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守喪、一種流放,一種排除不了的哀悼:西蒙波娃《論老年》

西蒙波娃《論老年》中文版書封。 

 

  「我再也不知道要做什麼,這就像在軍隊裡被關禁閉的時候。我只看見四面牆。……退休以後,人生再也不值得活。」

 

文|西蒙.德.波娃

譯|邱瑞鑾 

 

  迅速地由勞動人口落入非勞動人口中,並且被歸為老年人,沮喪地忍受收入減少、生活水準降低,這對絕大部分人而言是個悲劇,並且在心理上、精神上引發嚴重的結果。尤其對男人來說,這是個打擊。女人活得比較久,因此孤獨的老婦人是生活條件特別差的一群人。但整體而言,老婦人比她們的丈夫更能適應景況。身為家庭主婦,她的情況和從前的農民、工匠是一樣的。對她而言, 工作和生活是混合在一起的。任何外在的法令都無法突然中斷她的活動。在孩子成人、離家之後,她的家務會減少。孩子離家這個驟變通常來得很早,而且往往讓她感到震驚,但她不會因此而完全沒事做。祖母的角色會為她帶來新的可能。六十到六十五歲的婦女在家庭之外工作的人數並不多。

 

  通常,除了幾個例外之外,和男人比起來,她們比較不投入職業中。有鑑於許多年輕婦女不工作,退休不會自動將退休婦女歸到某個年齡的級別。她們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讓她們能夠維持自己的身分認同。負責家務的是她們,和家庭其他成員(尤其是孩子和孫子)密切互動的也是她們。妻子因此居於丈夫之上,往往她們將這高一等的地位當作是她的報復。

 

  有些女人會有攻擊性,起而羞辱男人的男性雄風。老年人總會意識到這種男女角色的互換。「主題統覺測驗」中有一幅插圖顯示了兩個男人,一老一年輕,以及兩個女人,也是一老一年輕。當受測者是年輕人,他們在詮釋這幅插圖時,不會賦予老婦人重要角色;而當受測者是老年人,他們眼中的老頭子似乎在被他的妻子欺壓,顯得屈服而沒地位;他們認為老婦人才是主宰者,代表律法的是她。對這個測驗的詮釋顯示了一般夫妻正常的演變。

 

  在男人的生活中,退休引發了不連續性,也就是和過去徹底決裂。他必須適應新的身分,這身分帶給了他某些益處,像是能夠休息、有空閒時間。但是,這身分也帶給了他不便,像是變窮、喪失工作資格。海明威寫道:「最糟糕的死亡是失去構成他生命中心的東西,失去那真正使他成為他自己的東西。『退休』是語言中最令人厭惡的字眼。不管是選擇了退休,或者是命運迫使我們退休,放棄工作──是工作讓我們成為自己——即等於墮入墳墓裡。」

 

  我們都知道海明威是為了別的理由而自殺,但也是在他感覺自己再也沒有能力寫作時自殺。當人自由地選擇了工作,而且工作等於是自我實現時,捨棄工作事實上就等於是某種死亡。當工作是 一種束縛,擺脫工作即是一種解脫。不過,事實上,工作幾乎向來都具有這樣的雙重面向,它是一種奴役、一種疲累,同時也是興趣的來源、平衡的元素、融入社會的關鍵。這樣的雙重性反映在退休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把退休看作是長長的假期,或是人生就此報廢。 在這兩種態度之間做選擇,這兩者會如何組合,取決於多種因素。首先,要看個人的健康狀況。

 

海明威寫道:「最糟糕的死亡是失去構成他生命中心的東西。」

 

  工廠和政府部門依據一般的法律規定了退休年齡。不過,我們也看到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往往並不相符。一個疲累、衰竭的勞動者,和一個在精神、體力都仍健旺就退休下來的人,他們對退休的反 應並不相同。通常,有自由可以及早退休的教師,他們會視自己的健康狀況來決定是否退休。他們會去諮詢醫生,然後視診斷的結果做決定。

 

  聖—艾弗爾蒙在一六八○年寫道:「我們沒見過比這更普遍的,那就是老年人熱烈渴望退休; 也沒有比這更少見的,就是那些退休的人不後悔自己退休。」這引句的第一句話對很多人來說是真的,但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終於可以實現「退休即奇蹟」這個長久以來的夢想——這種印象流傳很廣;但是相對地,也有「退休即災難」這樣的印象存在。因為想到退休時總是懷著恐懼,所以許多勞動者都避免去想它。有一項針對建築工人所做的調查,顯示了這些工人在退休的前一年有八十五%的人完全不知道他們接下來能有什麼收入。退休工人退休金管理局提議寄給他們一份含有 必要資訊的資料。六十四歲的工人裡有九十五%的人申請了這份資料;六十歲的工人裡有四十%的 人申請了;六十歲以下則幾乎無人申請。

