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現在還在問「幸福是什麼」?《幸福路上》

乍看樸實古拙的畫風、簡單平淡的劇情,其實蘊藏深厚的人生感悟。

 

  寫文章的此時,《幸福路上》邁入上映的第二週,已看過兩遍的我查了一下常去影院的場次,每天約剩兩場放映,僅僅身為一名觀眾,卻也有點感到焦慮。

 

  乍看樸實古拙的畫風、簡單平淡的劇情,其實蘊藏深厚的人生感悟,《幸福路上》是一部可以給所有年齡層觀賞的動畫片,小孩子看的懂,但有一定生命經驗的大人,才更能看的透。記得二刷時,有一位媽媽帶著一雙兒女進戲院,電影進行到一半,小朋友們開心地嘻嘻笑著,母親卻抽出面紙拭淚,很有意思吧!

 

 

  故事主角小琪(林淑琪),1975年4月5日出生,當我意識到小琪和我的母親年紀如此相仿(也同樣愛看《小甜甜》)時,才驚覺原來不常談論年幼時期台灣社會的媽媽,經歷過變化如此劇烈的歲月。那些環境變動我不曾體驗、也難以想像,但小琪這個人物的成長、期待、迷惘與落空,卻讓人感到格外無奈的熟悉。

 

6歲時跟著父母搬到台北「幸福路」的小琪。

 

  6歲時跟著父母搬到台北「幸福路」的小琪,懵懂天真地問「幸福是什麼?」,被爸爸稱讚這是哲學家等級的了不起問題;出社會幾年後搬到美國生活的小琪,與丈夫價值觀迥異、婚姻觸礁、親愛的阿嬤過世,更重大的是,她說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一道道人生關卡好像說好似地紛紛築起,她只能反覆自問「幸福是什麼?」,然而沒有人會再稱讚小琪提出哲學家等級的疑問了,恐怕只會被質詢:「妳為什麼現在還在想這個問題?」

 

  至於小琪的國小同學莊貝蒂與許聖恩,前者是金髮碧眼的混血兒,盼了整個童年的「回家」夢,卻一輩子也沒踏進美國一步,在歷經無助與背叛之後,某個程度上複製了自己母親的人生;後者在被中斷了教育之路後努力工作,成為大老闆的夢竟連命一同被地震壓垮,不勝唏噓。相較之下得到較完整資源、選擇較多的小琪,才是那個真正去成從小到大心所嚮往之地的人,卻在最後,掙扎是否要回到家鄉──那條她曾亟欲出走的幸福路。

 

《幸福路上》不是「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浪漫童話,而是畫出在達到真心想望的彼端之前,衝撞的生命軌跡。

 

  《幸福路上》不是「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浪漫童話,而是畫出在達到真心想望的彼端之前,衝撞的生命軌跡,這些角色過著付出不一定有回報的生活,但也有真心展開笑顏的時刻,這樣不過度樂觀或悲觀、不刻意批判抱怨的眼光,是導演宋欣穎溫柔訴說故事的角度。不難看出導演將自己的經驗注入小琪的人物背景,讓這位女孩成為一個既平凡又鮮活的角色,她的句句呢喃細語,如此貼實。

 

  重視「看點」的動畫電影者眾,像《幸福路上》這樣對「看點」與「聽點」都用心用力者則少見,看的部分,除了有時而真實、時而奇幻的魔幻寫實手法,精采呈現故事發展、人物心境,聽的部分則在自言自語或是對白之間,均毫無矯造地透露情感和觀點。因此《幸福路上》的畫面當然要好好欣賞,聽覺也不能輕忽,這部電影打破的,是所謂「動畫片只是給小孩子看的卡通啦」的迷思。

 

  小琪下一個人生階段的幸福或許是回到最愛的家人身邊享受親情的溫暖,但這樣的狀態不會永遠被滿足,也絕對不適用於每個人,所以不必急著將此列為正解,因為幸福的定義實在沒有標準答案。我想起2015年的《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那個一開始被驅離的藍色「憂憂」,其實是成長必要的條件,它促使我們對現狀擔憂,也引動不安與不滿足,然後往前邁進。我們都需要容許自己有憂憂,也要容許自己,永遠有自問「幸福是什麼?」的權利。

 

  《幸福路上》來不及報名第54屆金馬獎,但我們一同期待,在2018年的舞台上,看見它的斬獲。

 

 

 

電影資訊

幸福路上》-宋欣穎,2018

你可能會喜歡

異國靈魂的孤獨對舞──《輕輕搖晃》(Lilting,2014)

太陽花世代看《人選之人─造浪者》

香爐是媽祖的煙斗,但我要去哪裡?《當 一個人》

《1分54秒》:尚未看見的終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