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天之中黃昏最美:《建築是什麼?》

 

本書作者瑞斯慕斯・沃恩與傑特・敏果德是瑞典建築師,兩人致力於創造更美好的建築世界。

 

文|瑞斯慕斯‧沃恩(Rasmus Wærn)、傑特‧敏果德(Gert Wingårdh)

譯|張裕敏

 

§為什麼一天之中黃昏最美?

 

  簡答:

  因為在此刻白天狹隘的理性告退,夜晚無限的神祕將籠罩大地。

 

  詳答:

  有一種美,來自科技的不完美:窗戶氣密不佳,水氣滲入,結霜如花朵綻放;水泥地牆長年潮濕,青苔厚綠滋生; 舊倉庫牆壁裂開,隙縫間有光影射下、交錯流動。這些全拜建築藝術的頭號敵人──潮溼之賜。

 

  潮溼通常讓建築物產生種種問題,但其導致的頹壞衰敗, 也讓建築的世界呈現出人性與人味。增添了自然野趣的花園才最美;留下時光軌跡的老房子最有味道。建築可以幫助我們成長、體驗人生:從童年時期的單純明確,到青春期的關鍵階段,而後培養出感受生命中奧秘的能力。

 

  黎明與黃昏之美難以言喻,想摧毀這份美卻易如反掌:開燈就是了。

 

 

§現代性還要披著玻璃外衣多久?

 

  簡答:

  只要還有人宣稱有玻璃就沒距離。

 

  詳答:

  從哥德時期以來,玻璃就因為透明隱形的特性受到青睞。用來描述玻璃牆的字眼通常是開放、透明以及參與,但實際情況並不像這些詞彙如此動人。

 

1989年落成的羅浮宮金字塔,以玻璃和金屬構成,一度被嘲弄是醜不可言的迪士尼樂園,但現在還是成為了巴黎的觀光地標。

 

  真實世界中,一棟玻璃建築可以像一堵牆一樣冷峻、阻擋希望。我們應該像看待其他建築物一樣,正視玻璃建築物的具體存在。我們通常仰賴窗框來賦予玻璃形式和實體,將窗戶開口與整座牆交織在一起。如果有人要用玻璃做成一面牆, 那一定也有所圖謀,而非力求全盤透明、毫無所欲。

 

 

§建築應該存在多久?

 

  簡答:

  愈久愈好。

 

  詳答:

  建築物很快就會開始改變自己的模樣,不管你是否想要這樣的變化。首先,會有一大堆東西放進來。室內空間應該多少都能忍受這一點,而且許多建築物必須要留下人的蹤跡,才算發揮功能。如果是公共建築,接下來的改變就是室內陳設開始更換,只是通常不會變得更好。

 

  與其談論建築物應該存在多久,或許我們應該討論的是建築物的半衰期。建築物像放射性物質一樣,一完成就立即產生衰變。公共空間的內部半衰期最短,或許只要十年, 原始的陳設只剩下一半。除了結構性架構還有門窗地板等,使用期限稍久,大約三十年。經過六十年,整棟建築大概只剩下原本的一半保持不變。

 

§我家這一帶的建築如何?

 

  簡答:

  好極了!人生要樂觀嘛!

 

  詳答: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建築品質,取決於四大要件。第一是集體自信:如果建築師、客戶、建築工人不夠驕傲,作品就沒有看頭。第二是國家有良好的經濟狀況。資金太多、時間太少,帶來的壞處比好處多,但穩定的經濟是建築得以長久的基礎。優秀建築的第三要件,是特殊委託案的數目,也就是重質不重量的設計案有多少。第四是天才的誕生:若非新藝術運動代表人物之一的西班牙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í),巴塞隆納不會在一百多年前就產生了建築奇蹟。

 

  不論何時何地,傳奇建築的產生都是因為同時具備這四大要件,但若不巧缺乏其中一項,仍有機會創造歷史。

 

 

§建築要省錢,最聰明的方法是什麼?

 

  簡答:

  蓋小一點。

 

  詳答:

  建築物都很貴。大型建築物則是非常昂貴,通常成本會隨著建物規模遞減。即使是最精打細算的人,要是蓋了大房子,再怎麼省錢也沒有浪費的多。

 

  建築中最花錢的,通常是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像是處理地下水位以下的部分;而處理好的表面等最容易看得見的地方,其實只佔總成本極小一部分。所以空間的有效利用,是我們能賦予建築最具成本效益和環保的特色,也正因如此,大空間是建築所能帶給人類最大的價值之一。

 

 

(本文為《建築是什麼?:關於建築本質的快思慢想【限量書口刷色版】》部分書摘)

 

 

書籍資訊

書名:《建築是什麼?:關於建築本質的快思慢想【限量書口刷色版】》What is Architecture? And 100 Other Questions

作者: 瑞斯慕斯‧沃恩(Rasmus Wærn)、傑特‧敏果德(Gert Wingårdh)

出版:漫遊者文化

日期:2017

[TAAZE] [博客來]

 

 圖片credit:Gael Varoquaux@flickr

 

你可能會喜歡

雅努什‧柯札克的札記:《如何愛孩子》(Jak kochać dziecko)

擁有「絕對音感」有什麼了不起?

就算…沒有人會給你按讚?《FAILED IT ! 犯錯的藝術》

為了他不怎麼費力的事情心懷感激:女人的《第二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