 

  退休像一把切肉刀一樣地落到勞動者的頭上。一位搬運工 說:「我從沒考慮過要停下工作,我想退休之前我就會死了,因為我累得不得了。」一位僕役說:「我 一點也沒想到要停下工作,是我的視力讓我不得不退休。」一名英國工人說:「有天早上我醒了過 來,我就這樣是個退休的人了。」另一名工人說:「星期二晚上七點半,我還在工作,第二天一早我醒來,我再也沒事做了。」

 

  根據摩爾於一九五一年在美國所做的調查,有四十一%的教師不耐地等待著退休,有五十九%的教師則對退休不在乎,或是抱著負面的態度。美國另一項針對成衣工人所做的調查,顯示了有五十%希望退休,而且是及早退休,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沒有能力再做下去,而不是為了其他理由。美國另幾項針對勞工所做的調查,顯示了只有四分之一——最多是一半——很高興接受不再工作的想法。

 

  最近,我們在塞納省九十五位教師退休兩個月前詢問了他們的看法。我們問他們,他們怕不怕退休以後會有老得比較快的感覺。五十五%的人回答怕;他們以灰暗的眼光看未來。其他回答不怕 的人,態度是如此唐突,以致我們認為他們其實也畏懼退休。他們當中很多人說:「我就要意識到我的年紀了。」他們喜歡自己的職業,而且和孩子接觸讓他們變年輕。他們擔心會無聊,會落入一 成不變的生活中;他們感覺自己「報廢了」。在社會上成為無用之人,這讓他們覺得沒必要再活著。他們畏懼孤立。年紀越大,越會感覺到自己老化。

 

  在這個族群中,獨身的女人最受到影響。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有配偶反而會讓人憂慮加劇, 因為會擔心對方不能承受新的景況。有子女並不能幫助人面對未來,除非子女是和即將退休的父母住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不會怕自己老去。六十歲的男人如果有孫子,會比沒孫子的人更覺得自己老。有某些教師以很誠摯的態度回答:因可以得到休息,退休反而能讓他們變年輕。他們打算到鄉下過活,並且對許多東西感興趣。某些人則表示他們並不在乎變老。接受詢問的女教師中, 有好幾位已婚;她們出於使命、也出於拒絕傳統女性處境的心態而工作著:她們厭惡被排斥在社會之外。

 

  一旦退休了,每個人面對退休的態度還是不同。要注意的是,我們在論及退休時的心態是和我們怎麼經歷退休相關的。有些退休人員被詢問他們對退休有什麼期待,以及他們對退休的想法 是什麼,有二十九%的人認為退休比他們預期的更愉快,有三十一%的人認為比他們預期的更難受。在第一類人當中,有五十一%原先就期待退休是件樂事;那些退休讓他們感覺壓力沉重的人有六十六%原先就畏懼退休。對悲觀的人來說,情況通常會如他們所預期,而且會加劇;對樂觀的人來說,情況則會變好。

 

  最常見的情況是,退休是出於不得不然,因為老闆辭退了他,使勞動者不得不停下工作;或者 是出於健康問題、再沒有能力工作的緣故。他並不真的期待自己的新景況。有時候,他們會做些計畫,為退休做準備。他們也會開始執行這些計畫。原先住在城市的,會搬到鄉下去。他們會去旅行。 然而,這些都無助於他們適應新的景況。有時候計畫本身會僵在那裡,要去執行時已經沒了興致。

 

  我們往往發現,大家在改變生活時會犯下嚴重的錯誤。例如大巴黎地區的很多建築工人一旦退休,會回到他們出生的鄉下;過不久,他們會因為覺得無聊而又回到巴黎。很多老年人會為了離子女較近,離開他們原先的住所,但子女並不照顧他們。他們白白犧牲了自己原來的生活習慣。或者 是他們會搬到蔚藍海岸去,然後發現那裡的氣候對他們的風濕病有害。他們也發現房租太高,這迫使他們住到養老院去。他們誰也不認識,因孤獨而受苦。即使他們計畫完善,一旦實行以後,卻發現自己一無所有;他們只是推遲了適應新景況的時間。極少有人能夠真正為自己未來的生活規劃做 好準備。對大部分人來說,「砍頭似的退休」是一項考驗,有些人非常適應不良。根據在美國佩里城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持續工作的人比退休人員來得更有活力;雖然他們休閒時間較少,但是他們的娛樂活動、社交生活豐富許多。

