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優雅的機器:愛達‧勒夫雷思與《創新者們》(2015)

 

「拜倫小姐雖然年輕,卻了解機器的運作,而且看出新發明的絕美之處。」 

 

文|華特.艾薩克森

 

  身為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唯一婚生子女,愛達(Ada Lovelace)遺傳了父親的浪漫,母親為了調和她的浪漫天性,特別請家庭教師來教她數學。她那叛逆不羈的想像力,加上對數字的迷戀,讓她愛上了這門「詩意的科學」。在許多人眼中(包括她父親在內),浪漫時期的純淨感性與工業革命掀起的科技狂熱,其實相互衝突。但愛達置身於兩個時代的交叉口,卻感到怡然自得。 

 

  拜倫夫人下定決心,絕不讓愛達變得像父親一樣,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要愛達苦讀數學,彷彿數學是對付詩意想像的解藥。愛達在五歲時顯露出對地理學的偏愛後,拜倫夫人就下令增加更多算術課來取代地理課,家庭教師很快就驕傲的報告:「她能把五、六行數字加起來,計算出正確數字。」儘管如此,愛達仍然逐漸顯露父親的某些劣根性。她十幾歲時,就和家庭教師偷偷談戀愛,被逮到後,教師遭掃地出門,愛達則試圖離家與老師私奔。除此之外,愛達情緒起伏很大,身心深受不同疾病所苦。

 

  愛達認同母親的信念:浸淫在數學中,有助於馴服她拜倫式的傾向。結束和家庭教師的危險關係後,愛達在十八歲時因深受巴貝奇差分機啟發,自行決定學習一系列新課程。她寫信給新教師時提到:「我不能只想快快樂樂、心滿意足的過日子,我發現唯有密切投入具科學本質的科目,才能防止我天馬行空的想像⋯⋯ 對我而言,首要之務似乎是研讀數學。」教師也同意這帖藥方:「妳說得對,目前高度智識性的學習是妳的主要資源和最佳防護。因此,最適合妳的科目莫過於數學。」教師開的處方是歐幾里得幾何學,加上三角函數和代數。師生倆都認為,對太過浪漫、擁有強烈藝術熱情的人而言,這帖藥方應能見效。

 

  拜倫夫人曾帶愛達到英國中部的工業區旅行,愛達親眼見識到新工廠和新機具後,燃起對技術的濃厚興趣。尤其令她難忘的是自動織布機能利用打孔卡,指揮機器創造出想要的花樣,她把機器作業的方式素描起來。當時盧德派份子由於恐懼新技術危害人類,執意搗毀這類織布機,她的父親拜倫在上議院發表著名演說時,還特地為盧德派辯護。但愛達卻以詩意的眼光看待一切,而且從中看到了這類機器日後與「電腦」的關聯。「這種機器令我想到巴貝奇和他的機械論。」

 

  當時,索麥維(Mary Somerville)是英國極少數的著名女性數學家兼科學家之一,愛達見到她之後,對應用科學的興趣進一步被激發出來。索麥維當時剛完成她最偉大的著作之一《論各物質科學間的關聯》(On the Connexion of the Physical Sciences),她在這部劃時代的巨著裡,把天文學、光學、電學、化學、物理學、植物學和地質學的發展連結起來, 為當時各種非凡的努力與科學發現,提供了統一的見解。她在書中開宗明義的說:「尤其在過去五年,現代科學逐漸傾向於簡化自然律,以通用法則來統合原本互不相干的分支,在這方面有驚人進步。」

 

  索麥維與愛達亦師亦友,她啟發並鼓舞愛達,也扮演心靈導師的角色。她經常和愛達見面,送愛達數學書籍,設計數學問題給愛達破解,還耐著性子解釋答案。索麥維也是巴貝奇的好友,1834 年秋天,索麥維和愛達經常參加巴貝奇的週末夜沙龍。索麥維的兒子葛利格(Woronzow Grieg)則協助愛達定下來,他向劍橋老同學提議,愛達是娶妻的適當(至少是有趣的)對象。

