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舞、搖滾、迪斯可:永遠的80年代

「摩登語錄合唱團」是德國流行樂雙人組合,創造了許多歐舞經典。

 

  得知要寫十八歲時對我最有影響的書、音樂或電影時,我開始翻箱倒櫃尋找著我的書和音樂卡帶。我是出生於五年級的後青春期族群,80年代彷彿就像昨日的記憶,在腦海中不斷地湧現出當時的一切人、事、物。

 

  我從三歲半開始學習鋼琴,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成長,我熱愛音樂,直到十八歲為止,古典音樂佔據了我的整個人生,每天在琴房的時間超過三個鐘頭,周末假日以及寒暑假也不能放鬆。而就在有一年的寒假,樂團中來了一位中提琴的助教老師,現在回想他的年紀應該還是大學生吧,在高中懵懂強說愁的同學們之間當然引起了一陣騷動,課間休息時,他總是跟我們分享一些西洋流行歌曲和80年代崛起的歐陸舞曲,開啟了我對流行樂的認識,更將我的音樂領域帶到了多元化的世界。交錯在古典的〈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與流行的「摩登語錄合唱團(Modern Talking)」之間,激發出更多的共鳴。每個星期六的下午,無論功課再忙也要等在電視機前看余光主持的「閃亮的節奏」,這成了我最期待的一件事。

 

「槍與玫瑰」,80年代崛起的美國硬搖滾樂團。

 

  80年代的流行音樂自成一個獨特的時期,到現在聽還是依然經典。因為寫這篇文章我又再次地回到曾經的情境與記憶中,讓我慢慢回味內心這些不曾逝去的部分。當時的樂風豐富而多樣化,無論是個人或團體都各有特色,譬如前衛歌手「喬治男孩(Boy George)」那首〈Do You Really Want To Hurt Me?〉便是英倫新浪潮樂風(New Wave)的代表,若是說到與70年代搖滾樂的不同,80年代當以結合重金屬搖滾和龐克風格的「槍與玫瑰(Guns N’ Roses)」為代表。在髮禁未解除的青澀歲月年代,有許多的男同學還立志在畢業後要留長髮,算是給自己的成年禮。

 

  而我一直念念不忘的一位奧地利男歌手「FALCO」,是我認為最有個人特色的,也許因為他的背景也是從小練習古典音樂,所以對他有種莫名的崇拜。他在歌曲〈Jeanny〉的MV中表現出幾近瘋狂的歇斯底里吶喊作風,但是又以上流社會紳士的外型製造出反差,渾厚的嗓音念著我聽不懂的德語,不知為何對我有種致命的吸引力,簡直就是我的「天菜」。另一首〈Rock Me Amadeus〉饒舌配上搖滾樂,至今仍讓許多人為之瘋狂,可惜英年早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許多男女對唱經典情歌與電影配樂的結合,1985年電影《飛越蘇聯》的插曲〈Separate Live〉由Phil Collins & Marilyn Martin合唱,相信每個五年級生都曾拿著卡帶內的翻譯歌詞對照練唱過,歌裡的細微末節若非經一番寒澈骨,哪能體會其中的意境呢?還有1987年電影《熱舞十七》的〈I’ve Had The Time Of My Life〉,在當時年少輕狂時代,真是讓人心跳加速。

FALCO的名曲〈Jeanny〉在台灣曾被改編,變成控訴社會的諷刺歌曲〈七仔〉。  

  只要提到80年代的流行音樂,立刻就會讓人聯想到那個時期歐陸舞曲的輝煌,在民風保守的年代,校園舞禁開放,「地下舞廳」倒是成了神秘的禁區。不要以為這是壞學生才去的場所,當時有很多會念書又會玩的名校學生,也會在星期六的下午換上便服,踏進舞池跟著Euro-Dance的節奏進入另一個世界。在高中畢業那一年暑假,因為即將要離鄉背井出國念書,家教甚嚴的母親竟也破例讓已經在念「某公立名大學」的表哥帶我去當時極富盛名的「KISS DISCO」夜總會,不過,灰姑娘的門禁是必須在12點之前回家,所以約莫11點半的時候我就會在跑馬燈的螢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開始閃爍(我爸來接我了),其實那個時間才正是要開始HIGH的時候。

 

  在當時,「KISS」堪稱全亞洲最大的舞廳,震撼的燈光音響效果以及每次開場時的眾人排舞真是空前絕後的場面。每當DJ 播放〈True Blue〉時,很多人就會拿出絲巾學當時瑪丹娜在MV中的經典舞蹈畫面,相信走過80年代時空背景的人都不會陌生,到現在我都認為那是史上最好聽的電子舞曲之一。收藏的一卷卷卡帶和ICRT是我的精神糧食,經歷這些音樂的洗禮和啟蒙,創造了我心目中一個至為美好的年代。

 

就是這段經典的絲帶舞,成為瑪丹娜〈True Blue〉中膾炙人口的一幕。

 

  十八歲那年的暑假,是我年輕歲月中短暫卻美麗的印記,單純卻再也回不去的刻骨銘心。就像席慕蓉寫的:「在每一個轉角,每一個繩結之中其實都有一個祕密的記號,當時的我們茫然不知,卻在回首之時,驀然間發現一切脈絡歷歷在目,方才微笑的領悟了痛苦和憂傷的來處。」

你可能會喜歡

《全知讀者視角》與焦安溥的自我神話

我的科學、我的夢:《羅倫佐的油》(1992)

百貨人生:給正在尋找自我的你

U2樂團因悲劇啟發的創作:〈One Tree 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