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疑在相互凝視與互為主體之間:《狂人皮埃洛》

男主角被這股神秘的氣息所吸引,但與此同時他們又會栽在這些「難以捉摸」的女性手中。

 

  「曖昧莫測的女性形象」是貫串在多數高達電影中顯見的題材:男主角會被這股神秘的氣息所吸引,但與此同時他們又會栽在這些「難以捉摸」的女性手中。這種女性形象,很難說不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視角的想像。《狂人皮埃洛》(Pierrot le Fou)的劇情描述被電視台解雇的費迪南(Ferdinand),在離席庸俗派對後,發現他新雇的保母瑪麗安(Marina)是他的前女友,兩人共渡一夜後,費迪南捲入了一個由瑪麗安主導的殺人事件,兩人隨後當起了鴛鴦大盜,但在過程中兩個人之間產生越來越多嫌隙,最後費迪南發現瑪麗安原來是個國際走私組織首領的愛人,她利用費迪南當擋箭牌,欺騙對組織的耳目。乍看之下《狂人皮埃洛》似乎亦不脫上述的發展模式。

 

  然而當瑪麗安在片中後段唱出〈Ma Ligne De Chance〉這首歌時,瑪麗安在高達片中不同以往的女性形象被精巧呈現出來。當第一句「Moi j'ai une toute p'tite ligne de chance(我有一條很短的命運線)Si peu de chance dans la main(手中的運氣真少)Ça me fait peur des lendemains(讓我害怕未來)」出來時,我們可以驚覺到其中藏有預告了兩人結局的訊息,可以說瑪麗安相對於費迪南,是對於兩個人未來發展較為有自覺的一方,這時的她是個主體,費迪南反而是被掌握的客體。

 

瑪麗安不斷地稱費迪南是「丑角」,這和費迪南亟欲擺脫庸俗追求精神上超凡的慾望形成對照。

 

  在劇中,瑪麗安不斷地稱費迪南是「丑角」(Pierrot),這和費迪南亟欲擺脫庸俗追求精神上超凡的慾望形成對照。然而實情是,他不只被瑪麗安利用,創作上也可說也無具體建樹,最後雖想壯麗地死去,卻忘詞而留下來拼命拍熄火苗滑稽地被炸死的結局。費迪南是一個追求非凡卻畫虎不成反類犬的丑角。不只如此,他和瑪麗安的關係可說是貌合神離,對費迪南而言,他為了逃離一成不變的生活罪而犯罪,但瑪麗安喜歡的卻是犯罪本身的刺激感,所以當費迪南成功隱居時,瑪麗安就必然逐漸顯得不耐。瑪麗安才說:「我覺得警察不來抓我們才是聰明的,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最後會自相殘殺。」其實兩人乍看契合的貌合神離,瑪麗安都了然於心。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在說費迪南是為了追求理想,而瑪麗安是追求刺激時,並非再製男性/女性;理性/感性的區分,瑪麗安或許的確是追求犯罪本身的刺激感,但為了「理想」而犯罪的費迪南難道並非一廂情願嗎?當瑪麗安在唱出具有對未來具有暗示意味的〈Ma Ligne De Chance〉時,費迪南可說是置若罔聞,只關心他的「腰線」(Ligne De hanche,和幸運線一樣都是線,巧妙的玩笑,又一次貌合神離)。他愛她神秘,又恨她的背叛,他沒發現,她的神秘背後就是她背叛的原因。瑪麗安對這點完全明白,所以她稱費迪南為丑角,他是這段愛情中的丑角,也是追尋非凡世界的丑角,他以為和瑪麗安的生活讓他可以創作出非凡的作品,他把瑪麗安當作刺激他靈感的對象,但其實這一切都是費迪南的自以為是。

 

  但是由費迪南發動的誤會,也未必就只是他的一廂情願,他們在逃亡之前,瑪麗安唱了一首歌給費迪南聽,裡頭說道:「I never told you I would love you all my life.」、「But gradually without a word between us」、「Our feeling bound us tight in splite of ourselves, never to let go」、「Feelings stronger than any words of love」。瑪麗安並沒有僅僅只是把費迪南當作利用的對象,她在死前跟費迪南說了「原諒我」。以費迪南為主體的凝視,也在瑪麗安身上產生了些許的質變。

 

兩人諷刺又弔詭的關係,貌合神離卻又貌離神和。

 

  這首像是甜美、輕快的情歌中的歌詞與呈現,精巧地濃縮這部片中兩人諷刺又弔詭的關係,貌合神離卻又貌離神和。瑪麗安說著她的命運線短,她看到這段關係本質上的不永恆,從一個利用開始,但這卻成為讓她一步步地有牽掛的契機。雖然費迪南完全聽不出她話中的真意,只顧著那個讓他感到刺激的腰線,兩個人之間還是有著俏皮浪漫的追鬧。「兩假相逢,終有一真」,用「愛情」來總括,讓這段的「愛情」劇又是敘述事實,又像是一個諷刺又弔詭關係的象徵,它像愛情,又不像愛情,可說是大師級的手筆。

 

  四方田犬彥曾在《高達的女人們》一文中說的,高達在「離婚分手後,終於覺醒,不再像以前只會一昧吹捧讚賞卡莉娜的美,或是硬將她嵌入自己備妥的框架當中,展顯出盲目迷戀的愛情,而能夠保持適當距離,著重在牽引出她的女星可能性。」一個被稱為高達自傳性頗高的作品,用丑角這個詞為核心展開的敘事,也多少反映出他對自我的自嘲和反思吧。

 

 

 

電影資訊

《狂人皮埃洛》(Pierrot le Fou)-Jean-Luc Godard,1965

你可能會喜歡

《親愛的同志》:對共產思想的信仰,終究是自欺欺人

我的問題比宇宙還大:《他媽的十七歲》

致,城市的困獸們──《孤島程式》(Island City)

《春光乍現》的另一種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