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恐懼是一片光亮──薩拉馬戈《盲目》

 

憐憫並不是與恐懼自然攀升的情感。憐憫似乎會被恐懼沖淡、轉移,而恐懼(驚懼、恐慌)則總是要設法淹沒憐憫。──蘇珊‧桑塔格《旁觀他人之痛苦》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盲目》中文書封。

 

  一開始是一個人在開車時忽然看不見,然後周圍的人就一個接著一個地忽然失明了。這有如傳染病一般的失明在發病前沒有任何徵兆,變盲後的雙眼也檢查不出任何病因,然而他們的眼中世界卻沒有陷入黑暗,反而就此被一大片光亮所包圍,但完全的光線和完全的黑暗所代表的意思都一樣。

 

  他們什麼都看不到了。

 

  一個人忽然看不見和一群人紛紛忽然看不見所代表的意義大不相同,從醫生面對前所未聞的病症個案到演變為公權力必須介入的棘手傳染病,盲人數量越來越多,明眼世界依賴的秩序也就逐漸崩壞。無論性別年齡職業,此刻分類已失去了區別性,當所有人都看不見時,人群中有眼科醫生又有何意義,所有需要用眼睛去辨認、去判斷的事物都像是累贅,只剩下聲音能夠用來辨別彼此,被隔絕在原來的世界之外時,竟連名字都省去了。

 

  世界逐漸失序時他們看不到,他們都是失序的其中一份子。

 

  但醫生太太都看到了,他是唯一看得見的人,卻什麼也無力改變。

 

  忽然眼盲的人們所面臨的最大恐懼是看不見,他們失去方向,也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就這麼暴露在無可預期的危險與混亂之中。

 

  而唯一保有視力的醫生太太最大恐懼卻是看得見,放眼所及盡是瘡痍,他並未如書中的諺語「在盲人的國度裡,一隻眼睛的就是王」,相反地,一股責任感使他盡力去照顧身邊的人,除此之外,他只是個悲劇的見證者。他想用他的雙眼來幫助其他的盲人,卻必須裝做自己和大家都一樣看不到,因為被別人知道自己看得見比看得見更令人恐懼,畢竟無可預測眾人在得知他還保有視力後的反應會是什麼,更不能保證自己一定不會變成供眾盲人所使喚的僕人。

 

  失去眼裡的光亮,也就同時失去了對人的尊重。

 

  看得見的世界裡,他人的眼光有各種意義,有羨幕的嫉妒的喜歡的討厭的各種正面負面的情感,有時是因為喜愛而無法移開視線,有時則完全是種監視,在看得見的世界裡,他人的眼光是每個人都需要卻同時極欲擺脫的矛盾存在:既需要他人的視線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卻也因為隨著視線而來的各種評論而起伏。

 

  照顧失明孤兒的慈善美麗世界結束了,我們現在生活在殘酷、嚴厲、無可妥協的盲人國度裡。

 

在2008年好萊塢改編的電影裡,由茱莉安摩爾飾演醫生的太太。

 

  第一個人忽然變盲時,有好心人前來幫忙,卻也有假裝好心實則心懷鬼胎的人過來,盲成為一面照妖鏡,看出在面對不會回應的視線時的人心百態,而依著故事發展,東西被偷竟也只是盲目世界裡所遇見最微不足道的事件;而隨著看不見的人數越來越多,盲目成為一種人性的考驗,隔離所關著的都是罹患「白症」的病患,當所有人眼前無論何時總是光亮而渾白,誰也看不見誰,沒有人看得見其他人做了什麼,這也代表沒人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在看不見也無人指引的情況下,卻一同住在以明眼人邏輯所設計(卻已廢棄許久)的地方,衛生條件原本就不良,物資又日漸缺乏,種種混亂就可以想見了。

 

  「殘酷、嚴厲、無可妥協的盲人國度」當然不是指盲人個性惡劣,而是所有人都眼盲著生活那種環境的惡劣。他人的眼光在此不再作用,自我的概念日益模糊,無人需要為自己所作所為負責時,行為也跟著放肆了。體味、屍臭、食物腐敗和排泄物的氣味混合成為煉獄,世界失序,罪惡也失去極限,慾望和暴力互相生成,恐懼無所不在。

 

  如果你看得到我被迫看到的景象,你會情願失明。

 

  到底過了多久的日子也沒有人清楚,時間失去準確的度量時本來就是非常相對的概念,一個晚上,第一個眼盲的人忽然發現自己落入黑暗,知道了現在是夜晚,才發現自己看得見了。接下來你猜到了,所有人的眼睛將會慢慢看得見,然後我想最可怕的(雖然薩拉馬戈並沒有寫)也許是,每個人睜開眼睛去面對自己創造出來的污穢。

 

  薩拉馬戈的《盲目》裡沒有一個引號,也沒有名字,猶如閉著眼聽著眾多人說話,聽著每個人一句一句地說,從聲音和口氣你知道了說話的人是哪一個,但卻不知道那是誰、叫什麼名字、住在什麼地方。不被知道有時候是安全的,但沒有臉的存在、不被辨識卻令人害怕,無法被確認自己是什麼樣的存在時便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有一種恐懼就是這樣來的。

 

  我們為什麼會失明。我不知道,說不定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我覺得我們並沒有失明,我認為我們本來就是盲目的。盲目卻又看得見。看得見卻不願看見的盲人。

 

 

書籍資訊

書名:《盲目》(世紀新版) Ensaio sobre a cegueira
作者:喬賽‧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
出版:時報出版
日期:2022
[TAAZE] [博客來]

 

電影資訊 

《盲流感》(Blindness)-Fernando Meirelles2008

你可能會喜歡

愛情從未一如想像:《我媽媽是派對女孩》(Party Girl,2014)

《控制》的原始文本:「偵探小說之后」失蹤記

當鬱星來襲:《驚悚末日》(Melancholia,2011)

是外部專家還是言論審查?出版商引入「敏感性讀者」機制避免被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