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是電子鍋煮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你為什麼會受傷?《82年生的金智英》

在觀影的過中,話從不同人口中句句落下的瞬間,椎心刺痛。

 

  《82年生的金智英》改編自同名小說,小說甫上市就引起韓國社會廣大的討論,電影上映前聽聞韓國對此片的評價也是風風雨雨。原本以為電影呈現出的批判會是犀利無比,但觀影後並不感覺電影犀利,反而是溫溫順順地將女孩成長至女人的經歷拍出,乍看之下無比平凡,但在觀影的過中,話從不同人口中句句落下的瞬間,椎心刺痛。

 

  這是個很奇特的觀影經驗,筆者所觀影的場次幾乎滿場,除了第一排和最側邊無人,整個影廳坐滿了觀眾,而到了電影中段,此起彼落的鼻涕聲,稀稀落落卻震耳欲聾。在同一個時空裡,有一群女性,她們無聲地分享著彼此生命中的苦痛,就像電影中的金智英,用菜市場名的形象,呈現出一位女性承載成長中來自家人、社會、職場和婚姻的歧視和攻擊,卻只是笑臉迎人或別過頭去,直到身心出現異狀,才有機會正視看似小事的點點滴滴,重新找回自己的聲音。

 

  電影是有許多零星的片段組成的,看起來只是一段一段生活瑣事,收拾小孩的玩具、和先生討論年節的行程、媽媽帶著孩子回娘家、和手足及昔日職場同事打屁聊天,沒有核彈爆炸拯救世界,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刺激冒險,不就是日常生活嗎?是的,就只是搭公車回家,就只是一塊紅豆麵包,就只是帶孩子買杯咖啡或喝杯咖啡,或只是一頓團圓飯,而女人的戰爭就在這裡,就在這麼平常不過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句旁人的閒話就像對著你投擲原子彈,炸得讓人馬上離開現場,更別說是處在家族家庭內,親戚或家人的眼光或語言,讓人躲也躲不掉,赤裸裸地任憑轟炸,無處可逃。

 

  在電影中,母職是個背負汙名的工作,媽媽在不同的公眾場合,難堪地面對陌生人的指指點點和嘻笑辱罵。男性上司當面對著女主管的不屑地問:「孩子沒有媽媽照顧,一定很容易變壞吧?」上班族看著公園裡的媽媽竊竊私語:「我也好想花老公的錢喝咖啡。」 醫生問手腱發炎的媽媽:「飯是電子鍋煮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你為什麼會受傷?」工作本是賺取經濟自主和成就感的管道之一,母親這份工作看似被賦予更神聖的意義,但為何眾人口中的母親這麼無用與低賤?一面高捧著母親的無私、奉獻與偉大,一面腳踩母親的尊嚴,媽媽們難道不錯亂嗎?連媽媽自己都戲謔著:念理工是為了要教孩子數理,念戲劇系是為了要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女人學什麼都只是為了當媽媽嗎?

 

需要無酬勞力的時候,就把母親捧得很高。

 

  需要無酬勞力的時候,就把母親捧得很高,說母親很偉大,是家庭中的支柱和重心,孩子更不能沒有媽媽,身心健康都架構在母親這個角色身上,一髮動全身,媽媽被迫必須戰戰兢兢,面面俱到。好笑的是,這個偽善的說法其實很容易被戳破:父親角色對孩子的身心健全難道就不重要嗎?為何要爸爸請個育嬰假,先考慮的是升遷而不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呢?又如果媽媽這麼重要,為何不該更體諒和善待母職角色呢?何以媽媽捉襟見肘之時,旁觀者不但不幫忙,還在一旁落井下石?

 

  身處社會中如此艱難的困境裡,究竟誰需要看見「金智英」才能拉她一把?公車上的阿姨、職場上的同事和主管、精神科的心理醫師、最親近的伴侶、母親和家人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金智英在知道自己生病之後淚流滿面,不過她終於不必「被附身」似地透過他人身分發聲,終於可以不逃開地代表自己,質問咖啡館裡的上班族們:「你認識我嗎?憑什麼對我貼標籤?」

 

  劇中精神科醫師的話:「我最困難的病人就是不願意走進來的病人。」《82年生的金智英》用平凡無奇的日常,譜寫下數個世代的女性集體潛意識,面對這麼龐大無序、盤根交錯的傷痛和傷痕之際,「看見」絕對是首要之事,唯有看見自己所背負的,才有機會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尋求協助,相互扶持,一步一步向框外走去。

 

 

 電影資訊

82年生的金智英》(82년생 김지영)-金度英,2019

你可能會喜歡

《龍與雀斑公主》:公主只能談戀愛嗎?不,是為了將醜陋的現實社會親手揭發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陽光普照》

當等待與行走成為同義詞:《撒旦的探戈》

就算是悲劇也可以嗎?《卡塔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