 

  金恩(William King)是社交圈名人,他家境富裕,沉默寡言(相較於愛達的敏感熱情),聰明而不露鋒芒。他和愛達一樣熱愛科學,但研究重點比較實際,不那麼浪漫:金恩的主要興趣在研究農作物輪作理論和改進禽畜飼養技術。他認識愛達幾個星期後,就向她求婚,愛達也點頭答應。愛達的母親卻堅持向金恩透露,愛達曾打算和家庭教師私奔(大概只有精神科醫師才能看透拜倫夫人的動機)。儘管如此,金恩仍願意繼續這樁婚事,兩人順利在1835 年7月舉行婚禮。「仁慈的上帝賜給妳遠離危險的機會,讓妳擁有這樣的朋友兼守護者,」拜倫夫人在給女兒的信中寫道,還說她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向自己所有的「怪癖、任性和自我追尋」告別。

 

  這樁婚姻是理性盤算後的結果。對愛達而言,她有機會過比較穩定踏實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逃離霸道母親的掌控。金恩則可以擁有出身富裕名門、古靈精怪的有趣妻子。

 

  拜倫夫人的表親墨爾本子爵(Viscount Melbourne)是當時的首相(他不幸娶了卡羅林.蘭姆女爵,不過此時女爵已身故),在他的安排下,金恩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典禮上受封為勒夫雷思伯爵(Earl of Lovelace),妻子也成為勒夫雷思伯爵夫人,因此稱她為愛達或勒夫雷思夫人都頗恰當,現在大家都稱她「愛達.勒夫雷思」。

 

  1835 年聖誕節,愛達接到母親寄來真人大小的父親肖像。這幅肖像是畫家菲利浦斯(Thomas Phillips)的作品,以浪漫的筆觸描繪拜倫爵士身穿傳統阿爾巴尼亞服飾,披著紅色天鵝絨外套,配戴禮刀和頭飾,凝視著遠方。多年來,這幅畫像一直懸掛在愛達外祖父母的壁爐架上,但從她的父母分居那天起,這幅畫就一直被綠布遮住。如今她不但親眼看到,還可以擁有這幅畫,以及父親用過的筆和墨水台。

 

  幾個月後,勒夫雷思夫婦的第一個孩子(是兒子)誕生,此時拜倫夫人做了一件更令人訝異的事。儘管她自己不屑追憶亡夫,卻仍然同意愛達為長子取名拜倫。愛達在次年生下女兒,十分守分的依照母親的名字,把女兒命名為安娜貝拉。接著愛達得了怪病,臥床數月。康復後,她生了第三個孩子,並為兒子取名雷夫,但愛達的身體仍然虛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都出問題,由於醫生採用鴉片酊、嗎啡和其他形式的鴉片來治療,病情變得更加複雜,她也因此情緒擺盪劇烈,有時還出現妄想。

 

  這時候爆發了一件戲劇化的私人事件,令愛達更加不安,這件事即使以拜倫家的標準而言,都極不尋常。事情牽涉到梅朵拉.雷伊(Medora Leigh),她是拜倫同父異母姊姊兼偶爾愛人奧嘉絲塔的女兒。根據當時普遍的傳言,梅朵拉是拜倫的私生女。梅朵拉似乎也決意展現家族的黑暗面,她和姊夫有染,兩人私奔到法國,生下兩個私生子女。拜倫夫人基於自以為是的道德優越感,遠赴法國拯救梅朵拉,然後向愛達透露父親過去的亂倫行為。

 

  愛達對於「這段最離奇而可怕的過去」似乎不太驚訝。「我絲毫不覺震驚,」她在給母親的信中表示:「妳只是證實了我多年來毫不懷疑的事情。」她不但不生氣,反而因為這個消息而出奇振奮。她宣稱自己大概遺傳了父親反抗權威的精神。她在寫給母親的信中提到父親「遭誤用的天分」。「假如他曾遺傳給我任何天分,我會把它用來探尋偉大的真理和原理。我認為他把這個任務傳到我手上。我有強烈的感覺,而且我很樂於執行這個任務。」

