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和黑奴再相逢的漢斯‧史隆:《蒐藏全世界》

《蒐藏全世界》中文版書封。 

 

文|戴麗娟(《記憶所繫之處》譯者、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二〇二〇年春,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許多博物館都被迫暫時關閉,大英博物館也不例外。八月二十七日重新開張時,眼尖的參觀者和記者都發現,博物館創始人史隆(Hans Sloane)的半身塑像從原本單獨擺放的位置,被搬移到一個玻璃展櫃內,而展櫃的標題是:「帝國與收集」。旁邊則標示:「第十四櫃:漢斯‧史隆爵士、帝國與奴隸制」。這看來只是短短幾公尺的移動,其實改寫了大英博物館兩百六十多年來起源敘事的基調:過去從來沒有一個策展人會從奴隸制的角度來檢視博物館的奠基者。事實上,十餘年前,當時已多少被淡忘的史隆雕像才被博物館的主事者放進新闢的啟蒙運動展示廳,以肯定他對歐洲啟蒙的貢獻。如今,史隆生平被忽略的另一面向受到關注,參觀者必須以大西洋三角貿易和黑奴勞力的角度觀察,才能瞭解他的收藏財富形成的背景。

 

  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二〇二〇年五月美國黑人佛洛依德(George Floyd)枉死所引起的抗議和「倒像運動」等時事的衝擊可能是主因,但讀者眼前的這本書和同一作者早先出版的研究應該也算是幕後推手之一。

 

  就像本書緒論所言,究竟誰是史隆?大英博物館的名號家喻戶曉,但大家對於這世界級博物館的奠基者卻所知甚少。若以英格蘭為中心的觀點視之,史隆的生平可說是從國家邊陲晉身到帝國中心的成功故事。出生於北愛爾蘭阿爾斯特省的一個蘇格蘭裔移民家庭,史隆的父親是被派往愛爾蘭殖民的貴族手下的收稅官,並非長子而無繼承權的史隆雖為平民,但對貴族文化並不陌生。年少一場幾乎奪命的大病讓他立志學醫,並且養成謹慎照顧身體的習慣。到倫敦求學的史隆被貴族長輩引介與同鄉化學家波以耳(Robert Boyle)結識,喜歡收集植物標本和藥用材料的他也因為時常貢獻採集品而和當時知名的植物學家芮(John Ray)成為忘年之交。兩位博學之士成了他青年時期最重要的導師。與貴族和資深學者往來的經驗讓史隆養成收集和研究收集品的習慣,而日益擴大的收集慾望也貫穿了他的一生。

 

  二十三歲時,為了精進自己的醫學知識,他效法前輩,跨海到法國北部的巴黎和南部的蒙布利耶求教,並且在蒙布利耶附近一個新教大學奧倫治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回到倫敦後,他開始實習,並且成為跨入門檻頗高的皇家內科醫師學院的一員,也成功加入皇家學會。至此,他的生涯與其他也喜歡自然史的優秀年輕醫生相較並無太大差別。然而一個沒有多少人敢於承接的高薪任務,促使他遠離英國中心,前往當時正在擴張的大英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區域:西印度群島(現今加勒比海群島),這成為他一生最重要的轉捩點,也是他作為一個絕世收藏家的真正出發點。

 

  原來是當時將派駐牙買加的新任貴族總督正在尋找一個隨行醫生,然而當時的牙買加被認為是熱帶地獄,白人殖民者的死亡率相當高,加上旅途中可能遭遇的船難、海盜、各種疾病,無一不使人卻步。受到貴族長輩引介的史隆在幾經躊躇後,決定賭賭運氣。畢竟移民與殖民對來自北愛爾蘭的他並不算陌生,而當時沒有多少知識青年有機會到西印度群島旅行。據他自己和友人通信中的說法,他也想效法古代醫者,到某些藥材的原生地去親身觀察。就這樣,他在一六八七年十月初隨著總督船隊出發,在歷經兩個多月的旅程後抵達目的地,在當地停留約十五個月,最後活著回到英國!雖然回程時他是伴隨著總督的遺體和遺孀一起回鄉。

 

