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記得,警察真正的任務是保護市民。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曾被譽為天眼的神探關振鐸早已形容枯槁,毫無生氣躺在病床上,連說完整一句話的力氣都沒了,但坐在病床前的駱小明卻總想起師傅常掛在嘴上的這句話,既是面對後輩的溫厚叮囑,或許也是他終其一生不願違逆的底線:就算警界再如何貪腐黑暗,處事再怎麼因循舊制,上司命令再怎麼強硬無理,我要記得,要用盡方法不跨越那最後最後一道防線-保護市民的性命無虞,那亦是身為警察的終極意義。 非常遺憾,也很諷刺的,這自然不是真實情況。
上述情節出自陳浩基的《13.67》,這篇長篇推理小說以香港為舞台,由六篇倒敘的中篇本格派推理繫連成宏闊洶湧的時代劇,伴隨著關振鐸與駱小明兩位警探師徒,走過香港歷史上的重大節點如九七回歸、廉政公署成立、角頭彼此傾軋的社會景況。故事自駱小明已能獨當一面破案的〈黑與白之間的真實〉一路上溯,反襯師傅所傳承下的核心精神,主要筆墨仍聚焦在關振鐸這位極具魅力的傳奇警探:他十足聰慧,能夠在紛雜情報中抓出細微線頭,在外人不以為古怪處生疑;他極其世故,能夠感知到人心那幾近無聲的波動,甚而能預測尚未發生的作為;他思緒靈活,潛入民宅或複製鑰匙,懂得讓目的和手段有最適當的排序,不困囿於平面思徑。
更重要的是,他是如此溫暖與勇敢,勇於捍衛內心那不該崩塌的界域,那些純粹字眼讀來輕易,卻從來讓人無法承受,人命、公平、正義......在故事中纏結於各個污穢結構,無法只剪去紅線而不誤觸藍線,所有炸彈都是複製而精密的結構使然,而這也是現實世界中層層膠結錯置的寫照,正義能夠私底下與惡性掛鉤,潔白糖衣下也可能是塊發臭腐肉。
是吧,在前幾天看過香港警察的惡行之後,我們都會承認關振鐸是過於美好的假象,可笑到令人發噱,甚至諷刺到令人恚怒,隱含著替香港警察宣揚的味道,但後記告訴讀者並非如此。確實最初只有首篇本格推理時,關駱二人形象單薄到僅像是在粉飾港警逐日下滑的印象,作者亦警覺到,他無法創作「連作者自己也質疑的故事」。所以他開始擴充篇章,不單純只是寫個案件,而是想推演到更外部的城市、社會,以至於敘寫一整個時代。
整部《13.67》近看是數個本格推理,像在培養皿中極微觀的探究智識推演,在一幀幀幕畫中考驗讀者觀察歸納能力,拉遠來看,即是囊括更綜合因素的社會推理,當中雜揉了先前的歷史縱述、因而培養出與他處不同,殊異的人際斡旋、科層階級和產業結構,罪惡在其中竄流,執法者得要努力去撥開更複雜線路,析分無窮無盡暗礁般蟄伏的潛規則──世界作為殺人密室,不僅是譬喻,它也的確殺了人,在政治與正義的角力上有人被誤殺,被逼迫從天橋下墜落,特首、總理、公僕爪牙,誰有不在場證明?嫌疑犯是累疊了千百層的陌生面孔,我想我們都是目擊者,卻未必能精確描述出惡的面貌。於是關振鐸在故事中的推理更是一次次隱喻,不僅是拼湊線索、還原真相,那亦像人以一己之力面對碩大結構性之惡,仍願獨立挺身對抗的史詩圖像。
也為此,每每讀到最初那句簡單卻沈重的誓言,我都為之感動,說是鄉愿也好,某種過於幼稚的期盼也罷:就算是「香港警察」這麼樣近乎髒話、承載著諸多批判聲浪的名詞,仍有人為之祈祝,他們心中是不是還有人擁有這麼一個,一小塊也好,那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我想這也是文學能做到,一點點點點微薄的助力了。
書籍資訊
書名:《13.67》
作者:陳浩基
出版:皇冠
日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