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羅曼史小說家與純文學小說家比賽寫書:《愛在字裡行間》

《愛在字裡行間》中文版書封。 

  有些小說你只需要讀完簡介就能知道一定會被改編成電影或影集,只要讀一兩個章節就可以猜到改編戲劇的場景將如何設置,男女主角大概長什麼樣子,運鏡、色調與配樂如何。《愛在字裡行間》正是如此,這是艾蜜莉‧亨利目前為止最暢銷的作品,主題看似非常輕鬆:一位羅曼史小說家與純文學小說家在湖畔比鄰的小屋共同面臨創作瓶頸,於是兩人比賽交換對方的擅長題材,誰最先成書且賣出就贏了。

 

  不過,愛情跟機智卻顯然不是《愛在字裡行間》在英語世界最大讀者評論網Goodreads網站得到年度票選羅曼史小說第一名的最主要原因。當然,這部作品有浪漫的愛情,也有男女主角鬥智的交鋒,但真正讓它有別於其他愛情小說的,卻是愛情以外的部分。

 

  故事中的羅曼史小說家名叫珍妮艾莉,她懷抱著傷痛來到父親遺留下來的湖畔小屋。她來到這舉目無親的地方,瀕臨破產,文思枯竭,還被交往六年的男友分手。一開始,珍妮艾莉表現得劍拔弩張,隨時咄咄逼人。她一直在生氣,對隔壁的鄰居放音樂生氣,因為鄰居充滿機鋒的話語而惱怒。但不久之後,她終於累了:

 

…我的內心產生刀刺般的疼痛,淚水讓我的鼻子感到酸酸的。「我好累。」我沒有對任何特定對象說出這句話,聲音顫抖到可憐的地步。

即使只看到剪影,我仍看得出他的身體變得僵硬。我現在已經知道,當人們直覺到女人即將情緒崩潰,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反應。

 

  為什麼珍妮艾莉這麼累?這就要提到她失去寫作動力的原因。她的父親過世了,很顯然的,她曾經覺得是一百分的完美父親隱藏了一棟湖畔小屋!還有一個來路不明的熟女知己!在珍妮艾莉心中,父親對罹癌多年的母親百般照顧,全家人齊心向前,表示父母的愛情正是世間人際關係的模範──無私,包容,不畏懼犧牲。為了做一個配得上父母的女兒,多年來她也努力演出最好的樣子,總是明亮開朗,人見人愛,跟一個完美到不行的帥哥醫生從大學開始就交往。

 

  這樣的人生哪裡不好?如果這是珍妮艾莉真正要的東西的話,她不會在發現父親藏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之後就馬上潰不成軍失去假裝自己真的很幸福的力量。不會因為鄰居的一點小動靜就那麼生氣。她心不甘情不願的來到這個鄉下,所有相信的一切都已經幻滅:

 

我會到處看到他〔父親〕的影子。我會想像他對每一個細節有什麼感覺,想起他曾描述孩提時期的某次降雪:珍妮艾莉〔意為一月〕,那些小小的球體,讓整個世界好像都是用迪品多滋的顆粒冰淇淋做成的。全都是砂糖。

 

  那個為她取了特別的名字,也讓她相信自己真的很特別的男人,已經不在了。

 

  當人陷入傷痛的時候,很容易曲解其他人的話語。就像珍妮艾莉一開始相信隔壁的鄰居,一位純小說作家,每句話都是在嘲笑她。但其實或許只是反映了她對自己才能和選擇職涯的不自信。嘴裡不說,但她內心這樣思量,他的才能跟名氣就像是特權,容許他做任何古怪突梯的事情:

 

他也可以傳送一張屌照。出版商會把它印在書本折頁,放在他們請他勉強寫出來的兩行自傳上方。

 

  不過,隨著兩人彼此認識加深,雙方都知道當初對對方的印象並不正確,也知道兩人互嗆其實是來自於對彼此的賞識而非厭憎。他知道了,那個非得跟前途看好的醫科生交往的派對咖「精靈公主」,並不真的就是表面上的那個樣子。而陰鬱難搞、神神祕秘的大文豪,也並非她以為的那樣拒人於千里之外。

 

  說穿了,沒有人可以輕易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面貌。而如果有一個人了解另一個人更多,那是因為他們曾經付出了努力,不把自己的傷痛放得太大,大到無法容納其他人的真實面貌。

 

  《愛在字裡行間》講的是接納、傾聽跟理解,不僅是對於戀人,對家人也是如此。在故事後段,珍妮艾莉逐漸承認自己長年以來都欠缺觀察世界的能力,只是編一個美麗故事,然後因為事情不如己願就惱羞成怒。她活在自己一手編劇跟演出的幸福劇本裡,在偶然下戲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是誰:

 

「我也不知道……當我們沒有為彼此而閃耀的時候,我會覺得我們只是維持工作上良好關係的夥伴而已。就好像我們是同一部電影裡的演員,當鏡頭沒有在拍的時候,我們就沒有太多的話可以聊。不過我們想要相同的生活,你懂嗎?」

 

  這是一個人到了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處境之後,放下既有的成見,反而找到真實自己的故事。當然,如果尋找的過程中有愛情發生,免不了就成了浪漫小說。《愛在字裡行間》正是這樣的一部小說,我絕對期待在螢幕上看著真人演員重溫一次這趟旅程。

 

 

書籍資訊

書名:《愛在字裡行間》 Beach Read

作者:艾蜜莉‧亨利(Emile Henry)

出版:尖端

日期:2021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311海嘯之魂與災難的社會學:《未解之謎》

看似寫賽馬的一生,實則更寫人性:宮本輝《優駿》

偉大到無法存在的神:蓋瑞・葛汀之《哲學能做什麼?》

無性無戀的人能夠教會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