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鉗》的原型:霍夫曼《胡桃鉗與老鼠王》

德國畫家Peter Carl Geissler繪製的《胡桃鉗與老鼠王》插圖。

 

  《胡桃鉗》、《睡美人》與《天鵝湖》為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劇,其中《胡桃鉗》更常被與「聖誕節」與「俄羅斯」聯想在一起,而胡桃鉗那大門牙與大鬍子的形象更是深植人心。然而,這個很「俄羅斯」的故事事實上是源自於風格怪誕的德國作家霍夫曼(E. T. A. Hoffmann)於1816年的創作《胡桃鉗與老鼠王》(Nußknacker und Mausekönig)。

 

  霍夫曼的《胡桃鉗與老鼠王》敘述一對兄妹在聖誕夜收到了禮物,但兩人都對另一個胡桃鉗娃娃感到興趣。哥哥用胡桃鉗娃娃夾了一個過硬的胡桃,害它斷了牙齒,這讓妹妹心疼不已。妹妹在夜裡至客廳想再看一眼胡桃鉗娃娃,卻看見無數的老鼠從地上的洞裡跑了出來,其中包含了一隻領頭的七頭怪鼠,也就是老鼠王。胡桃鉗與弟弟的玩具兵在此刻活了過來,一起奮力與老鼠們對抗,卻力不從心,直到妹妹奮力將拖鞋一扔才把老鼠們擊退,之後卻一頭撞上一旁的玻璃櫃昏了過去。

 

  幾天後,妹妹的教父帶著修理好的胡桃鉗娃娃來看她,並告訴了她胡桃鉗與老鼠王之間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座城堡裡,鼠后因得罪了國王而遭到逐出城堡。鼠后為了報復,便施法將公主的樣貌變成極為醜陋,唯有找到一名自出生後沒有剃過鬍,也沒有穿過靴(即胡桃鉗娃娃的外觀)的男子,並在他將一顆堅硬無比的胡桃咬開後,閉上眼將胡桃仁交給公主,再倒退走七步沒有跌倒,才能將魔咒破解。國王派人花了非常多的時間才找到符合條件的男子,並承諾將在魔咒破解後把公主許配給他。然而,男子卻在倒退走到第七步時誤踩到鼠后而跌倒,不僅破解魔咒失敗,還使自己變成了胡桃鉗,並將鼠后給踩死了。儘管如此,鼠后仍在臨死前生下了她的兒子,也就是老鼠王,而老鼠王因此決定要展開對胡桃鉗的復仇。

 

一個晚上在妹妹向哥哥的玩具兵借來劍後,胡桃鉗成功將老鼠王斬首。

 

  在了解來龍去脈後,妹妹更加堅定要與胡桃鉗一同對抗敵人的決心。胡桃鉗告訴她,要是他有一把劍,便能殺死老鼠王。一個晚上在妹妹向哥哥的玩具兵借來劍後,胡桃鉗果然成功將老鼠王斬首。最後,妹妹希望自已能取代公主嫁給胡桃鉗,而這個許諾也成功使胡桃鉗變回了男子,兩人便一起過著幸福的日子。

 

  然而,這顯然不是適合闔家觀賞的劇情,所以撰有《基度山恩仇記》的法國文豪大仲馬隨後在1844年改編並簡化內容,出版了普遍級的《胡桃鉗的故事》(Histoire d'un casse-noisette)。大仲馬的《胡桃鉗的故事》純粹敘述一個老鼠與胡桃鉗的戰爭,內容近似於一般童話故事,且由於霍夫曼版本中「故事中的故事」,也就是城堡中國王與鼠后的恩怨被省略,當然也沒有被踩死的鼠后與七頭怪鼠的情節出現。

 

  大仲馬普遍級的版本隨後被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相中,並委託柴可夫斯基將其譜成芭蕾舞劇《胡桃鉗》。此劇1892年於馬林斯基劇院舉行首演,雖然起初的反應不甚理想,但日後漸入佳境,成為了每逢聖誕節必上演的經典劇碼。柴可夫斯基於首演的隔年,也就是1893年過世,不但為自己留下了晚期代表作,也給了後世最好的禮物。

 

 

圖片出處:Deviant ArtWikimedia

 

你可能會喜歡

戰後德國的首部電影:《兇手就在我們之中》

這麼說吧,是他造就了我現在的樣子:尼爾蓋曼《睡魔》

被國家拋棄的東德音樂人:沃爾夫.比爾曼

《犯了戒》:全面解讀費迪南.馮.席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