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Mumu Dylan
我們當中有人會不想放下憂慮或忘卻恐懼嗎?創傷後壓力造成的恐懼症、恐慌症和心理疾病非常普遍:在美國就有29%的成年人,因為焦慮不安讓生活受到影響。
許多焦慮和恐懼的根源來自於情感記憶-所有經歷過的刺激和經驗,都與你接下來的情緒反應有關。例如與陌生人交談會讓你感到困窘和恐懼,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懼症;曾經在漆黑的街道被人襲擊之後而不敢單獨出門,則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大腦理解到要在從前認為無害的處境下,預防可能出現的危急狀況。情緒記憶一旦形成往往是永久性的,而我們能做的最佳應變就是忍受它,但從來沒辦法擺脫最初的恐懼。或者說,思維已經無法改變了。
治療這些恐懼症的現行辦法是採用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包括讓患者在安全環境下,反覆接收模擬的恐懼或恐怖記憶,使患者大腦記憶增加全新的安全感受,藉此抑制恐懼感覺。但暴露療法的局限性是如果創傷強度過大,往往只是喚醒患者的恐懼而已。事實上,這只對一半左右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有效,許多人仍會感到不安或無法忍受創傷經歷造成的記憶。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米洛‧金斯(Merel Kindt)及其同事進行的新研究,似乎能夠抹去人們的恐懼。他們找來45名有蜘蛛恐懼症的受試者,將他們分成三組:第一組人先服用名叫「普潘奈」(propranolol)的藥物,並在兩分鐘後讓他們與放在玻璃瓶裡的蜘蛛共處一室;第二組人則是服用安慰劑,然後同樣與玻璃瓶的蜘蛛共處;第三組人則服用「普潘奈」但不讓他們看到蜘蛛,以排除藥物本身能降低蜘蛛恐懼的可能性。
實驗結果顯示,服用百憂解和沒有看到蜘蛛的兩組人沒有任何改善;但是第一組服用「普潘奈」且與蜘蛛共處的受試者,卻能毫無恐懼的觸摸蜘蛛。三個月後他們找回第一組受試者再次測試,許多人能舒適地用雙手捧著蜘蛛,甚至是一年後再次測試,恐懼感受依然沒有回到受試者的大腦。
這是因為當人們喚醒某段記憶時,大腦的相關神經網絡會啟動「記憶再固化」(memory reconsolidation)的程序,而「普潘奈」的作用在於它能夠破壞這段程序。其結果不會像電影《王牌冤家》情節那樣完全忘卻記憶,人們仍然記得這些事物,只是不會把恐懼與之連結。而這項研究也提供了一個明確意義:情緒記憶不是永久性的。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精神病學》(Biological Psychiatry)期刊上,而一旦證明這款藥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將能大大減少生活中的各種焦慮,包括讓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圖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