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精湛的法國影帝馬修‧亞瑪希 (Mathieu Amalric)不僅主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如《潛水鐘與蝴蝶》(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ion)、《慕尼黑》(Munich);才華洋溢的他早在九○年代起就編導了許多電影,而他幕後的拍片技術更是直接向法國新浪潮大師路易馬盧(Louis Malle)學習的。僅管他過去執導的電影都比較不為人知,但他的導演功力從上一部自導自演的《舞孃人生》(On Tour),獲得坎城最佳導演獎即可獲得印證。今年金馬影展選映的《藍色情室》(La chambre bleue),則是馬修‧亞瑪希第二度挑戰自導自演,現實生活中的妻子不但是共同編劇,也親自飾演電影中的情婦,兩人有非常大膽的情慾演出。
不記得是哪位推理大師曾說過:「有慾望的地方,就會有謀殺。」而《藍色情室》講述的正是一樁因為偷情而招致的懸疑殺妻事件。約定的房間裡,一對男女纏綿繾捲,完事後的戀人絮語之間,男人總是心不在焉地望向窗外,女人則永遠得不到夢寐以求的承諾。幾個月之前,有婦之夫朱利安和有夫之婦艾絲特在一次意外中重逢,他們過去曾經是同學,然而這次相遇朱利安招架不住艾絲特的百般誘惑,從此兩人偷偷相約在充滿憂鬱色調的房間內、共享肉體的歡愉。兩人的偷情持續到艾絲特病弱的先生意外過世,擁有幸福家庭的朱利安擔心東窗事發,決定暫停兩人的見面。但是好不容易恢復自由之身的艾絲特豈肯罷休,接二連三的匿名信件讓朱利安終日惶惶不安,和妻女的相處也日趨緊繃。一日,妻子的猝死讓他和艾絲特的禁戀曝於日光底下,也使他們成為這起命案最大的嫌疑犯。
「偷情」與「謀殺」,這樣的情節是報紙上屢見不鮮的主題,然而電影的精彩之處,便在於利用倒敘、插敘的破碎敘事鉤勒出整起事件的輪廓。電影中主要的雙線敘事分別是「過去」,也就是朱利安的回憶;以及「現在」,朱利安妻子遇難後,接受審訊調查的過程。在過去與現在的交錯之中,觀眾可以自行拼湊事件發生的邏輯,增加了推理的樂趣。優雅的構圖與光影,輔以意味深長的古典弦樂,讓人想起希區考克電影的懸疑和緊張氣氛。
電影裡最別出心裁的部分,就是在雙線敘事的不同時空中,採用大量的聲音╱影像分離與疊合,因此模糊了記憶與現實的分際,也讓這起殺妻疑雲更如遁入雲霧之中。
試著揣想朱利安這個角色的心理狀態,他原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和不錯的工作,和艾絲特的重逢,讓他在正軌生活之外,享有偷情的歡愉與肉體的發洩,然而艾絲特丈夫的死亡,讓許多人開始懷疑他們的關係,朱利安懷著害怕與擔憂,只好和艾絲特分手、回頭經營妻女的關係。然而匿名信件紛至,以及信中的暗示短語,讓他感到羞愧、罪疚、憤怒而心神不寧;後來,妻子的猝死顯然與艾絲特有關,更讓朱利安悔恨、痛心。慾望的流動、百感的交錯,以破碎而真偽難辨的敘事方式來呈現朱利安記憶的錯亂與顛倒,其實更符合我們現實生活的經驗。
然而,就像每日早晨翻開報紙的社會新聞,我們看不到朱利安和艾絲特在法庭上的答辯,只能看到媒體報導的片面之詞,「背叛」與「懲罰」正是新聞熱愛追逐的標題,也是街頭巷尾紛紛議論的話題。社會上到處充斥著對兩人的指責,彷彿判決即便證實兩人無罪,輿論也不會讓這兩人安然地生活下去。電影最後,法官與陪審團判決兩人終生監禁,朱利安一臉木然,艾絲特不以為意地轉頭對朱利安說:「我說吧,我們會永遠在一起。」
這句話令人毛骨悚然,回想電影的安排,朱利安充其量只是個貪心又懦弱的男人,卻看不到他有與艾絲特共謀殺妻的跡象;但沒人有耐心追究事實的真相,只想看到這對同樣犯了「道德罪」的男女被送上刑台。一方面他們的偷情故事成為人們慾望代償的工具,另一方面他們的下場是被永遠隔離的不潔之物,免於破壞社會的道德秩序。媒體與輿論的暴力我們隨處可見,但這樣偷情、背叛與懲罰的戲碼還會持續上演。
電影資訊
《藍色情室》(La chambre bleue)-Mathieu Amalri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