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鶘之血》:治癒兒童創傷的,究竟是科學、超自然力量抑或是母愛?

《鵜鶘之血》劇照。

 

  看完凱特琳‧葛貝(Katrin Gebbe)的《鵜鶘之血》(Pelikanblut)後,首先想起的一部作品是威廉‧弗里德金(William Friedkin)的《大法師》(The Exorcist)。

 

  兩部電影中的母親——Wiebke和Chris——都為了自己著魔的女兒煞費苦心:不論是從尋求心理醫生、科學方法的協助,或是最終找上神父或巫師進行驅魔儀式。於此層面上,兩部電影雖然存在著共通性,然兩位母親採取行動的出發點並不完全相同。

 

  在《大法師》中,Chris起初將治癒女兒的希望寄託在心理醫生身上,然女兒的情形卻每況愈下,直到醫生終於表示Regen的病況超出了自己能力所及,只能讓Chris另請高明——從這段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在超自然現象面前是渺小而毫無抵抗之力的,儘管我們發展出一套完整而看死無懈可擊的科學系統,我們卻仍必須在靈異事件上對另一個世界的力量妥協。心理學及科學對靈體附身的束手無策,同時暗示了一種對科學的不信任——而這正是自二次大戰結束後的氛圍:戰爭的屠殺與可怖,讓人們對自身的理性失去信任,曾經相信科學及理性能夠為人類帶來永恆繁榮及進步的理念遭到徹底的破壞。

 

《鵜鶘之血》劇照。

 

  《鵜鶘之血》同樣有相似的過程——從心理治療的介入,到保加利亞巫師Sigrid以馬頭獻祭驅魔——但是我們卻能在《鵜鶘之血》中看見比《大法師》更加重要的面向。兒童心理治療師對Wiebke說道,Raya乖戾的性格是依附型障礙症(Bindungsstörung,Attachment Disorder)所導致:Raya於一歲半時親眼見證了以娼妓維生的母親的死亡,甚至在不清楚母親是否死亡的情況下留守母親的屍體整整兩天。如此嚴重的創傷事件致使Raya的大腦為了保護個體心靈不受傷害而啟動了防衛機制——也就是Raya聲稱自己看見的邪惡東西。據心理醫生所述,依附型障礙症與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的成因有些類似:它們都是基於保護個體而發展出的病症。而這也是為何Raya在認為自己遭受攻擊時,會張口咬住對方的手臂——Raya在母親當年死去後,也因為想要喚醒母親而在其身上留下許多咬痕。

 

  然而,身為科學及理性的對立面、也就是巫師的Sigrid對Wiebke說道:「個體在受到傷害時,為了保護靈魂純潔的部分,會將之隱藏起來,於是在靈魂上產生一塊空洞。這個空洞讓其他的惡靈得以趁虛而入。」Sigrid接著補充:「我作法時,希望妳不要在場,因為我看見妳的靈魂上也有一個空洞。但是,驅魔的儀式需要母親在場。」從這段對話裡,我們可以發現Sigrid對超自然現象的解釋與心理學理論不謀而合。

 

《鵜鶘之血》劇照。

 

  除此之外,經過驅魔儀式的Raya,於電影結局罕見地對因獻祭而砍下頭顱的馬兒流露了憐憫之情,並流下眼淚時——這也是心理醫生在先前為Raya做大腦斷層掃描所得到的結果,也就是Raya腦部產生情緒及同理心的杏仁核遭到嚴重損害,因此她無法發自內心地表現出任何情緒及情感——我們無法篤定地確認Raya此時所展現的情感是驅魔儀式的成功,抑或是Raya仍然像初次見到Wiebke時模仿後者快樂的表情、而並非發自內心地感到難過,還是只是單純地在Wiebke的努力及嘗試(以撫育嬰兒的方式照顧Raya,不論是將她背在自己身上、餵母乳)之下,Raya終於得以和親密的對象建立健康的心理連結,並修復了創傷。

 

  唯一能夠確認的是,相較於《大法師》對於科學及理性的懷疑,《鵜鶘之血》展示了科學及神秘主義之間存在著關聯性——儘管《鵜鶘之血》及《大法師》所持的立場各不相同,但它們皆指出了創傷的存在及其對兒童的影響。

 

 

電影資訊

《鵜鶘之血》(Pelikanblut)-Katrin Gebbe,2019

你可能會喜歡

提摩希・史奈德:俄羅斯種族滅絕手冊

《我是布萊克》:我是布萊克,不多也不少

《Gunda》: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女王拯救公主的異想世界:尼爾‧蓋曼《睡美人與紡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