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棄美好結局的言情小說家:《窗邊上的玫瑰》

《窗邊上的玫瑰》劇照。

 

  《窗邊上的玫瑰》是阿莫多瓦1995年的作品,敘述以「艾曼達」為筆名的莉歐再也受不了自己寫的言情小說,以不同筆名於《國家報》撰寫書評,大肆批評自己的作品。阿莫多瓦總是將鏡頭對準女性,本片進而剖析女性與愛情的連結,愛情是必需品?是使人墮落的罌粟?又或只是生活日常中的某一部份。

 

  透過莉歐的兩種愛情觀,似乎可以將世間的情愛歸為兩大類──堅貞或背叛。艾曼達筆下的女人歇斯底里、渴求愛情,她筆下的女性代替她呼喊出所有她對丈夫的求救訊號,女人在愛情裡必須求援,而後自我解救,因為大眾喜歡快樂的結局,喜歡轟轟烈烈的愛情,透過感受虛構的苦難,堆疊出愛情的崇高與美好。不論幾歲,言情小說、偶像劇都擄獲了一定的觀眾,人們透過虛構的故事,感受從未有過的愛情儀式,那些文青式的喃喃、花俏的禮讚,成了包裹愛情的層層糖衣。

 

  之於觀眾,愛情是這麼一回事,之於作者,她早已厭倦了這些謊言。背叛與倦怠才是愛情的主基調,莉歐對於自身作品的批判,其實正是對於自己的愛情觀的批判,她天天穿著無法自行脫下的鞋子,這雙鞋子顯然不合腳,卻代表了丈夫的關照與愛,更暗示了她的委曲求全,愛情卑微至此,幾乎要將自己筆下的情節都演一遍仍到達不了圓滿結局,莉歐只得直視愛情的黑暗面。

 

《窗邊上的玫瑰》劇照。

 

  莉歐寫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作品,有趣的是,「艾曼達」從未現身,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國家報》的編輯安荷卻立刻猜測「艾曼達」是位女作家,理由是她的作品是標準的女性文學作品。因此,艾曼達的小說代表的究竟是女性對於愛情的想望,還是社會認為、期待的女性對於愛情的想望?又或者,兩者早已成了互相影響的循環呢?

 

  玫瑰芬芳卻又會刺傷人,玫瑰本就代表了愛情美好與危險的一體兩面,而窗邊的玫瑰,與其影照出的倒影,又是另一種完全相反的對照,正如同莉歐與艾曼達、艾曼達與國家報評論者,一為女人在經歷風霜後,對於愛情觀念的轉變,一為女人與社會互相交織、形塑出的愛情故事公式。諷刺的是,安荷以男人之手,為莉歐寫下了又一部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更不禁讓人省思,大眾對於愛情中的女性的定型,究竟來自女性還是男性。

 

  在這些探討以外,本片依舊有阿莫多瓦最為出色的色彩運用,並以莉歐的大紅色洋裝與丈夫帕可的綠色軍服的對比最為明顯,兩個相反的顏色,呈現了兩個最為對立的關係──出軌的男人,以及苦苦等待的女人。而莉歐得知真相那天,她穿著藍色衣服離開,跳脫了其他兩個顏色,似乎也正代表了跳脫忠貞與背叛的二分、言情小說與現實愛情的對立,踏出將自己滯留於現狀的泥淖。

 

  在逃離愛情的那天,她進入了另一個人的愛情,那人望著窗上倒影,手卻伸向了玫瑰的尖刺,或許正因同時理解玫瑰帶來的香氣與刺痛,安荷才能一眼看出艾曼達的女性書寫,同時也為她背負下一部應付社會大眾的作品。或許愛情無法予人社會枷鎖的鑰匙,卻帶來了一個願為她背負枷鎖的人。

 

 

電影資訊

《窗邊上的玫瑰》(La flor de mi secreto)-Pedro Almodóvar,1995

你可能會喜歡

《裸色愛情》:你能看見愛情的顏色嗎?

不需再被「被定義」即是自由:《女也》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盧貝松電影裡的男性凝視

如果能夠被遺忘,你就成了上帝:《人生檔案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