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骨骼的階級不平等

英國劍橋中世紀居民的「骨骼」記錄下社會的不平等。

 

  新研究表明,英國劍橋中世紀居民的「骨骼」記錄下社會的不平等,科學家從三個不同的埋葬地點挖掘出數百具人類遺骸並進行比較。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對314具10世紀至14世紀的人類遺骸進行研究,並收集了衡量人們受苦程度的指標之一:骨骼的創傷。

 

  三個埋葬地點包含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供普通老百姓埋葬的教區墓地,埋葬體弱病患與窮人的慈善醫院,以及埋葬富人與神職人員的奥古斯丁修道院。

 

約1350年的劍橋地圖。1是城堡教區墓地,2是聖約翰醫院,3是奧古斯丁修道院的位置。

 

  科學家仔細記錄了每一次骨裂或骨折的性質,重建了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因意外事故、職業傷害或暴力而遭受身體痛苦的情況。透過X射線分析,研究團隊發現44%的普通老百姓曾經骨折過,相比之下,埋葬在修道院的上層階級骨折比例為32%,而在醫院埋葬的人的骨折比例為27%。在所有墓葬中,男性遺骸(40%)骨折比例比女性遺骸(26%)更高。

 

  研究團隊還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案例,例如一位修士跟現代肇事逃逸的受害者很像,還有一些骨骼表明死者的人生經常遭受暴力摧殘。珍娜‧迪特瑪爾(Jenna Dittmar)博士說:「藉由比較像劍橋這樣的城鎮不同埋葬地點的遺骸骨骼創傷,我們可以評估中世紀社會不同領域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危險。我們可以看到,普通老百姓比修士和富人,或者更被保護的醫院病患的受傷風險還更高。」

 

  「這些人每天長時間從事重體力勞動工作。當時城鎮裡的人們通常從事貿易和手工業,如石匠和鐵匠,或是一般的體力勞動者。在城鎮外,許多人從早到晚都在田裡做著更粗重的農活,或者是照料牲畜。」

 

  當時的劍橋大學才剛起步(第一次興起大約發生在1209年),劍橋最早是一個由工匠、商人和農場工人組成的小鎮,到13世紀中期,居住人口在2500到4000人之間。

 

聖約翰福音醫院墓地的挖掘現場。

 

  雖然與富人和神職人員相比,貧困的勞工更可能承受體力勞動的傷害,但中世紀生活整體來說都很艱苦。事實上,最嚴重的傷是在一位修士身上發現,科學家根據埋葬地點與衣物配件確定了他的身分,迪特瑪爾說:「這名修士的兩根大腿骨上半部分完全骨折,大腿骨是人體最大的骨頭,造成兩根大骨頭折斷的原因一定是外傷,而且很可能是致死原因。」

 

  這個受傷位置跟現在車禍被汽車撞傷的人很相似——都是差不多的高度,她說:「我們推測最可能是一場交通事故,也許是馬受到驚嚇導致這名修士被馬車撞傷或撞死。」

 

  受傷也有可能是別人造成的。另一名修士手臂上就有防禦性骨折,頭骨上有鈍器弄傷的痕跡。科學家發現,暴力相關的骨骼傷害大約有4%的人口,例如一位埋葬在教區墓地的老年婦女身上就有疑似長期家庭暴力的痕跡,迪特瑪爾說:「她身上有多處骨折,雖然在死前都已經癒合,但她的幾根肋骨、多塊椎骨、下巴和腳都曾經斷過。這些傷通常是摔倒等原因造成,但要摔成這樣並不常見。今天,絕大多數女性的下巴骨折也都是由於親密伴侶的暴力所造成。」

 

  在這三個埋葬地點中,聖約翰福音醫院的遺骸骨折情況最少。它成立於12世紀末,專門提供劍橋的貧民居住,給予食物和精神關懷。許多人的骨骼表明他們患有慢性疾病,例如肺結核,因此無法正常工作。雖然大多數遺骸都是「被收容者」,但裡面還包括「養老者」:退休的當地人花錢住在醫院,就跟現代的養老院差不多。

 

奧古斯丁修道院的遺骸。當然,底層的生活是最辛苦的,但基本上當時所有人都過得很苦。

 

  1511年,醫院解散成立了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2010年,針對學院建築進行翻修時,劍橋大學考古部門順便挖掘了聖約翰學院。劍橋大學考古部門在2016年挖掘了奥古斯丁修道院,這是劍橋大學新博物館建築工程的一部分。根據記載,修道院在1290年獲得了埋葬奥古斯丁教團成員的權利,在1302年獲得了埋葬非教團成員的權利——富裕的捐贈者可以在修道院的土地上分到一塊墓地。修道院一直營運到1538年,直到時任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剝奪了修道院的收入與資產,以鞏固國王的金庫。

 

  城堡旁的諸聖堂位於康河以北,始建於10世紀,一直使用到1365年,當時由於黑死病盛行導致當地人口減少,並與鄰近的教區合併。這塊墓地在1970年代首次被挖掘。遺骸被安置在劍橋大學裡,以便科學家日後進行研究,迪特瑪爾說:「那些埋葬在諸聖堂的人是鎮上最窮的群體,顯然更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當時,這塊墓地位於城市和農村交界的地區。男性可能在田地裡勞作,用馬或牛拉著沉重的犁,或者在城鎮裡拖著石塊和木梁。」

 

  她繼續說:「諸聖堂墓地的許多女性可能從事過繁重的體力勞動,例如在家務勞動同時還要兼顧照顧家畜和幫助收割。我們可以在中世紀劍橋居民的骨骼看見社會不平等的記錄。然而,嚴重的受傷在社會各階層都很普遍。當然,底層的生活是最辛苦的,但基本上當時所有人都過得很苦。」

 

 

原文出處: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你可能會喜歡

《煤氣燈下》:他讓她相信自己瘋了的那一刻

開放期刊計畫Plan S要讓所有論文都能自由下載

問題就是,AI真的會聽從我們的指令

我想當歌手:人人都能把歌喉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