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iseau que tu croyais surprendre
Battit de l'aile et s'envola
你以為捉住了的鳥兒
已抖開翅膀飛走
——〈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比才《卡門》)
電影開始,以艾莉卡的晚歸為引,藉由母女的爭吵,刻劃出一個控制欲強烈得幾近病態的母親,以及她急欲逃離卻無處可去的女兒。而母親過高的期望與強烈的箝制,並未讓艾莉卡的人生更加璀璨:她有才華,卻不足以成為她所夢想的演奏家;對於教授這份工作,她似乎並不滿意,且對自己的學生們無甚耐心及愛心。而她少數的生活調劑是到成人電影院的小包廂裡觀看性虐待主題的色情片,偷窺他人做愛,或是自殘紓解壓力。這樣的她所嚮往的伴侶,是一個能在性事上極盡所能折磨她的虐待狂。種種隱秘的慾望,被埋沒在她優雅冷淡的外表下。
而年輕學生華特的出現,以及其熱烈的追求無疑是在她強自鎮靜的生活中投下一枚震撼彈。華特的天份與熱情,漸漸搖動了艾莉卡的心。然而這部電影訴說的並不是典型的感化對方後從此走上康莊大道的愛情故事;隨著華特愈加認識艾莉卡,試圖遵從她的指令,他就愈發感到困惑、憤怒,甚至誤以為被艾莉卡所戲弄。兩人對感情的不同詮釋終究使得衝突爆發:深夜,怒氣沖沖的華特終於如艾莉卡一直以來要求的那樣毆打她並和她發生關係;而艾莉卡躺倒在地,表情空洞。她終於意識到這一切並不是她想要的,但已經太遲了。
一段扭曲變調的關係該如何收拾?艾莉卡如同她慣於將自己的欲求掩蓋那樣,將尖刀藏進皮包裡。當她到達演奏會,四下張望著尋找華特的行蹤,卻見對方和尋常年輕人一樣和友伴們笑鬧著,輕描淡寫地同她打過招呼後離去。她呆立原地,接著,彷彿要使自己清醒過來般,將刀子刺進自己肩上。然後她帶著傷口,走回家的方向。「愛的傷痕是死不了人的。」華特曾對她說。艾莉卡的行為,宛如是對己身無形的疼痛的具象化。
片中的關係彷彿都是扭曲的,而這些扭曲造就了艾莉卡的悲劇。母女間時而親密,時而劍拔弩張的相處,使艾莉卡被迫對於「愛」這件事抱持著不確定性;但傷害不同,傷害是具體而不飄渺的。當她努力在母親逼人的掌控中喘息時,也將華特拉入了自己的深淵。在精神面,她是華特的施暴者,因為年長的、被追求的她掌握著愛情的主導權;在肉體上,她是渴望被虐待的受暴者。年輕的華特不能理解艾莉卡為何如此,並直言她的病態應當被醫治。兩人性格的對立造成不可抹滅的矛盾,關係就此破裂。
職業女性遇上小鮮肉,本片的角色設定乍看之下浪漫,卻反而暴露出更多的難堪。真正的愛情該是什麼樣子?古往今來都找不到個定論,或許就像比才所寫的:「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且永遠不遂人願。
電影資訊
《鋼琴教師》(La pianiste)-Michael Hanek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