 

  為了這個理由,也更是出於需要,我們可以見到許多退休人員在找給薪的工作;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真的找到,但他們只有在找到的工作是自己原先的職業時才會滿意。有了空閒以後,其實極少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愛好,即使原先沒空閒時必須壓抑這項愛好。相反地,通常他們只能滿足於就品質上來看低於原先職業的工作,而且領的薪水較低。這樣的工作不太能撫慰退休人員的心。

 

  脫離職業環境的退休人員,必須改變他們安排時間的方式,以及改變他們的習慣。所有老年人都有的那種「失去價值」的感覺,讓他們痛苦不堪。事實上,不只是他們領的錢比以前少,而是他們領的錢不是自己賺來的。要是他們非常具有政治意識,會把領到的退休金看作是自己一生工作所得的權利,但大部分人幾乎都把退休金看作是施捨。再也不能賺錢養活自己,對他們來說等於失勢。

 

「很多人會沉湎於釣魚,這項消遣的空虛類似他們在辦公室裡的工作。」

 

  人的身分認同是由他所從事的活動、他的薪水來界定的;退休以後,他就喪失了這樣的身分認同。退休的技工不再是技工——他什麼都不是。畢傑斯表示:「退休人員的角色是不再扮演任何角色。」這等於是在社會中失去了地位,失去了尊嚴,而且幾乎是失去了他的真實性。此外,他們不知道怎麼排遣自己的空閒時間,他們陷在無聊中。巴爾札克在《小資產階級》中寫道:「雇員從勞動過渡到退休這段時間其實是危險期。退休人員當中,那些不知道或是不能為自己從前的職司找到替代方案的人,他們的行為會有極其奇怪的改變。有些人會因此死去;很多人會沉湎於釣魚,這項消遣的空虛類似他們在辦公室裡的工作。」

 

  「身分查驗辦公室」在布魯塞爾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八十七%的退休人員希望能夠工作,至少能夠時而有工作。根據在巴黎所做的另一項調查,有三分之二的退休人員抱怨日子過得無聊。 他們會說:「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無聊得要命。」百貨公司的一名女雇員說:「我回公司裡看我的 同事。我試著找回那伴隨了我四十年生命的氛圍,我無法沒這樣的氛圍。」整體而言,這樣的牢騷多發生在勞動階級,「白領階級」則來得比較少。

 

  根據特昂東調查退休一年後的景況,在二百六十四位受訪者當中,有四十二.五%的人不滿意 退休生活,有二十八.五%則是滿意,另外有十六%的人雖很高興能夠得到休息,但認為他們的收入不足。滿意自己退休生活的,通常是「白領階級」,因為他們的生活水準比較高。沒事做讓人壓力沉重;但是不滿意退休生活的主要根由,在於貧窮。這也就是為什麼雖然和「白領階級」比起來,勞動階級比較不眷戀工作,但會後悔離開工作的特別是勞動階級。

 

  另一項調查則有些微不同的結果。有人詢問了一群剛退休的男人,問他們是否打算再工作。有一半的人回答是,不過只有十六%的人希望提高退休年齡。另一群受訪的退休人員,在問到他們的經濟狀況時,有一半的人表示並不滿意,不過有三十九%的人拒絕延後退休年紀。特別是「白領階級」對此非常厭惡,勞動階級則比較不會。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如果薪水增加五十%,他們願意接受退休年齡再延後五年。一九六八年,在一群建築工人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是在六十五歲以前請求清算他們的資料,讓他們退休(但是有八%的人在六十五歲以後繼續工作,而沒要求退休)。 有八十二.五%的人希望退休年齡能訂在六十歲。所有的人都拒絕在退休以後再從事有給薪的工作。他們因為健康的因素而希望退休。

 

  從不同族群的受訪者當中所得的矛盾情況——至少是不確定的情況——來自於勞動人口的雙重 要求:要能夠休息和能夠活得體面。他們被迫要犧牲其中一項。勞動階級很高興能夠不用再工作,但是他們總是為錢、為健康、為住屋的問題擔心。和「白領階級」相較,勞動階級因為經濟水準降低而承受了孤立之苦。特昂東便收集了許多這一類的想法:「我沒了錢的時候,你要我對什麼感興趣呢?⋯⋯當我落入貧窮時,再也沒有人會跟我來往⋯⋯我不能讓人請我吃飯,因為我沒能力回請對方⋯⋯有人請我吃飯時,我總能找到藉口拒絕,因為我知道我無法回請他。」

