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抗爭與自我掙扎──《漢娜反核日記》(Nuclear Neighbour)

《漢娜反核日記》是從旁觀視角一路跟拍漢娜‧哈勒曼派反抗家鄉皮海約基興建核電廠的芬蘭紀錄片。

 

  《漢娜反核日記》(Nuclear Neighbour)是從旁觀視角一路跟拍漢娜‧哈勒曼派(Hanna Halmeenpää)反抗家鄉皮海約基(Pyhäjoki)興建核電廠的芬蘭紀錄片,從最開始漢娜只是個居住在漢尼奇維(Hanhikivi)鄰近地區的教師,她有三個小孩,一個快樂的家庭。在市長宣布:「費諾電力公司即將於此地興建核電廠,將提供許多工作機會,使得當地年輕人不用離鄉背井。」然而,漢娜並不這麼認為,對她來說漢尼奇維是再也無法找到的美好之地,是她與家人休閒遊憩所面對到的獨一無二的天然美景。於是她與附近的老弱婦孺創立了「捍衛漢尼奇維聯盟」,並進行一連串的反擊。從單純的婦女,最後走上參選,進而努力去影響國會決定,她除了為當地反對核電廠興建運動去訴求,並且也到日本參與福島事件的交流,甚至邀請日本友人一同來到她的「美麗之境」。

 

  不同於一般的抗爭或集會遊行,「捍衛漢尼奇維聯盟」的成員幾乎都是婦女,除了婦女以外,就是老人。這讓我們好奇的是男人們都上哪兒去了?是否在環境與發展之間,總是難以得到兩全?而這樣經濟誘因背後,是否也飽含了性別面對議題間的關注差距?很有趣的是拍攝過程中,漢娜的丈夫一直是以背面或是側臉被拍攝進影片的,他一句話也沒有說。他不僅全程皆是沉默的,甚至拍攝到臉部表情時多半極其嚴肅,而此時旁白多半是漢娜自己的聲音。這影片一路以漢娜的聲音紀錄,像是以聲音去書寫日記。這樣的差異更顯現在被抗議方與抗議方的群體間,電力公司員工與市府人員多半是健壯男性,抗爭者則多為女性或是老弱婦孺,因此顯現出一種隱約的性別衝突,甚至是強勢(青壯年)與弱勢(老弱婦孺)的角力。特別是描述她們開始抗爭後,原先一團和氣的社區,開始有了敵意的產生,這隱隱約約的敵意也就包裹在不同類型的人群互動之間。

 

「捍衛漢尼奇維聯盟」最特別的地方是他們的成員以老弱婦孺為主,因此少了許多推擠衝撞、充滿力道的抗議手段,相較起來較走溫情路線。

 

  誠如上述提及「捍衛漢尼奇維聯盟」最特別的地方是他們的成員以老弱婦孺為主,因此少了許多推擠衝撞、充滿力道的抗議手段,相較起來較走溫情路線,一方面以到處演說溝通的方式、大家一起縫布製的抗議布條、製作告示牌,或是一同在漢尼奇維夜晚的大路上點燈等,整部影片相對其他描述環境保護抗爭的影片,少了許多暴戾之氣,多了些漂亮的漢尼奇維風景。特別是主要的領導漢娜有著完滿家庭與三個孩子,卻為著守護家園的理想,將自家變成了「缺乏母親」的家庭,甚至仰賴祖父母來照料孩子。因為成員組成的緣故,這情況在「漢為漢尼奇維聯盟」裡成了尋常樣態。於是在追蹤漢娜一群人抗爭費諾電力公司的背後,也顯現出漢娜對於孩子的陪伴、家庭的關係維繫,甚至是三重身分下產生的矛盾衝突。身為一位女性的抗爭領袖,帶著教職、母職,三重的身分,她要如何取捨以維持平和?又該如何在家庭與領袖身分的掙扎間找到一條自己的道路?

 

 

 

電影資訊

《漢娜反核日記》(Nuclear Neighbour )-Fredrik Oskarsson,2017

2017第三屆「核電影」影展

你可能會喜歡

把能量放進消波塊裡存起來如何?

荒誕‧衝擊‧我們的《美麗之星》(美しい星)

《阿哈:帶我走》──挪威天團四十年全紀錄

因為你們是很好的筆刷材料:每年有十萬隻貓鼬為藝術捐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