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睡美人會受惡咒所害?《童話中的女性》

 

童話故事《睡美人》中,究竟邪惡詛咒來自誰,又意味著什麼,可以是心理學的問題。

 

文|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

譯|黃璧惠

 

  在某個法文版本中,睡美人的邪惡教母被稱為密賽爾(Misère),也就是悲慘女神。有些事並不是任何人的錯,但就是發生在人們身上,也無法控訴為任何人的道德缺陷。這種事發生在我們許多人身上,因為我們是被慈愛神性的觀念養大的;如果邪惡出現了,那一定是我們的錯,或是人類的犯罪本性使然,一定是某些人類的錯。如果神話以不同的版本來說故事,就像我們的故事一樣,那麼關於那個問題就存在著某種不確定性。

 

  為什麼睡美人會受這種惡咒所害呢?一個版本說那只是個「就是如此」的故事,另一個版本說女神的盛怒是由於受到忽視。也可能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著不確定性。就像現代對於光的理論一樣,一種理論說光是由粒子所組成的,另一種理論說光是由波所組成的。看起來好像如果一個理論是真的,另一個理論就不是真的。同樣的,精神官能症是由於犯錯而造成,但經由道德態度的轉變而治癒呢?或者是由於大自然的厄運所造成,而好運使得他轉變的呢?一種觀點會排斥另一種觀點,但顯然兩者都是對的。我們應該以雙重的觀點來處理精神官能症,即使兩邊的觀點看起來似乎有很大的衝突。

  

  阿尼姆斯的攻擊

 

  受到忽略的母神以情感受創、自大或怨恨的擬人化姿態出現。她是變質酸敗情感的擬人化呈現──就像酸掉的牛奶一樣,我想這對於許多女性的問題有大啟發。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這個童話故事來討論女性心理學。邪惡的來源以及女性生命中出差錯的事,通常都是因為無法處理和克服受傷的情感,因為受傷的情感替阿尼姆斯(animus,榮格心理學提出「女人無意識中的男人性格與形象」)的攻擊打開了一扇門。

 

  女性出錯之事以及邪惡的來源,在許多個案身上都是因為無法克服傷害、怨恨或壞情緒的一種原型反應,因為在情感領域的失望挫折,使得她受到阿尼姆斯所控制。她在剎那間就突然變得很沮喪或陷於情緒的擄獲當中。這時若是這麼問會很有幫助:「我哪裡感到失望或情感受傷而自己沒有覺察呢?」那麼通常都會找到原因。如果妳可以回到原來受傷之處去處理它,阿尼姆斯的擄獲就會停止了;因為那裡正是它(阿尼姆斯)跳進來之處,那也是為什麼在阿尼姆斯擄獲的個案總可以見到低聲埋怨的受傷婦女。

 

  女性受阿尼姆斯擄獲時會讓男人抓狂,他們馬上就會銷聲匿跡;但真正激起男人怒氣的是這種小聲的哀怨。女性的阿尼姆斯擄獲現象是對於愛情的偽裝訴求,但這樣只會帶來不幸的反效果,因為它會把自己想要擁有的愛情趕走。在阿尼姆斯底下,有一種既帶著責難又想要回到那個使妳受傷的人身邊的情感。那是個惡性循環,而爭吵則發展成一種典型的阿尼姆斯場景。因此這種受忽略的女性面向在女性憤怒中過度表現是非常原型的反應。

 

  很自然地,有負向母親情結的女性最容易有這一類的錯誤反應,因為她們渴望這種本來應該從母親那裡得到但卻又得不到的溫暖和關注。此處我必須引用榮格的論述〈母親原型的心理層面〉,那篇文章關於女性的母親原型的不同層面有更詳細的描述,也是我今天授課的基礎。沒有得到母親妥善關注的女性顯得特別敏感,又經常覺得受忽視。人如果有足夠的自尊,就不需要被傷害。

 

  如果一個男人忽視一名對自己有確定感的女性,如果他在她面前追求其他女性的話,她只會覺得他沒有品味。她對自己很確定,因此這舉動並不會惹惱她。但如果她的自尊不夠,則受創情感和怨恨的深淵會一湧而出。一個帶著負向母親情結的女性總會覺得被怨恨和受創的情感所威脅,每當男人不同意她時,或是另一個女人踩到她的界線時,這種受創情感就會傾洩而出。她最艱鉅的任務就是克服自己怨懟的怒火。

 

  被集體拒絕的不一定有錯

 

  因為我們的故事是集體的,而不是個人的故事,我們必須找出哪些是我們文明中的典型部份,哪些是母神的面向,哪些是女性的本質,而哪些又是被基督教文明所刻意忽略的部份。最明顯的事實就是性的問題,這也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問題。在基督教會的社會次序律法之下,性被認為是危險的,而且會帶來許多的麻煩;它摧毀婚姻等等。它應該受到法律的監控而且只有在婚姻當中才被允許。那是天主教的觀點,它還說完全禁慾是比較好的,或者說性應該只為了生育小孩而被允許,除此之外都是罪惡的。但是你不能單靠圓桌會議就決定性慾之神應該如何被管理,這在基督教的系統裡是個重大的錯誤,於是導致性慾之神開始發展出自發性的活動。這種對於性行為的掌管從未被檢視過。人們或者是遵循法規而變得神經質,或是過著一種雙重的生活,或落入罪行而後來追悔。

 