 

  無聊、感覺自己不再有價值——納菲爾德基金會在東倫敦做的調查中,受訪者也同樣有這樣的 反應。一位仍打些零工的七十歲退休人員很憂傷地表示:「我還不到站在一角看著別人工作的時候,但我想會有這麼一天的。」另一位處境類似的退休人員表示:「我要工作到一百歲。人老了以後,工作能填滿空虛。有段時間,我等著休息的那一刻到來,但現在我很高興有工作做。它填滿了空虛。」

 

  在唐森德針對退休四年的人所做的調查中,有一人抱怨道:「我不喜歡整天坐在這裡。我希望我的腿能夠讓我回去工作。」另一個人說:「我受夠了。我整天沒事做。家事是由我太太負責。我要是做了些什麼,她都認為我做得不好。」

 

  有位太太提到她丈夫剛退休下來那一天的情況:「啊,這真是大日子!他哭了,孩子們也哭了。」丈夫接著說:「我再也不知道要做什麼,這就像在軍隊裡被關禁閉的時候。我只看見四面牆。從前,我星期六晚上會和同伴、女婿出去。現在不行了。我就像個窮人。我口袋裡沒半文錢。我不能付我自己的開銷。退休以後,人生再也不值得活。」有個反覆出現的想法是:「我給我太太的,實在是微不足道⋯⋯我什麼都給不了她,我真覺得羞恥⋯⋯」

 

  退休人員再也沒有足夠的錢維持家用,他得依賴他的妻子、孩子;他覺得自己沒用、變得渺小;他遊手好閒;他試著幫點小忙,但大部分時候太太都覺得他討人厭,要他到一旁納涼。有個女人對調查人員說:「看他在家真令人厭煩。他老愛關心妳在做什麼,凡事都愛問。」另一個女人說:「一旦 停止工作,他們在家裡完全沒事做,不像那些有花園的人家可以讓他做點什麼。他們一旦不工作,就立刻會死翹翹。我這裡不需要他。」

 

  通常,女人很害怕她們的丈夫退休下來,因為生活水準會降低,會為錢發愁;因為他們會老是在她們身邊打轉,也因為在家裡他們沒事好做。只有在非常寬裕的家庭中,一些做太太的會很高興能更常看到丈夫。通常,做丈夫的會覺得自己討人厭。他會受到妻子的羞辱,往往也會受到兒子的羞辱。他的兒子比他更能適應現代的生活,所以地位也高於他。我們看過一些在家中原來是暴君的, 一退休下來反而變得畏畏縮縮,連切一塊麵包也要徵得同意。有些人則陷入憂鬱症。

 

  這樣的情況對健康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很分歧。大部分的法國老年學家把這看作有害健康。他們表示,退休下來第一年的死亡率比其他時候都來得高。一意樂觀的美國老年學家則表示,只有退休是自願的時候,才會有害健康——也就是說他們是因為健康不佳才退休,而不是因為退休才健康不佳;對健康良好的人來說,被迫退休不會改變他們的健康狀態,甚至往往健康變好,因為退休讓人得以休息,有充足的睡眠。然而,大家都知道精神和身體之間的關係。我們承認,老年人的精神狀況一年比一年差,特別是在六十五歲到六十九歲剛退休下來的時候,尤其是如果他們經濟狀況欠佳的話。這樣的情況,在美國亦然。身體狀況必然受到精神狀況的影響。

 

  退休引發的焦慮有時會導致長期的憂鬱。根據布拉強-瑪爾居斯醫生的看法,這樣的憂鬱疊加了好幾層因素:把退休視為守喪、流放,這種守喪和流放都是建立在一種排除不了的哀悼、一種對家人的依賴、一種有憂鬱傾向的性情之上,並且無疑是建立在血液循環障礙、腺體功能障礙之上,儘管這些都很難察覺。也就是說,退休帶來的衝擊完全擊倒了那些過去情況有些不穩定的人。退休會引發分離的焦慮、被拋棄的感覺、孤獨的感覺、一無是處的感覺,這通常是在我們失去親愛的人時會有的感受。

 

安格斯.威爾遜。

 

