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時空依然存在這樣的精神嗎?《郵報:密戰》

《郵報:密戰》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美國第一位女性報人凱瑟琳·葛林姆如何挑戰政府權威。

 

  了解美國歷史的人們鮮少不知曉第37任總統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郵報:密戰》便是在講述越戰時美國政府對人民、連同媒體隱瞞了美國在戰爭中的慘痛情況,同樣的行為牽涉到了許多政府高層,但即便層層保密,令人不齒的真相終究還是讓心中懷有良知與責任的人,悄悄將五角大廈的機密文件攜出並且公諸於世。

 

  在眾人將目光放在梅莉史翠普與湯姆漢克斯所飾演的兩個主角身上時,我必須特別強調的是,巨星在這部片裡不應是焦點,在片中有更重要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戲中所特意展現出所有人一致的努力,還有導演精心導入的更多議題。

 

  既然是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郵報:密戰》的拍攝手法緻密洗鍊自然不用說,而戲中所有的場景及演員表現也可說是頗為完美的日常,在此類紀實片當中,由演員所帶出的生活化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令觀眾更能融入劇情的自然演技,以及導演運鏡之細部提示,在這部片當中都能明顯的被注意到,比如凱瑟琳葛林姆在進入餐廳時打翻鄰桌的椅子、或報社人員向情報源接洽時著急而掉了一堆零錢的場面,表現出紀實片重要的一面,劇情一樣的精彩,但其中不少生活化的對白、以及彼此熟稔的人才會有的往來,使全片的趣味更勝《驚爆焦點》,讓劇情表現上更加深入淺出。

 

導演巧妙的將當代尚未明朗化的問題帶入部分鏡頭,其中也帶到性別平權在當時是很薄弱的觀念。

 

  導演巧妙的將當代尚未明朗化的問題帶入部分鏡頭,其中也帶到性別平權的觀念在當時仍很薄弱,凱瑟琳葛林姆接掌華盛頓郵報之後一直都沒被真正的尊重過,董事們都沒有真正認同女性的經營者,又或者當男人們談論起政治,女人們則會自動迴避,讓男人們專注在談論那些專屬他們的「正經事」,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凱瑟琳葛林姆暗示了一個契機,從片頭的搖曳不定到片尾展現的堅定信念,透過演員的演技而獲得了漂亮的演繹,她就是那個在女人群中能夠對「男人的正經事」發揮影響力的關鍵角色,而這也是凱瑟琳葛林姆在片中被塑造起來的最佳魅力。

 

  在《郵報:密戰》中最曲折的片段之一,是紐約時報取得機密資訊,並且刊登。但這個具有強烈指標性的媒體緊接著就被尼克森政府提告。透過這個看似民主的程序,事實上卻是殺雞儆猴的動作,當具有指標性的紐約時報面對法院所下達的禁制令,依然只能妥協。集體的沉默不會是自願的,但報業龍頭已妥協,更小的企業又怎麼敢作聲?華盛頓郵報打破了這一片死寂,不顧一切的刊出了政府所隱瞞的一切,透過前中段畫面的積累,電影在後段也適度的將那些小媒體的共鳴凝縮在片尾一次迸發。

 

集體的沉默不會是自願的,但報業龍頭已妥協,更小的企業又怎麼敢作聲?

 

  《郵報:密戰》全片由開頭至結束表達穩定與不安感調度適當,並且以電影來說,也很高標準的表達了事件所應當帶給人們的省思,最大程度免去了紀實片常使人興趣缺缺的問題。「一分是為了避免南越戰敗,二分是為了避免共產黨擴張,七分則是為了美國的顏面。」真正了解越戰的人,都明白美國的參戰就連沽名釣譽的功能都沒有了。而政府不斷強調的損害國家利益,究竟正確與否?事實上也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但顯然遮斷一切訊息不讓國民理解國家處境,是民主所無法容忍的。

 

  銀幕之外的現實

 

  而在片尾的部分不僅振奮,更多了幾分感動;只是相對於電影中的感動,脫離銀幕回顧現實,我們所處的時空依然存在著這樣的精神嗎?答案恐怕令人不安。隨著媒介不斷增加,我們的資訊也隨之混亂,握有權力的人們也同時掌握更多對於資訊的控制方式,相較之下,我們究竟是更容易取得資訊、還是更難取得資訊?恐怕也是值得思考的。

 

  有別於以往的紀實片,導演以自身的細膩摻入適度的多重議題,使多數人都能對看似複雜的議題建構出基本的理解。然而,即使你不了解美國,亦或是想當作一般劇情片觀賞,《郵報:密戰》都會是一部非常值得觀賞的紀實電影。

 

 

 

 

電影資訊

郵報:密戰》(The Post)-Steven Spielberg,2018

你可能會喜歡

一只眼睛閉上了,更多的眼睛卻打開:《不設防城市》

愛的政治學:《因為愛你》(Carol)

內在革命之必要:《青春並不溫柔》

為什麼我們的專業不能凌駕在你們之上?當你用心理學分析《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