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政治正確夾殺的木蘭

 

在網路巨大抵制聲浪中,真人版《花木蘭》依舊登上台灣首週新片票房冠軍。 

 

  花木蘭的故事奠基於中國的木蘭辭,迪士尼在1998年推出了以美國人觀點出發的《花木蘭》,雖然當初製作方有到中國進行實地考察,但做出來的樣子還是令許多對中華文化頗為有心得的人們搖頭。因此這次真人版花木蘭在製作時,就是朝著「這是個東方式的奇幻世界觀」來進行,但還是讓一些對中華文化有嚮往的人感到不滿。

 

  這部分的人先暫且擱下,另個吵得較兇的則是政治因素。由華爾街日報授權端傳媒「為迎合中國市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有多拼?」中可以看出,這部花木蘭就是來爭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的喜愛而打造的,其中的一段這樣寫道:

 

此前1998年的動畫版《花木蘭》在中國票房不佳。為避免再次失利,迪士尼做出了很多努力......迪士尼曾將該片的發布推遲一年多,以等待管理層選中的一位女演員空出檔期來領銜主演,同時還與中國政府密切合作,努力呈現一個符合中國價值觀的主角和故事情節。

 

  同文中又指出,中國觀眾不喜愛動畫版花木蘭的原因,其中之一在於,裡面所提倡的自我蛻變等西方價值,而非依照民間傳統敘事強調孝順,因此在新版花木蘭中提倡了家庭與社區價值觀,但為了迎合目前社會中的政治正確,而將「發現」花木蘭的真實性別,改為「自主揭發」真實性別。

 

  在這好似標榜著女性自主的情節後,卻又在播放試映時因為中國觀眾反對花木蘭與愛人的激吻畫面,讓迪士尼刪除了這個片段。有趣的事情是,迪士尼可不只是要討好中共這個新金主,BBC NEWS 中文「《花木蘭》真人版:迪士尼的政治正確是否矯枉過正」一文中提到:

 

考慮到近期涉及美國好萊塢著名製片人性侵醜聞事件的發展,《花木蘭》製片人里德(Jason Reed)說:「特別是在『#MeToo』運動時期,讓指揮官和下屬戀愛,這讓人很不舒服,我們認為這不合適。

「因此在真人版中我們將李翔的角色一分為二,在另外兩位角色身上體現。一個是唐將軍,他在影片中是木蘭的導師;另一個是陳宏輝,是跟木蘭同隊同級的士兵。」

 

 

主角劉亦菲因為反對香港民主運動而遭網友呼籲抵制,台灣電影票房則於第二週雪崩式慘跌。

 

  這幾天看到不少有關《花木蘭》的激烈言論,舉凡因為劉亦菲撐港警所以拒看,或者純粹主張「為什麼我不能看?」,乃至看免費盜版等等事件都有,各方立場也不太相同,而我對這些討論也都樂觀其成,畢竟有討論才有進步的空間。不過若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說實話我無法同意那些說「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人,從剛剛上述引用的美中關係對這部片的影響,就能發現這部片根本從頭到尾就建立在一堆政治上面,是為了要討好某些客群刻意製造出來的作品。若我是這部片的導演一定會覺得很艱難,能發揮的空間不斷被壓縮,還要滿足兩個根本價值觀迥異的國家。

 

  就藝術創作來說,中共相當不尊重創作自由,不斷在壓縮他們自己國內的創作者,還夾帶著他們龐大的人口商機,藉以去影響許多企業,讓那些企業們為了符合他們的口味而自我設限,《花木蘭》就是非常明顯的案例。自我設限,這對藝術創作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嗎?

 

  從事藝術創作本來就比較難生存,若是市場再被壓縮,那創作只會越來越往同質性發展,而不再有創新。但,我也不會說去看《花木蘭》的人一定不可饒恕之類偏激的話。以商業角度來看,即使香港和台灣的人都不去看,對於迪士尼來說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說到底我們本來就不是迪士尼最主要的目標客群,只是從這幾天得到的消息來看,花木蘭在中國的票房也不是很好就是了。

 

  過去會直接危害到創作自由的通常是專制國家,為維護他們的「正確」,而迫使創作者受到迫害或者作品被創作和封殺。但最近像是英美這種高舉普世價值的國家也出現了另一種類型的言論審查,名為政治正確。作者的言行是否政治正確,會影響到作品的評價。這是否也是一種對於創作的危害呢?

 

 

電影資訊

《花木蘭》(Mulan)─Niki Caro,2020 ←我們不想要大家去看所以這次就不附連結了喔。

你可能會喜歡

每個小鎮都被地圖遺忘,每個作家都被心魔糾纏:《蝸牛之家》

不讓膠卷走入歷史:製片大廠聯手確保柯達繼續營業

媽媽咪呀!怎能不看她?──《梅莉史翠普:永遠的最佳女主角》

當人生不再前進,自然就沒有新的創傷:《妄想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