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貝松之聖女貞德》:盧貝松電影裡的男性凝視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劇照。

 

  盧貝松(Luc Besson)的戰爭史詩片《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近日重返了大銀幕。

 

  以前看《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時,對盧貝松的電影公式還沒有太多關注。看完《聖女貞德》後,將盧貝松的其他電影一字排開,發現他的電影通常與女性有關:從《霹靂煞》(Nikita)、《終極追殺令》(Léon)、《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露西》(Lucy)、《安娜》(Anna),當然《聖女貞德》也不例外。

 

  這些電影不外乎都有一個明確顯著的觀點,那就是這些女性都是被男性的立場及眼光看待。除了如《第五元素》中「前衛」的未來服裝,我們也可以在劇情或鏡頭角度中看到許多位男性視角服務的設計。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劇照。

 

  以《聖女貞德》而言,最明顯的莫過於從頭到尾教會對於貞德的質疑與最終的審判。雖然也有人以史實角度將之解讀為教會的權力在中世紀逐漸與皇權相當、使得教會腐化(因此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對贖罪券的批判),但是在《聖女貞德》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年長男性」組成的教會或騎士兵團對貞德「是否為處女之身」進行質疑,為了檢驗處女之身甚至動用了整個教會及皇室,上百人在薄薄的布幕之外圍觀,無疑對貞德進行了某種程度上的視覺姦淫。

 

  綜觀電影中的情節,我們可以說《聖女貞德》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女性如何遭到蕩婦羞辱(slut shaming)的過程。

 

  電影中的任何一位男性若要對貞德或其他極少數的女性進行攻擊,基本上都會從「性」相關的羞辱下手:英格蘭士兵向法國人挑釁時,稱呼貞德為「婊子」(bitch)、「妓女」(whore);英格蘭士兵入侵村莊時闖入了貞德家中,殺了姊姊凱瑟琳並且辱屍;貞德首次免於行刑的夜晚,被男人們強行剝去衣物、要求換上「男性的」服飾;又或者貞德第一次上戰場時,被同袍們嘲笑「真不敢相信他們派了一個『女孩』來」、「一個女孩懂得騎馬嗎?」、「真想知道她穿著什麼顏色的衣服來」、「藍色。用藍絲帶在頭上綁一個塔波(tabot)」——恰好後者印證了貞德接受審判時穿著藍色的衣服。而前述所提到的由男性主導的處女身檢驗(雖然檢查的是一位老修女)更不在話下。

 

  更讓人感到一頭霧水的是貞德在與「意識/撒旦」對話的過程中,幾度閃回到貞德曾經在草原上感受到怪風與召喚的場景,其中貞德赤身露體、遮住重要部位的一幕宛若《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 的畫面。由下往上仰看的鏡頭角度彷彿展現了男性與女性交媾時的視角。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劇照。

 

  除了以上提到的蕩婦羞辱,女性的情緒及行為也是電影中值得關注的部分:如貞德正式踏上戰場後,對於同袍不聽從自己的神諭而氣憤地大吼、侍從試圖安撫貞德,或是在往後的戰爭中嘶吼、揮舞旗幟、與敵人廝殺,一度成為判定罪名的依據(嗜血、渴望殺戮)。

 

  貞德的幾種行為在與男性的憤怒、慷慨激昂對照之下,呈現了女性不應表現出「憤怒」等情緒,女性發洩自己的情緒總是一種「不合時宜」、「情緒化」或「非理性」的行為。而男性的情緒發洩永遠都只是單純的情緒反應,是被允許的。女性的行為將會決定自己希望如何被他人對待,因此對於情緒的控管能力是必要的。

 

 

電影資訊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Luc Besson,1999

你可能會喜歡

「港漂」導演的凝視練習:《港城三記》

沒有進入先賢祠的諾貝爾獎得主

《三女性》:女兒、母親與父親的三角關係

看啊,他到處都是,他成為了符號:《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