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Over It. Or What If…大人物樂團(2011)

大人物樂團成員合影(1992)。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是大人物樂團(Mr. Big)的歌迷,一定也會對這個老牌樂團的捲土重來感到激動。

 

  Mr. Big活躍於1980至90年代,是一個由貝斯英雄Billy Sheehan領軍,有著吉他英雄Paul Gilbert的金屬搖滾樂團,發行的前四張專輯在日本都至少取得了金唱片的成績,膾炙人口的抒情曲〈To be with you〉直至目前仍是廣播中常聽到的情歌精選之一。然而1997年團員發生變動,2002年宣告解散。

 

  直到最近某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偶然在瀏覽Youtube的時候看到了「Mr. Big Live from The Living Room」這支演唱會影片,才驚覺他們已重新出發。(雖然看到Paul Gilbert一頭短髮加鬍渣的時候內心疑惑──這落魄大叔是誰,金色長髮貴公子那去了?)

 

  我在夏天週末午後不斷搜尋MV片段,也從灰塵滿佈的CD堆中找出了Mr. Big的專輯。邊播放邊唱和的時候,發現居然還記得每首歌的歌詞,真是一股奇妙的滋味。高中、大學時瘋狂愛上搖滾音樂、想要投身音樂領域的渴望,再次湧上了心頭,原來我從來沒有放下對搖滾的熱愛。

 

《Get Over It》專輯封面。

 

  Paul Gilbert於1997年離開Mr. Big尋求個人發展,由Richie Kotzen取而代之成為Mr. Big吉他手的消息,當時在高中吉他跟熱音社團的小圈子裡引起了小小的波瀾,買了吉他手換人後第一張專輯《Get Over It》的朋友都跟我說:「失去了以往的感動,Mr. Big 再也不是Mr. Big了。」

 

  當然,高中死小孩的話可不能當真。雖說2000年我也跟風買了一張來聽,但風格的轉變在我心中其實並未造成牴觸。不如這樣說吧,主唱Eric Martin的歌聲完美的融入在不同色彩的音樂之中讓人感到欣喜,覺得省下來的午餐費沒有白白犧牲。

 

  回到這張專輯,專輯名稱其實說明了當時團員決定從Paul的離開對樂團的衝擊中「走出來」(Get Over),整張專輯也充滿了一往無前的氣勢。從第一首的〈Electrified〉中,Richie果斷的使用了Paul在Mr. Big首張專輯的第一首〈Addicted to that Rush〉一樣的skip picking技巧前奏,同樣的技巧,截然不同的風格,宛如在專輯的開頭便大聲宣告Mr. Big的轉變!這氣勢也延續在這整張專輯之中,藍調搖滾的聲響、娃娃踏板,這張專輯是如此的不同凡響,在我的CD隨身聽裡一遍又一遍的放著。這是團員和平分手的一個例子,另一個極端的代表恐怕是夜願樂團(Nightwish)的〈Bye Bye Beautiful〉,表述對Tarja Turunen離隊的憤怒。

 

  Mr. Big在2002年宣告解散,敲碎了重新建立起的粉絲們的心,包括我在內。

 

《What If...》專輯封面。

 

  有趣的是,Mr. Big在重組後發行的專輯名稱是《What if...》。專輯延續了當時原始組合的Mr. Big的音樂風格,簡直就像是在說「如果那時Paul沒有離隊的話,這就是我們的第五張專輯」似的。看著這兩張專輯的名稱,我不禁笑了,原來其餘的團員並沒有忘記在一起演奏表演的快樂。

 

  就如同人生一般,有時候在人生當中,我們以為我們「放下」了一些事,但是其實在夜深人靜的晚上,我們還是會不禁想著:「如果…」

 

你可能會喜歡

愛會拆散我們:Love Will Tear Us Apart

等待的人尚未出現:〈閣樓小夜曲〉(1959)

低沉憂鬱嗓音的魅力:法國獨立女歌手Swann

古羅馬人對優質流行音樂的標準就是「爽啦,夠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