  為了防範在各方面來說都是不好的呆滯無活力,老年人有必要保有活動,不管是哪一類型的活動,他整體的機能都會得到改善。布里耶赫教授研究了一百零二名自行車老騎士,得到的結論是,他們的智力程度遠高於和他們同齡老年人的平均值。由 F.克萊蒙和H.桑德宏針對四十三名住在勃艮第的八十多歲健朗老年人所做的調查,顯示了他們的健康都和從事某些活動有關。

 

  他們平均年齡是八十六歲。其中有三十四%的人繼續全職地做他們以前的職業,有四十%的人和他們的孩子一起工作,或是從事第二職業;有二十六%的人沒有職業,不過他們會閱讀、蒔花養草等等。有六十一%的人從不覺得他們的工作累人。他們有正常的社交生活。最有活動力的群體平均年齡是八十七歲;平均年齡八十三歲的則較沒有活動力。前者也做很多體力活動,像是騎自行車、走路、狩獵;後者則有二十五%從不閱讀,就連報紙也不讀;其他人則通曉時事。整體而言,有十八%的人較喜歡閱讀,十四%的人喜歡狩獵,只有七%的人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因此對老年人來說有事做很重要。根據美國的幾項調查,有四十%到六十%的老年人培養美國人所謂的「嗜好」(hobbies)。五十歲到七十歲之間,他們比過去花更多時間在嗜好上,但是七十 歲以後他們就變冷淡了。我們不太知道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是怎麼打發時間的。整體而言,他們失去了活動的興趣,因為從事活動必須機敏又大膽;像是閱讀和寫作;更像是讓自己的活動多樣化。根據莫爾淦一九三七年在美國所做的研究,針對三百八十一名七十歲以上的人做調查:有三十二.九%主要的活動是做家事,三十一.五%是做各種智力遊戲,十三.六%是散步、拜訪他人,九.六%是坐在太陽底下、看著窗外,八.一%是蒔花養草、照顧寵物,四.三%是做些支薪的小零工。

 

  一個人的智識程度越高,他的活動也就越豐富而多樣。不過,退休的體力勞動者有很多是什麼事也不做。在老年人當中,完全沒有活動的比例很高。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說這是「向下沉淪」。不活動會引發一種麻木狀態,這種狀態會扼殺所有活動的慾望。卡雷勒觀察到和年輕人比起來,老年人空閒時間過多顯得更危險,因為空閒越多,他們就越沒能力做些什麼活動。無聊使得他們無法好好消遣。針對安養院裡的院友問題,有人說道:「他們總可以打打牌。」布赫里耶教授對此的回答是:「在他們可以找事做,卻不找事做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這稱之為無聊。」不管是在安養院裡或安養院外,這樣的說法都是成立的。

 

  《夜晚的呼喚》這部小說裡,英國作家安格斯.威爾遜描繪了一位六十五歲的婦人難以適應她的退休生活。這位婦人曾是一間旅館的經營者,勤奮活躍。她退休後住到子女家去,而她自己很清楚子女根本不需要她。

 

  「一想到她的新生活只會像是一疊白紙,她不禁一時感到驚慌。」她想讓自己有用,但她不會操作配備齊全的廚房裡那些電器產品。她的笨拙讓她焦慮不已,而焦慮更有礙於她學習。她的兒子對待她如同成年人對待成年人:他很親切、有禮,但往往顯得沒耐心,會以粗暴的態度和母親說話。

 

  家人不太給她事做,就要這樣年年賦閒下去讓她自己覺得害怕。她沒辦法融入孩子的生活中,也不太嘗試這麼做,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局外人,處於家庭的邊緣。她漸漸陷入憂鬱;連對電視、閱讀也不太感興趣。她白天裡睡大覺,晚上常沒吃飯就上床,她會出門去散步,人往往無意識地陷入麻木狀態。

 

  然而,一次的意外事件,讓她忽然感覺自己是有用的,這讓她精神大好。就在她找回了一點生的樂趣之際,她開始對很多事情感興趣,尤其是對她向來陌生的兒子的工作感興趣。她決定不再寄生在兒子家,搬到一個老年人的村子裡。儘管這樣的結尾有點樂觀,但這部小說讓人印象強烈之處,在於它描寫了一個無路可出的景況。

 

(本文為《論老年》部分書摘)

 

西蒙波娃《論老年》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論老年》 La Vieillesse

作者:Simone de Beauvoir

譯者:邱瑞鑾

出版:漫遊者文化

日期:2020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這樣的想法,是會出人命的:《血橙》

卡繆與沙特分道揚鑣的理由

我們已經勝利:用鋼筆戰鬥的《電影筆記》(2015)

無從展示的死亡:羅蘭巴特與《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