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梵谷割下耳朵的事蹟,也看過那幅纏著繃帶的自畫像;但是繃帶底下的模樣究竟如何,一直以來都有爭議。常見的說法是梵谷砍掉了整隻左耳,並且把血淋淋的耳骸送給妓院的相好。不過也有證據顯示,梵谷只是切下一塊肉,並非整隻耳朵一刀兩斷。雖然真相不得而知,這隻耳朵倒是成了一塊試金石,可以測出不同梵谷傳記的浪漫程度──傳記裡割下的耳朵面積越大,立傳的筆調就越是多愁善感,梵谷的形象也愈加接近「瘋狂的天才」。
在原田舞葉的歷史小說《浪擊而不沉》裡,梵谷則是削掉耳垂的一角而已。
《浪擊而不沉》並非梵谷的聖徒傳,卻也另有一番浪漫。「浪擊而不沉」這個標題取自巴黎的一句俗諺,用以形容這座城市堅不可摧的精神。作者取了這樣一個書名,首先就表明本書的主角不是梵谷一人,而是花都巴黎的眾生相。事實上,《浪擊而不沉》根本不是透過梵谷的觀點看世界,而是從梵谷親友的角度說故事。書中的主要視角來自梵谷的弟弟、巴黎畫商西奧,以及他的同行好友加納重吉。藉著這些畫商的眼睛,我們不只再次見證了梵谷的傳奇生涯,也目睹了十九世紀巴黎藝術圈的風起雲湧。
從這樣一個廣闊的視野出發,《浪擊而不沉》滿懷激情地描繪出那股席捲梵谷的時代潮流,及其浪花。
本書作者原田舞葉是藝術方面的專家──她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的美術史科,曾經任職多間美術館,包括收藏梵谷真跡的紐約近代美術館。原田舞葉近年來結合藝術史與類型文學,推出了藝術推理小說《畫布下的樂園》、《黑幕下的格爾尼卡》,廣受各界好評。最新出版的《浪擊而不沉》瞄準了梵谷的身世,倒是沒有把「梵谷之死」這個經典題材化作謎團(也許是因為動畫電影《星夜之謎》搶先一步?),反而回歸到比較單純的歷史小說。卸下了偵探的裝備,原田舞葉多少也能擺脫「日本版丹.布朗」的標籤,以藝術史的專業見真章。
《浪擊而不沉》的歷史背景是世紀末的巴黎。當時的花都已經是歐洲文化的首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文藝青年前來朝聖。《浪擊而不沉》的主要角色也都是巴黎的仰慕者,不惜離開家鄉來到此地,成為大都市裡的異鄉人。除了來自荷蘭的梵谷兄弟之外,另有一組主角是來自遠東的日本畫商,包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林忠正。這批朝聖者都趕上了文藝思想的百花齊放──印象派的作品才剛吸引眾人目光,繪畫的革命正在進行當中。小說中的所有人物都參與了現代藝術的浪潮,並且達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特別的是,原田舞葉很少直接描寫藝術家的生活,更多時候是關注畫商的作為。相較於梵谷嘔心瀝血的繪畫過程,全書更著重在西奧如何想方設法賣出哥哥的畫作,而這件任務甚至比梵谷的創作還要困難。為了達到目標,西奧必須靈活地施展手段,把全新的觀念偷偷帶進保守的畫壇。我們看到,西奧藉著販賣陳腐的學院派作品累積業績,再靠著這份信用加以推銷新興的畫家;而西奧販賣流行畫作賺來的錢,也都拿來資助窮到不行的兄長梵谷,讓這位孤高的天才能夠堅持下去。西奧就是這樣周旋於畫家與買家之間、通俗與秀異之間,小心翼翼取得一個平衡。
至於創作這本小說的原田舞葉,與其說是梵谷一般燃燒生命的現代藝術家,不如說是一個手腕巧妙的畫商。一如西奧的工作,原田舞葉也是擔任中介的角色,致力把艱澀的現代藝術給通俗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達給每一位讀者。如果妳仔細閱讀全書,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原田舞葉其實根本無意推銷梵谷的作品,而是打算「偷渡」日本的浮世繪,一再強調日本藝術對於歐洲現代繪畫的啟發。日本的近代史明明深受荷蘭商人帶來的「蘭學」影響,原田舞葉卻要把貿易的箭頭倒轉過來,讓日本畫師反過來成為荷蘭畫家梵谷的先驅。
雖然這本書的標題採用了巴黎市銘「浪擊而不沉」,但讀者不妨在河水之外觀察「橋」的意象,注意作者如何搭起一座連接歐洲與日本的橋樑。
當然,要是沒有巴黎的世界主義精神,原田舞葉以及書中的日本畫商也無法施展抱負。巴黎作為十九世紀的首都,確實接納了不同國家的客人,讓各方人馬碰撞出創意的火花。遺憾的是,近年來的巴黎頻頻遭逢「他者」的威脅,其好客的精神正在面臨考驗。去年在Netflix上架的一部紀錄片正好叫做《巴黎精神:浪擊不沉》,講述的內容卻是2015年伊斯蘭國在巴黎的恐攻事件。外來的浪潮始終影響著這座偉大的城市,但是在今昔對比之下,當代的世局只能教人感嘆。
書籍資訊
書名:《浪擊而不沉》 たゆたえども沈まず
作者:原田舞葉(原田マハ)
出版:時報出版
日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