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北極自殺:格陵蘭的死亡葬列

過去30多年來,格陵蘭一直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第一起死亡發生在1月9日的晚上。

 

  這天是星期六,貝利‧克里斯蒂安森(Pele Kristiansen)整個早上都在家度過,跟他的哥哥喝著啤酒聊天玩樂,一切都顯得如此平常。當天中午,他們聽見有人大呼小叫的敲著家裡的大門。

 

  「北極熊!這是一隻北極熊!」外頭的人叫喊著。

 

  在冰封峽灣的幾英里遠,他們看到了北極熊。即使到了今天,北極圈的狩獵文化(熊、馴鹿、海豹和鳥類)仍是因紐特人生活重心。貝利和夥伴們帶著醉意和激動的心情,開著小漁船破冰逐步接近。他們下了船後,站在冰面上拿著步槍指著這頭巨大的北極熊。

 

格陵蘭獵人乘坐摩托艇出海。

 

  在因紐特人的文化中,狩獵北極熊是一件大事。雖然北極熊的棲息地很廣,但是要真正看到一隻北極熊出現在海港附近非常罕見。而且由於北極熊的體型巨大和兇猛,並不容易殺死,通常是靠著一組人馬的努力才能成功。而按照傳統,前四個開槍射擊的獵人,才能分享熊肉和勝利的榮耀。

 

  那一天,貝利成功的擊倒北極熊,當晚他帶著愉悅的心情出去喝酒,慶祝美好的星期六。但是,就在隔天早晨,貝利被人發現自殺身亡,得年僅22歲,這是個最糟糕的星期日。

 

  十三天後在鄰近的小鎮上,一個名叫彼得‧比利那(Peter Pilanat)的十五歲男孩,在祖父母家中自殺身亡。彼得和貝利並不認識對方,但在這個僅有三千人居住的地區,彼得肯定聽聞了貝利自殺的消息。

 

  短短不到兩週的時間之內,就發生了兩起自殺事件。對這些居住在小鎮的人們來說,感覺就像厄運正逐步逼近,這種不正常卻熟悉的事情又開始發生了,這已經在格陵蘭太多鄉鎮發生過太多次了。

 

儘管過去因紐特人的文化被丹麥殖民者擊倒,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和復甦。

 

  過去30多年來,格陵蘭一直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地方之一,而且有別於其他國家,又以15至24歲的年輕男子居多。1970年代,就像所有生活在北極圈地帶的原住民,當時的格陵蘭正處於快速現代化,以及前所未有的文化干擾所帶來的致命影響。北美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都已經在自身的社群裡,見識過同等的壓力。

 

  在格陵蘭,自殺的問題越來越糟。從1970年代至1980年,自殺率以翻倍的速度攀升,比美國還高出七倍(至今仍高出六倍)。每個生活在格陵蘭的人都知道誰自殺了,在如此普遍的情況下,多數人對這種感受的描述,只能用一個不安地字眼來形容:習以為常。

 

格陵蘭與美國的自殺率數據。

 

  當時,在格陵蘭幾乎沒有人研究這樣頻繁的自殺情況。雖然有幾名心理醫生,但他們都是丹麥籍,因此不可能用因紐特人的母語來協助他們,在治療過程中醫生的每句用詞是格外重要的。到了1985年,格陵蘭因自殺死亡的人數超過了癌症,成為居民的主要死因。那年,總人口只有53000人的格陵蘭,至少就有50人自殺。若把這個驚人的數據帶入至美國,意味著短短一年之內,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的全部居民(超過25萬人)都因自殺而死亡。

 

Atsa Schmidt成立了格陵蘭第一個全國性的自殺防治專線,過去十八年來她經常在半夜醒來,傾聽陪伴有自殺傾向的人說話。她的兒子在十幾年前也因自殺過世。

 

  旁觀者總是草率地將北極圈地區的高自殺率,歸咎於寒冷氣候和永夜的特有現象。確實,有很多的格陵蘭城鎮超過半年的溫度都在零度以下,並根據離北極圈的遠近決定黑夜的長短,有時甚至好幾個禮拜都看不到冬日的太陽。但是,當談到自殺議題時,寒冷和黑暗並不是真正的問題,至少可以說不是主要原因。

 

  在格陵蘭和其它北極圈地區,確實存在著某個「自殺季節」:大多數人死於自殺的時期。事實上,這個「自殺季節」發生在春天,這是當黑暗和寒冷終於消逝,太陽逐漸升起而冰雪開始融化的季節,卻也是多數當地人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時間。

 

康蓋克是歷史悠久的漁村,最終在1973年被政府遺棄。圖為1920年代居民聚集在一起照相。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試圖格陵蘭自殺問題的根本原因,他們認為原因有幾點:其中一點是原生社區被政府強制關閉。例如曾經擁有輝煌歷史的小鎮康蓋克(Kangeq),這裡過去以強壯的因紐特獵人和優質的峽灣地點聞名,是斯堪地那維亞傳教士的第一個定居點,也是第一個格陵蘭藝術家描繪的地方。二戰結束後,丹麥政府將康蓋克打造成商業捕魚的重鎮。

 

  但隨著魚類加工廠的需求越來越大,這裡太小沒有辦法新建真正的大工廠,人們開始離開康蓋克到城市工作和接受教育。到最後,丹麥政府決定將康蓋克從格陵蘭的鄉鎮列表中去除,撤出政府機關和切斷電源。從政府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實用的決策,但對許多人來說卻被迫搬遷到新環境。接著,難以適應的家庭則開始崩潰。酗酒問題增加、兒童被忽視,甚至是家庭暴力的產生,這一切都是自殺的潛在因素。「確實存在許多快速現代化造成的負面後果,今日我們仍然在處理善後七O和八O年代實行的政策所帶來的問題。」格陵蘭社會學家史蒂芬(Steven Arnfjord)說。

 

康蓋克老港口的現今樣貌。

 

  而還有更廣泛的問題:年輕人喪失了身份和文化的認同,原有文化往往被醜化和瓦解。當一種文化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大幅度和迅速地被抹去,許多年輕人感覺與老一輩人的聯繫斷開,而他們也不真正屬於新世代的一部分。對年輕男性來說特別困難,由於父輩和祖父輩都是獵人,他們很難理解居住生活在城市的因紐特人是什麼樣子。沒有強而有力的家庭和社區,幫助他們應付這種局面,其中有些年輕男子因此不堪重負迷失了自我,選擇終結了自己的性命。

 

  今日的格陵蘭試圖告別作為殖民地的過去,許多人正奮力地挽救新一代因紐特人的寶貴生命,他們不能坐視不管這種不合常理的事情,讓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將自己殺光殆盡。

 

輔導員正在為年輕學生上自殺防治的課程。

 

 

參考報導:NPR

你可能會喜歡

從孔雀派到蘋果派:只要有麵團,任何動物都能包一包馬上變晚餐

世上好花那麼多,你為什麼非得種鴉片不可?《植物靈藥》

憂鬱症可能與特定天然化學物質短缺有關

音樂,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紅色高棉:失落的搖滾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