  在動物界中,當男性和女性數量相當時,一夫一妻制是可行的。數量介於20到30之間的狒狒族群只要性別比例相當,一夫一妻制非常普遍。但如果某些天然災害發生而導致雄性數量減少時,那麼無論以任何方式,過剩的雌性就會被分配到雄性之間,而雌性數量超過雄性這件事就會被忽略過去。但我們的文明是一夫一妻制,結果造成了某些女性沒有性生活,而許多女性進了修道院的現象。她們處於遊戲規則之外,但沒有任何人注意到她們有生物性需求的自然事實,這是需要去面對的,而女神卻被忽略了。人們假裝沒看見某些自然而重要的有機原型需求,但它們卻在那裡蠢蠢欲動;反而訂下法律並帶來強制執行的不良後果。

 

  這種男性和女性的差異在神話中通常以太陽神和月亮神的象徵出現。太陽代表男性的心智,而月亮則代表女性。乍看之下,人們可以說太陽是可信賴的。它每天規律地升起,而月亮則是情緒多變的。她每天傍晚升起的時間都晚一小時,從盈滿逐漸虧損,最後消失不見。在埃及,月神敏(Min)是一位男神;祂可能是和原始的男性力量有關連,因為月亮的行為是如此捉摸不定毫無規則可言。然而,在大多數文明當中月亮都是以女性為代表。在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中,可以說陽性原則是過度主宰了,而陰性原則卻還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在我們這則故事當中,代表部份女性原則的教母則是受到了國王的忽視。

 

有一個睡美人版本說,她並非受到女神的詛咒,而是被一個遭到拒絕而不悅的愛人所詛咒,是個男人。

 

  因此小女孩就受到了詛咒,這或許是因為女神的憤怒,也或許是因為她的情感受傷了。在許多不同的版本中有一則說她並非受到女神的詛咒,而是被一個遭到拒絕而不悅的愛人所詛咒。一個惹人厭的男人出現在國王的宮殿而遭到拒絕。為了報復,他便對她施咒,使她沉睡了一百年;他是個魔術師。

 

  在這裡,詛咒女孩的人是個男性人物。就女性心理學的脈絡來看,他所代表的是無法見容於皇室的負面精神力量的擬人化呈現。這位遭到拒絕而詛咒女孩的愛人是一個半神性人物,這又再度碰到了「就是如此」的故事主題。因為任何人都無法虛偽地說她應該嫁給他。女孩拒絕了他是做了正確的決定,但詛咒仍然降臨在她身上。然而,我們不能假設這個惹人厭的愛人是女英雄個人的阿尼姆斯,他比較可能代表被父王所拒絕的心理態度。父王所代表的是一個文明的集體原則,而惹人厭的愛人則代表所有被集體拒絕的負面部份。

 

  有時候集體可能並不代表正常,這時候時代精神(Zeitgeist)也就生病了。此時,適當的本能行為可以出現在個人身上以對抗集體性,那是一種集體的精神官能症。例如,整個家庭的人有可能都是神經質的,然而在上帝的祝福下生出了一個小孩,他有健康的氣質,他不勉強自己適應家庭集體的精神官能症狀,卻能反其道而行。或者,有一位女性精神病患結了婚,根據孟德爾遺傳定律,她不一定會生下精神病的小孩。她可以有個正常的小孩,但她的小孩是由精神病患的母親所生,自然會對母親感到敏感,並對她的疾病有負面的回應。就這個案例來看,憎恨母親才是一種健康的本能回應。

 

  這種健康的本質抵觸到神經質的家庭態度,這種真實悲劇一再地發生。本能性的適當行為反而造成冤枉的悲劇。這是無數英雄主題當中的一種。病態者怨恨健康的人,而健康的人反被病態者唾棄和憎恨──就像動物和生病的動物搏鬥一樣。一個正常小孩誕生到一個病態的環境中時,他會自我懷疑,而無法說出自己是對的而其他人是錯的。其他人會說他是錯的,他是邪惡的,而那正是許多年輕生命無法避免的悲劇。有時在分析當中,你就只需要這樣說:「你是對的,為什麼你還懷疑呢?」只是這樣的確認就綽綽有餘了。

 

  在婚姻中也是如此,一方配偶可能是神經質的,極度的自我壓抑,卻總是控訴著對方。例如假設一方配偶有性變態,但卻想強迫另一方配合自己,反而遭到對方拒絕。前者會控訴後者缺乏情感和愛,但另一方配偶仍然會感到噁心。那麼到底誰才是神經質呢?在這種案例中,他們永遠都會彼此責難,有時候也很難找出到底是哪一方的錯。

 

  我記得某個個案,太太有很嚴重的歇斯底里症狀,但症狀卻只有先生在身邊時才會出現,當她離開家時就很正常。經過分析後發現,那男人完全被母親情結所擁抱。就感覺、愛和感情方面來說,他從來就不曾結過婚。當他六十七歲而太太六十二歲時,他還寫信問他媽自己是否應該離婚。他們都已經是祖父母了,而那位丈夫還未能下定決心是否該對自己的配偶許下承諾。每次她回家時,都覺得自己像在暈船一樣。這是一種正常反應也是個好徵兆,表示在這種環境之下她健康的本質會作嘔。人們可以無辜地陷入苦難之中──尤其就那些對精神官能症問題抱持道德感的人而言,這更是必須謹記的重要事實。

 

 

《童話中的女性: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童話中的女性: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The Feminine in Fairy Tales

作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

出版:心靈工坊

日期:2018

[TAAZE] [博客來]

 

圖片credit:Charles Blackman

你可能會喜歡

想要成功嗎?像個男性科學家一樣勇敢誇獎自己的研究吧

所有少女都在經歷「輝夜姬體驗」:《活在故事裡》

這世界不可能被拯救,除非...:《末日松茸》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被發明的那個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