 

 

漫畫家Sydney Padua重新詮釋的愛倫,是個抽著煙斗的叛逆技客。

 

 

  愛達懂得欣賞數學之美,這是許多自認是知識份子的人都沒有的天分。愛達明白數學是一種美好的語言,能描述宇宙的諧和,有時還蘊含一種詩意的美感。儘管母親費盡心思,想要擺脫父親對她的影響,愛達依然是拜倫的女兒,生來就擁有詩意的感性與浪漫,正如她能想像「幽暗如酒的大海」 或「她舉步果然美麗,像夜」,在她眼中,方程式也是描繪大自然宏偉壯麗的筆觸。數學的吸引力更能觸動她心靈深處。「透過數學的語言,我們能充分表達自然界的偉大真相,」她說,而且我們因此得以描繪在創世過程中展開的「相互關係的變化」。

 

  把豐富的想像力用於科學研究,是工業革命和電腦革命共同擁有的特色,而愛達日後也成為電腦革命的先驅。正如她對巴貝奇所說,她擁有父親所沒有的天分,能夠理解詩與分析的關聯性。「我不認為父親對詩的造詣能勝過我的分析能力。對我而言,兩者密不可分。 」

 

  愛達告訴母親,重新研習數學激發她的創造力,並帶來「想像力的巨大發展,以致於我覺得只要我繼續研究,毫無疑問,我將在適當的時候成為詩人。」她對於把想像力運用於科技的觀念十分感興趣。「什麼是想像力?」她在1841 年的文章中問道:「想像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能把各種事情、事實、想法、觀念,做各種原創且不斷變動的新組合⋯⋯ 貫穿我們周遭潛藏未現的世界,也就是科學的世界。」這時候,愛達已經自認擁有特殊、甚至超自然的能力,她稱之為「對於潛藏事物的直覺」。愛達對自己的天分有高度評價,就一位維多利亞時代貴族階層的婦女及母親而言,她的抱負極不尋常。

 

  「我相信我擁有獨特的綜合特質,恰好適合成為卓越的發現者,挖掘大自然潛藏的真相。」1841 年,她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我可以把來自宇宙各個區域的光線匯聚於一個巨大的焦點上。」 

 

  由於熱愛數學與詩,愛達得以看到計算機蘊含的美。浪漫科學時代的特色是對新發明和新發現展現高度熱情,愛達正是最佳範例。霍姆斯(Richard Holmes)在《奇蹟年代》(The Age of Wonder)中寫道,這個時期「為科學工作注入強烈的想像力與熱情。許多人對科學發現有強烈(甚至魯莽)的執著,驅動了科學發展。」

 

  簡言之,這個時代和我們的時代頗為相似,工業革命的發展,包括蒸汽機、紡織機和電報的發明,改變了十九世紀的面貌,正如同數位革命(電腦、微晶片和網路)改變了我們的時代一樣。這兩個時代都有一群能結合想像力、熱情和神奇科技的創新者,創造出愛達口中的「詩意的科學」,以及二十世紀詩人布羅提根(RichardBrautigan)所謂「深情優雅的機器」。

 


(本文為《創新者們:掀起數位革命的天才、怪傑和駭客》一書部分書摘)

 

 

 

書籍資訊

書名:《創新者們:掀起數位革命的天才、怪傑和駭客 THE INNOVATORS: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作者: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出版:天下文化

日期:2015

 

你可能也想看看我們去年在本書尚未中文化之前的譯介書評:

駭客、天才和科技宅聯手創造數位革命:《革新者們》(2014)

 

圖片credit:

Sydney Padua

 

你可能會喜歡

微不足道的細節,如斯存在的人生:《陶瓷碎片:侯麥短篇小說集》

數據會說話:科技其實沒有摧毀就業機會

維護既定觀念時,人類特別不理性:《理性》

罕見非洲文字揭露寫作演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