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蒂妮的詛咒:《死亡與來世》

《雅各之夢》(約1805年),由英國畫家威廉‧布萊克所繪。 

 

文|柯利弗德‧皮寇弗(Clifford A. Pickover)

譯|李之年

 

  《雅各之夢》

  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 c.20 BCE-c.50 CE),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

 

  「孩童及畫家鍾愛的雅各天梯意象多端,自古以來聖經詮釋者大肆渲染、擅下各種比喻,也是聖歌作曲家靈感的繆思,但在《聖經》中卻僅提及一次。」《聖經意象辭典》(Dictionary of Biblical Imagery)編撰者認為上下走動的天使象徵「人類與上帝交流的兩種方式──接受上帝派下人間的使者,及渴望上天堂投入上帝的懷抱」。著名的雅各天梯出現在〈創世紀〉第二十八章(Genesis 28),雅各來到哈蘭(Haran)後所做的夢中:

 

  他在夢中看見一座梯子在地上聳立,梯頂通往天堂,神的使者天使在梯上走上走下!上帝站在天梯上對他說:「我是耶和華,亞伯拉罕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予你和你的後裔。」語畢,雅各醒了過來:「上帝果真與我同在⋯⋯」然後他變得恐懼:「我所在之地是神的殿堂、天國的大門。」

 

  幾世紀來,世人曾對雅各天梯做出諸多解釋,認為天梯代表人間和天堂之間的互動。猶太哲學家斐洛提出了幾種說法,其中之一表示梯上的天使可能象徵投胎和升天的靈魂,令人不禁聯想到輪迴轉世。《新約聖經》中,耶穌在告訴門徒「他們將會看見天國敞開大門,神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來下去」時,曾暗指雅各之夢(〈約翰福音〉第一章五十一節(John 1:51))。

 

  這篇記載時間歸在1805年左右,當時英國詩人、畫家威廉.布萊克描繪雅各天梯的畫作問世,成了史上最膾炙人口、發人省思的相關作品之一。畫中,雅各躺在螺旋梯底下,天使在他身旁走動。

 

另可參考:輪迴轉世(約西元前600年),天使(約380年),比弗羅斯特(約1220年),《負傷天使》(1903年)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揣測著天堂和來世的樣貌。安德魯‧傑克森‧戴維斯的「夏日樂園」是由一層層的關界所組成,類似這幅聖經七天創世紀圖,插圖出自德國歷史學家、醫師哈特曼.舍德爾的著作《紐倫堡編年史》。

 

  夏日樂園

  伊曼紐.斯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 1688-1772),安德魯.傑克森.戴維斯(Andrew Jackson Davis, 1826-1910)

 

  「波基普西(Poughkeepsie)預言家」安德魯.傑克森.戴維斯是先知,也是治療師。在信徒眼中,他的地位可與瑞典科學家、基督教神祕主義者、哲學家、神學家伊曼紐.斯威登堡並駕齊驅。1845年,戴維斯以「夏日樂園」這一自創新詞來命名來世的世界。他稱人死後靈魂會來到充滿層層關界的來世。情感、品性、興趣相似的靈魂會聚在同一處。為尋求靈性知識、精進自我,靈魂可一一穿越層層關界,最後來到神的領域。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靈魂能超越第二層關,但是待所有靈魂都登上第六層後,上帝(住在第七層)會創出全新的宇宙,靈域的層層關界也會汰舊換新,原本第六層的靈魂就會來到新的第二層。戴維斯寫道:「不死的生命無法容忍靜止不前,因此靈魂沒有所謂的最終歸屬,會一直永遠向前行進,與周遭環境和諧共存,所以算是永遠居住在天堂。」

 

  他在《大和諧境界》(The Great Harmonia, 1852-1866)中解釋:「靈魂離世後⋯⋯登上靈域第二層,在此所有靈魂會受天使誡律洗滌,卸除肉身和精神缺陷⋯⋯當所有靈魂都前往第二層後,宇宙中形形色色的俗世和星球都不再有人居住,地表變得一片死寂。」

 

  在《前往夏日樂園的祕訣》(A Stellar key to the Summer Land, 1867)中,戴維斯寫:「仔細觀察夏日樂園的地貌後,我發現恆久點綴此地的肥沃土壤、怡人果園、葡萄園及花叢,都是由從前在人體中的粒子組成!」佛教的輪迴轉世認為萬物息息相關,生生不息,夏日樂園的概念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後來也為神智學教(Theosophists)和威卡教(Wiccans)等現代異教所沿用。

 

另可參考:天堂(約西元前2400年),極樂淨土(約西元前850年),輪迴轉世(約西元前600年),降靈會(1848年)

 

這幅照片是由攝影家卡爾‧馮‧斐成所攝,照片中的人是女演員瑪莉安‧薩德斯。她在1954年一齣改編自法國劇作家尚.吉洛杜作品《溫蒂妮》的戲中飾演柏莎。柏莎公主與未婚夫漢斯、水妖溫蒂妮陷入了錯綜複雜的三角戀情。

 

  溫蒂妮的詛咒

  帕拉賽爾斯(Paracelsus, 1493-1541),尚.吉洛杜(Jean Giraudoux, 1882-1944)

 

  「啊,睡吧。香甜入眠吧。」作家伊恩.藍道(Ian Landau)寫道。「沉沉睡去,深陷甜美夢鄉,人生之樂莫過如是。不過,倘若不小心墮入無意識就足以喪命,令你不敢入睡的話,該如何是好呢?」這是遭溫蒂妮(Ondine)的詛咒纏身的患者的夢魘,罹患這種疾病的人,平常呼吸無礙,但夜晚入睡後喪失意識,就可能停止呼吸。病名由來是民間傳說中的水仙子溫蒂妮(或烏丁娜)之名,因情人不忠,她詛咒他得無時無刻記掛著要呼吸,否則就會喪命 。

 

  溫蒂妮的詛咒正式學名為先天性中樞性換氣不足症候群(CCHS),為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先天性疾病,後天若腦幹受損也有可能出現此症狀。研究發現,許多患者身上製造神經元發展所需的蛋白質的PHOX2B基因會出現突變。一篇1962年發表的論文提到,成年病患在動了上脊髓和腦幹的手術後,會出現相關症狀,溫蒂妮的詛咒一詞在此首度用作醫學術語。患者需動氣管造口術或接上呼吸器才能存活。

 

  溫蒂妮也曾在中世紀瑞士醫師帕拉賽爾斯筆下出現過,是形似人類的妖精,棲居在一般人一無所知也無法觸及的異世界。在法國劇作家尚.吉洛杜1938年的劇作《溫蒂妮》中,俠客漢斯在森林湖畔邂逅水妖溫蒂妮而墜入情網。

 

  臨床神經科學家、詩人雷蒙.塔利斯(Raymond Tallis)以誇張的口吻如此形容溫蒂妮的詛咒:「空氣在我們的頭部內流通,源源不絕。從出生時第一次呼吸、而後馬上嚎啕大哭,直到最後嚥氣,我們都不斷呼吸著空氣。」

 

另可參考:過早埋葬(1844年),心肺復甦術(1956年)

 

 

(本文為《死亡與來世》部分書摘)

 

《死亡與來世》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死亡與來世》(Death and the Afterlife

作者:柯利弗德‧皮寇弗(Clifford A. Pickover)

出版:天培

時間:2017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金英夏:「韓流」這種東西真的存在嗎?

《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一本阻止350萬人死於車禍的書

攝影即生命:荒木經惟《寫真的話》

親愛的波西:王爾德《深淵書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