  再度來到倫敦定居的史隆,因為受到本身也是貴族後代的總督遺孀的器重和引介,不消幾年便在高級的布隆伯利(Bloomsbury)區開啟了自己的診所,他的病人圈也增加許多貴族,後來他甚至成為安妮女王、喬治一世和二世的御醫。喬治一世即位後,在一七一六年任命他為英國陸軍的總醫官,並賜給他一個從男爵(baronet)的爵位,這在當時英國醫界仍是稀有的榮譽。他與總督遺孀的緣份還不止於此。一六九二年,這位富有貴族夫人改嫁給新近喪妻的蒙塔古公爵一世,而這位公爵當時新建的法式風格府邸在大約六十年後被政府收購,以作為新成立的大英博物館的所在地,存放的就是史隆一生的收藏。若翻閱博物館早期的圖片,經常見到標示Montagu House的字樣,所指的便是這個建築物。到了一八四〇年代,因為收藏品數量已經大大超載,原建築被迫拆除,才改建成今日我們所見的大英博物館。

 

  從牙買加回鄉的史隆除了行醫之外,一邊持續發表他的牙買加研究,一邊將他的收藏範圍從西印度群島擴展到全世界,從北美、亞洲到非洲都有他的通信人為他寄上各種採集品,也有其他知名的收藏家與他建立交換或收購藏品的長期關係,這些層層疊疊的交遊網絡使他的收藏規模日益壯大。邁入中年的史隆不僅當上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和皇家內科醫師學院的院長,還買下曾是亨利八世擁有的切爾西莊園(Chelsea Manor),將之打造成自家住宅和收藏展示處,並在九十二歲高齡、福壽雙全的情況下辭世,葬於切爾西老教堂墓園。

 

  瀏覽至此,讀者應該已經注意到我前面說的重要轉捩點:牙買加。但值得注意的是,雖說是這麼重要的一環,但在過去有關史隆的生平敘述中,卻很少被仔細訴說,直到各位眼前的這本書出版為止。簡單地說,牙買加之旅對史隆生涯的重要性至少有三點。第一、獨特收藏的起點:在牙買加之前,史隆當然也收集自然史標本,但真正奠定他獨特收藏的起點,就是他在當地採集的八百多件植物標本和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包括一些和非洲奴隸有關的物件。這些成為他收藏初期的核心部分,而這些都是隨著運載總督遺體的船隊一起被帶回英國,雖然其中一些活體動物在途中意外身亡,但牠們最終也都被製成標本。第二、知名研究的重心:牙買加所見所聞和特有經濟植物成為史隆最早的幾篇研究性文章的主題,也是他受到當時歐洲學界注目的起點。這些早期發表受到皇家學會成員的肯定,他因此被委託來經營學會當時搖搖欲墜的刊物《自然科學會報》,前後將近二十年(1695-1713),而這個角色也使他有機會和許多不同人士聯繫,並增加他的藏品採集者名單。在此同時,他耗費多年精心製作才得以出版的《牙買加自然史》為他奠定頂尖自然史學者的名聲。此套書成為當時想要瞭解牙買加及其鄰近島嶼自然環境和社會情況的國際學人必定參考的重要著作。法國百科全書的作者就認為史隆是科學旅行家的典範,而這似乎也開啟後續對自然史有興趣的英國年輕學人必須親自踏上旅途去觀察採集的傳統,例如班克斯(Joseph Banks)、達爾文(Charles Darwin)都是後世經常被提及的例子。

 

