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氣很難解釋,而且是一個可以在市場操作和宣傳下越滾越大的東西,和音樂本身的好壞不一定成正比。當然,知名度高的音樂人大多有過人或特別之處,不過,這不代表知名度低的音樂人就是不夠厲害。許多小眾的獨立音樂人都實力堅強且獨具原創性,只是他們從來不特意討好聽眾,一路堅持創作自己想唱的歌,不紅也無所謂。來自英國的獨立搖滾女歌手 Scout Niblett,就是徹底貫徹這個精神、最「做自己」的代表。
第一次聽到 Scout Niblett 直接、毫不修飾,有時有些無釐頭的音樂,就被她的「真」和「敢」深深吸引。她至今已發行共六張專輯,從 2001 年發行首張專輯《Sweet Heart Fever》以來,每張作品都一貫地真實呈現她獨有的「一人樂隊」搖滾精神。雖然部份作品也有不同樂手加入演奏,不過通常只有她一人以電吉他或/和鼓擊的極簡編制,來搭配她時而低沈憂鬱、時而呐喊宣洩的演唱。
她的第二張專輯《I Am》到第五張《The Calcination of Scout Niblett》也是由知名美國製作人 Steve Albini(曾與 Pixies 和 Nirvana 等大團合作)負責錄音,人聲和樂器都如現場表演般錄製,因此聲音特別具有「臨場感」,感覺就像她在你身旁隨興拿起電吉他盡情哼唱,散發濃厚的個人風格和隨心所欲的搖滾音樂人精神。
聽她的歌難免會先聯想到其他也拿電吉他創作的女搖滾歌手,不過她的音樂和歌聲裡有一種獨一無二的隨性、不拘小節和無所畏懼。她有不少詼諧的歌詞聽了讓人會心一笑,例如她有一首歌叫〈Dinosaur Egg〉,開頭就唱:「Dinosaur egg, oh dinosaur egg/When will you hatch?/'Cause I got a million people coming on Friday/And they expect to see a dinosaur, not an egg」。這種歌詞大概只有她來唱才能依舊那麼酷,而且其實繼續往下聽才發現這首歌根本沒那麼簡單,後面的歌詞越來越深奧,聽完才發現是一首探討內心的無助和掙扎的歌。
這種隨性但絕不隨便的魅力就是她自成一格且令人欣賞的地方。她還有不少歌的歌詞更少,或演奏更簡單,例如這首出自她第二張專輯的〈Your Beat Kicks Back Like Death〉,全曲基本上就只有她一人一邊打鼓一邊唱著:「We are all gonna die/We don't know when/We don't know how」。這是她在一次差點出車禍後感受生命無常而寫的歌,聽起來很簡單,但如果沒有足夠的音樂創意和敏銳度,其實很難寫出這種類型的歌,現場演出也更能讓我們感受到她獨有的搖滾能量。
她雖然風格一貫,但也隨著時間發展不斷進化。2013 年推出的《It's Up to Emma》是她目前所發的最後一張專輯,也是她作品裡創作和編制最完善的佳作。在經歷感情上的不順遂後,她首次自己獨立完成專輯製作,把親身經歷的憤怒和哀傷情緒照時間順序轉化為音樂作品,可以明顯聽見她更有深度的情感表達和更成熟的創作實力。
專輯主打的憤怒代表作〈Gun〉就是一首極為出色的女搖滾力作,招牌帶有 grunge 風味的電吉他和鼓擊讓人聽了非常過癮。而特立獨行的她也總是不按牌理出牌,這首歌作為專輯開場,其實是想表達被背叛後最先出現的怒氣沖天,才會有「想買把槍」這樣的歌詞,不過她自己執導的音樂錄影帶完全反其道而行,只見她極反差地裝扮成白雪公主到遊樂園玩,和一堆路人合照,畫面和歌曲本身形成非常有意思的強烈對比。
很可惜在這張一氣呵成的專輯後,她後來除了做現場演出外都沒有再推出新的作品。原先 2020 年準備首次在倫敦看她的現場演出,不料卻因疫情而取消,很遺憾至今仍無法親身感受她爆發力十足的表演。
在網路上常常會看見她的樂迷對於她不紅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她的作品真的帶有一種非常純粹的能量,能帶給人很強烈的印象。不過其實熟悉她的古靈精怪後也很容易明白,成名本來就不是她追求的,她雖然來自英國諾丁漢,不過從 2005 年就移居美國波特蘭,她說那是因為美國的地下音樂文化可以讓她不用很出名也能靠音樂維生。我想,她就是一個不想受限的靈魂,只想、也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玩音樂,因為對她而言,那才是音樂的本質。
音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