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3日,White Stripes發行了《White Blood Cells》,這張專輯讓他們在主流音樂圈獲得成功。
傑克‧懷特(Jack White)與梅格‧懷特(Meg White)組成的White Stripes在創團不久後便小有名氣,他們靠著精彩的表演在家鄉底特律擄獲了一群熱情的死忠粉絲。1999年的首張同名專輯是原始且未經修飾的狂野藍調搖滾,而其後2000年的《De Stijl》則進一步定義了樂團的音樂風格。
2000年時,傑克懷特解釋說:「從梅格的角度來看,打鼓是非常原始的行為,而我真心喜歡這樣的風格。我覺得我的聲音有時聽起來像小孩子,你可以在很多偉大的音樂人身上看見這樣的表演方式,例如伊吉‧帕普(Iggy Pop)在舞台上大發脾氣。每個人都是年輕時的自己——至少他們還是想成為那樣的人,他們依然希望擁有無拘無束的自由。」
隨著White Stripes跟幾個樂團的合作巡迴演出,樂迷與媒體突然都注意到了這支樂團。趁著討論熱度持續升溫,樂團來到曼非斯錄製第三張專輯,如果說這張專輯的錄製過程有如一場旋風也不誇張,傑克懷特透露說:「可能只錄了三天而已,一切都很匆促地完成,我們想為這張專輯營造出一種緊湊的感覺。」
錄音工程師斯圖爾特‧賽克斯(Stuart Sikes)表示:「我們才剛開始準備器材,他們就已經開始錄音。傑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梅格不認為應該立刻錄音:她覺得這些歌都還太新。但傑克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感覺,對這件事也很有想法。」
《White Blood Cells》的素材從各種來源中挑選出來,有些歌曲為全新的創作,而有些是傑克在之前的樂團「2 Star Tabernacle」未能完成的歌曲,傑克受訪說:「這很酷,因為有許多素材被擱置了很長的時間,我在鋼琴上所寫的東西幾乎都被放置了一段時間。假如突然把這些東西全部放在一起、放在同一個盒子裡,我很好奇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傑克懷特不止一次提醒賽克斯「別把聲音弄得太完美」,賽克斯回憶說:「基本上,他希望成品盡可能地原始,但至少要比別人在自家客廳錄音的效果再好一點。他指引我到這條路上,而我就跟著他進行。」
專輯名稱與封面反映了成名後的White Stripes,傑克懷特說:「專輯名稱《White Blood Cells》意味著細菌(外來事物、媒體或關注度)向我們撲來。依我們看來,那時有很多樂團跟我們同時期出道,甚至比早於我們,他們過去在表演,現在也在表演,但始終沒有得到跟我們一樣的關注度,這樣是好還是壞?」
《White Blood Cells》發行後獲得樂評界的一致好評:《Uncut》將樂團比作新的Led Zeppelin,《紐約時報》則評價:「他們以單純、原始且充滿激情的人聲,重新找回了搖滾的初衷。」專輯一開始是獨立廠牌「Sympathy for the Record Industry」發行,但需求很快就超過了獨立廠牌所能負擔的極限,於是包括「V2 Records」在內等大型唱片公司也打電話來表示想發行。
V2 Records的總裁安迪‧格森(Andy Gershon)說:「我發現這是一個在音樂性與概念方面都很迷人的樂團。我原本以為它永遠不會在電台熱播,反正我根本不在乎銷量。」
格森以本能簽下樂團的舉動很明智,但他認為樂團不會成功的假設則大錯特錯。主打單曲〈Fell in Love With a Girl〉迅速成為廣播電台的另類搖滾熱門歌曲,而以樂高積木製作,由日後的奧斯卡獎得主米歇‧龔德里(Michel Gondry)執導的音樂錄影帶也在MTV台不停播放。
其他的亮點還包括車庫搖滾風的〈Dead Leaves and the Dirty Ground〉、鼻音濃厚的〈Hotel Yorba〉,以及甜蜜懷舊風的〈We’re Going to Be Friends〉。《White Blood Cells》最終在美國賣出100多萬張,多家唱片公司將其評為2001年的最佳搖滾專輯,以及後來被評為2000年代的最佳搖滾專輯。
在媒體大肆宣傳和被人們譽為「最新的搖滾救世主」情況下,傑克懷特的態度始終保持鎮定,他在2003年說:「終究,這一切都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我總是這麼想,再經過20年唯一留下的只有我們的專輯和我們的照片。如果我們能運用這些東西做些有意義的事,它就會永遠長存——這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