主角拓人思考上的盲點所在,這可能也源自於澤學長並沒有使用推特,並不會藉由虛假的網路面向去探究一個人的成就與否。

 

  倉井遼書寫的《何者》一部分可能是想探究時下社會大眾人手一機,時時在網路上建構一個虛假的自我的同時,卻又在現實裡過著全然不同的「真實人生」,究竟網路裡的虛假修飾是真實,還是真實世界裡裝扮著的虛假才是「真實」?在片中一再說明面試就像是推特上僅限140字的自我介紹,人們總要在那侷限的時間及空間中表達一個較為完整的自我,或是期許他人認可的樣態;但這同時也像是拓人在一次聚會所訴說的:個人履歷就像是玩吹牛,在被掀開之前誰也不知道到底是有還是沒有,無論是在推特上、面試上、資料上或許都不曾存在著澄澈的自我。

 

就像是推特上僅限140字的自我介紹,人們總要在那侷限的時間及空間中表達一個較為完整的自我。

 

  相對於表面上的彼此友好、互相加油勉勵,私底下卻是明爭暗鬥、爭鋒相對地試探,在求職焦慮與自我認同的矛盾衝突之下,青年的迷惘與徬徨又該何去何從?推特式的140字框架的自我介紹展演風格真的能呈現人的內在本質嗎?

 

  電影中出現許多一針見血的求職評論,也十分精采,總不免有種毛骨悚然被刺激到的感觸:

 

「求職的人們像是迷失在地圖……遺忘了為什麼而努力?究竟是為誰而活?」

 

「別用區區140字衡量一個人的本質!」

 

「不管10、20分,先秀出來看看再說吧!不然,也是連成績也沒有的空想,太沉溺於自我想像中的完美了。」

 

「內定這兩個字真的很厲害,就像是整個人都被肯定了,不過事實上也只是證明你很會『求職』而已。」

 

 

 

 

  在電影表現上,個人最喜歡的部分是舞臺效果的傳達,特別是將拓人的內心世界用舞臺劇的方式表現是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橋段,如何在固定的舞臺上建構各種場景的穿插出現,真實與虛構又在此再度被重塑。而烏丸銀次的舞臺劇與光太郎的演唱會的舞臺效果也做得極佳,特別是一開始將桃紅色的舞臺光透過運鏡由下而上,那粉色系的光灑在上層觀眾席的拓人與瑞月間,隱約有些淡淡的浪漫而或是曖昧的氛圍,非常喜歡她們光影的運用這部分。

 

  背景音樂採用中田康貴(中田ヤスタカ)為其所作的主題曲,歌詞旋律搭配人物心境,也大有加分效果。在電影表現手法上與小說敘述雷同,也採用大量的推特式表現手法,強調推特的網路世界與現實生活兩者穿插經營而成的虛實交織的人性樣態。

 

 

 

 

電影資訊

何者》(何者)-三浦大輔,2017[台灣]

 

書籍資訊

何者》-朝井遼,2016

你可能會喜歡

荒誕‧衝擊‧我們的《美麗之星》(美しい星)

都世界末日了還在睡啊,給老娘起來!《哥吉拉:怪獸之王》

尋找真兇的勇氣──《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僕だけがいない街)

關於孤獨與相遇的社會學:《片斷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