  西印度群島的經歷,不僅讓他累積歐洲罕見的藏品,也讓他有機會結識經營大種植園和販賣黑奴而富可敵國的英國殖民者。一六九五年,史隆迎娶一位富有的寡婦Elizabeth Langley Rose,她的亡夫也是醫生,並且是當時牙買加種植園大地主之一,而她繼承了亡夫遺產的三分之一,外加她自己父親早先留下的遺產。依照當時的法律,史隆有權管理其妻的財產,而參與種植園經營和出售蔗糖所得的鉅額收入,讓他成為當時英國出手最闊綽的收藏家之一。是的,這就是牙買加對他生涯貢獻的第三點,他在牙買加認識他未來的妻子,也分享她的財富,得以滿足他的收集慾。世界各地都有人為他寄來各種自然界造物和人工製成品,從最高貴的寶石到最古怪的胃石,都在他的收藏中佔有一席之地。除了以各種方式動員有機會到異國工作或旅行的人為他收集之外,他的長壽也讓他有機會收購一些同代知名收藏家過世後釋出的藏品。這使他的收藏如錦上添花,更穩固他大收藏家的地位。本書作者因此說他像是採集者的採集者,也可以說是收藏家的收藏家(collector of collectors)。當時各國鴻儒、王公貴族都想來他的豪宅參觀,他也樂意親自接待解說。而這些名人的參訪,更進一步烘托其收藏的無雙價值。

 

  於此可知,不管是收藏來源、收藏研究,或是購買收藏所動用的財富,背後多少都有黑奴的身影。史隆本身也許不自覺,卻也從來沒有掩飾過這個事實,只是後代研究者囿於歐洲中心的觀點,或是科學偉人傳記的敘述手法,對這段史事總是視而不見,或是草草帶過。本書作者集結科學實作研究、收藏史、黑色大西洋史研究的手法,加上對史隆作品和書信內容的仔細梳理,成就了這份精采作品,為我們揭示當時知識、商貿、殖民帝國攜手並進的一段歷史。

 

  晚年的史隆因為沒有子嗣,只有兩位出嫁的女兒,開始憂心己身收藏的未來。他希望繼承者能將所有藏品視為一個整體來保管,而不要隨類別分送給不同機構,更不要像他認識的許多收藏家,過世後藏品就被家人送到拍賣場,因此落入不同買家手中。種種考量讓他決定立下遺囑,將一生收藏共七萬多件藏品,以半賣半相送的方式,交給國家管理,並要求未來要公開給全民欣賞。這的確是劃時代的創舉!

 

  在他生前,史隆和他的助手已發展出一套為收藏品分門別類、貼上標籤、附上研究註解的嚴謹管理系統,不僅脫離文藝復興以來貴族間流行的那種恣意填滿的奇珍櫃作法,連皇家學會附屬博物館的管理者都望塵莫及,還要來向他請教。如今這暮年的遺囑,一舉將私人收藏變成國家級博物館,也帶動日後私人收藏轉型成公共博物館、對平民大眾開放的趨勢。不過,在大英博物館成立初期,遺囑執行人仍然不支持完全開放的想法,因此用需要預約門票、專人導覽、縮時參觀的種種方式來限制開放程度。博物館真正對大眾開放要等到十九世紀初才落實,而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種種更精彩絕倫的藏品陸續加入國家收藏,使得博物館內收藏和展示空間不足,史隆難以歸類的某些怪異藏品開始被嫌棄,發臭的動物標本被整批燒毀,他本人也漸被淡忘。

 

  一九五三年,大英博物館慶祝兩百週年,此時才有關於史隆的第一本傳記出版,將他帶回眾人的眼前。二〇〇三年,博物館兩百五十週年,他被譽為是啟蒙運動的先鋒,研究者強調的是他對皇家學會的貢獻。然而,構成他生涯最大轉捩點,也是他得以蒐購全世界的財富來源:牙買加蔗糖生產與銷售,以及背後的黑奴勞力,卻直到晚近幾年才漸受關注。在揮別牙買加三百多年後,史隆終於和他書中所描述的黑奴再相逢,不過這次是在博物館的展櫃和書本中。他們將一起,帶我們認識收藏活動與擴張帝國裡,不同貢獻者交織而成的故事。

 

(本文為《蒐藏全世界:史隆先生和大英博物館的誕生》導讀)

 

書籍資訊

書名:《蒐藏全世界:史隆先生和大英博物館的誕生》 Collecting the World: Hans Sloan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British Museum

作者:James Delbourgo

出版:左岸文化

日期:2021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當牙買加斯卡與英國龐克相遇:「2 Tone」風潮

按照這種邏輯,有些死者並不值得賠償:《人命如何定價》

當安葬變成活埋:等等,我還沒死...

是誰說過,愛情裡沒有對錯:《愛,留在海灘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