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來會怎樣:《進擊的大佬》(Grudge Match,2014)

《進擊的大佬》絕對是原創的新作,卻巧妙借用了兩大男主角的前作《蠻牛》和《洛基》系列,與觀眾玩了一場「假如」的遊戲。

 

  續集片的優勢之一,在於可以略去對角色個性的雕刻和塑型,以前作的描繪為前提,觀眾對於主角和其他關鍵配角的個性已有基本認識,如同熟悉多年的朋友,能免去初見面的陌生和尷尬,直接促膝長談,交換彼此的生活。這份對角色的熟識,賦與了續集電影存在的魅力,緣於前作的熟稔和喜愛,令人們期盼著一同經歴新的故事。

 

  唯一的缺憾,不管在現實或虛擬的世界都一樣,認識一個人絕非像閱讀使用手冊一樣簡單,而是得透過無數共同的經歴去發掘、體會對方的性格,進一步產生好惡。行動者當然可以給予事件不同的走向,鮮活的角色也能決定故事的精彩與否,但反過來說,也唯有透過故事的舖陳才能讓角色的性格獲得抒發和突顯,和觀眾產生共鳴;現實生活中的行動者亦必須在事件的打磨、考驗之後,才有辦法在歴史的紀錄之中,留下無法抹去的一頁。

 

  這形成了續集電影的兩難,人們因對角色的認識走進電影院,可是對於角色的認識又是建立在前作的劇情之中,在新的劇情、新的化學效應下,人事全非、物換星移,即使再熟悉的朋友,仍不免有「相見不如懷念」的感慨,熟識反而成為徒增反感的理由,使續集片無法超越前作,成為了續貂的狗尾。

 

想要彌補缺憾的蠻牛,與不敢面對自己的洛基,不僅交集同時又擁有重來的機會,可以重新來過,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進擊的大佬》(Grudge Match)在一定程度上,便可視為上述續集片優勢的運用與反轉。這部於2013年上映,由Peter Segal執導,Robert De Niro和Sylvester Stallone所主演的運動喜劇,絕對是原創的新作,卻巧妙借用了兩大男主角的前作《蠻牛》(Raging Bull)和《洛基》(Rocky)系列,與觀眾玩了一場「假如」(what if)的遊戲,意即該片借用了人們對兩個角色的熟悉,卻又將在新的故事裡,重新認識兩人;相同的角色設定,不同的故事扭曲,構成了這部電影獨特的趣味。

 

  假如《蠻牛》裡的Jack LaMotta,一樣遊戲人間的性格,卻能守住底線,躲過牢獄之災,經營著自己小小的事業,在自己的酒吧裡持續主持著脫口秀,繼續浸淫在酒色之中,卻仍然在心理的某個角落期待著給自己的運動生涯與人生一個改過的句點。假如視拳擊為一切的洛基,無法在拳擊和愛情、家庭之間取得平衡,讓他心愛的Talia決定離他而去,甚至和擂台上的死敵產下一子,迫使他放棄拳擊,自我放逐。

 

  最重要的「假如」則是:想要彌補缺憾的蠻牛,與不敢面對自己的洛基,不僅交集同時又擁有重來的機會,可以重新來過,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所有的「假如」背後,都渴求著一個能重新來過的「救贖」。

 

  在商業電影的包裝下,本片其實蘊藏對「假如」本質的呈現,當我們在思考著如果的同時,我們所希望的其實對既有的改變,無論我們對既定事實的幻想如何向外向前發散,最終都必須反過來面對著那已經無法改變的當下。換句話說,所有的「假如」背後,都渴求著一個能重新來過的「救贖」。如果續集片的魅力是向未來追問如果,那本片則以顛覆原本劇情,去體現那屬於過去「救贖」可能。

 

  編導在人們熟悉的角色性格之上給予缺憾,然後再試著給予重來的可能,藉此顯現出人們在生命某個時刻必然會有的想望。悔恨是人生的必然,正因如此,所以在給予缺憾的部分,多半給的是虛構出來的洛基,改編自真實人生的LaMotta早已有著滿滿的遺憾等待填補了。

 

  本片的設計,精巧而充滿智慧,以幽默的喜劇包裝著續集電影的元素,以及人們對於「假如」追問的趣味和本質。倘若想要重來的渴望是每個人生命中避不開的恆常,那麼或許我們該追問自己的,不是「如果不是那樣會怎樣」,而是我們又付出了什麼去爭取重來或彌補的機會?人生終究不是電影,戲劇般的救贖不會免費從天而降,而是得由自己不斷去努力爭取。

 

  當我們看到Robert De Niro和Sylvester Stallone兩位年過半百的演員,還能重返電影中的拳擊擂台,飾演當年的代表角色,我想任何辦不到的理由,終究只是逃避的藉口而已。

 

 

電影資訊

《進擊的大佬》(Grudge Match)-Peter Segal,2014

 

 

圖片出處

YoutubeIMDBTelegraphHBO

 

你可能會喜歡

成名並未在望:《伴唱人生:聚光燈外20呎》(20 Feet from Stardom,2013)

《午夜巴黎》:令人難以卒睹的自大

【青少年評論文學獎|電影類佳選】韋晢:《蹺課天才》

浪子會老,金槍不倒:《老人與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