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們腦袋就壞了:標準考試不危險?

危言聳聽的文章會引起譁然,但考試卻不被質疑,很顯然他們根本不在乎。

 

  我們經常見到媒體報導說某些事物不好,因為它可能對孩童或青少年的大腦有潛在危害:例如電動遊戲、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臉書,或是「網路」本身。其他還包括電視螢幕、碳酸飲料、疫苗等,有太多事物都曾遭到專家譴責,其理由是「可能」會損害孩童或青少年的大腦發展。例如英國科學家蘇珊‧格林菲爾德(Susan Greenfield)曾指出多種的潛在危害(也有人反駁其證據薄弱),宣稱新科技對兒童稚嫩脆弱的頭腦有危險。

 

  你可能會發現這些危害人體的議題,通常是「年輕人喜愛、享受或從中受益」的新事物而剛好成年人不熟悉,它就有機會被指控成損害年輕人大腦的兇手。科學家至今仍找不到確鑿證據,證明這些「有害」的東西對年輕人造成持續性傷害,但如果在邏輯上說得通,好像應該讓孩子盡量遠離。

 

  而很奇怪的一點是,這種看法似乎只適用於「年輕人喜愛、享受或從中受益」的事情,但幾乎沒有人會去質疑強迫青少年面對那些具挑戰性、壓力和嚴格的標準考試,難道它們就不會對大腦造成損害?

 

如果你覺得年輕人的思考能力太單純,因此無法區別現實與遊戲,那麼你為什麼會認為,他們就能承受考試所導致的巨大壓力呢?

 

  英國神經科學博士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對此提出了他的看法:「既然盯著螢幕玩好幾個小時的遊戲可能會造成危害,那老師耗費數小時傳達介詞的區別就完全無害?為什麼孩子玩『Candy Crush』破不了關的挫折意味著破壞神經系統,而強迫背下大量不熟悉的考試內容所造成的挫敗,卻被認為是教育裡重要的一環?」

 

  迪恩‧柏奈特博士認為,這是個奇怪的雙重標準:有人說孩童的大腦太脆弱,所以必須盡全力保護和幫助他們遠離危害;也有人說孩童的大腦非常強壯,因此藉著嚴格的學習和考試,是很好且有效的教育方式。別傻了,它們根本不可能同時擁有。

 

  如果你覺得年輕人的思考能力太單純,因此無法區別現實與遊戲,那麼你為什麼會認為,他們就能承受考試所導致的巨大壓力呢?科學已經證明,壓力確實會以非常負面的方式改變孩童的大腦,具有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的影響。而過度壓力將造成不可逆的永久傷害,未來很可能會引發諸多疾病,例如睡眠問題(如夢遊和睡眠癱瘓),進而導致憂鬱、壓抑等症狀。

 

  此外還有研究表明,曾遭遇高度壓力情形的兒童,大腦處理記憶和資訊的前額葉皮層區域會較小。你或許會反駁「背那麼多書的壓力,當然是為了他將來好」,但實際上這導致了長期記憶的問題。

 

成人將不必要的信息灌輸在孩童的大腦裡,但他們大多在一年內或其他情況下忘掉,而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將會長期影響下去。

 

  而有些人會認為孩童的大腦更容易「吸收」,因為這是他們人生中最容易接收信息的時期,因此最好讓他們在年輕時多學習「重要的事情」。確實,孩童的大腦有較多的神經元和突觸,但是當他們進入青春期大腦就會經歷一段稱為「修剪」(pruning)的過程:這是人類在十幾歲時大腦發展的一部分,大腦會將較弱或不成熟的神經元連結去除,並留下更高效的部分加以強化鞏固。這讓大腦變得更有效率和擁有良好的聯繫網絡,使我們能夠成長為成年人。

 

  那麼機械式的學習會在修剪過程中存留嗎?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證明,人們回憶中斷或未完成的事物,要比回憶已完成的事物更加容易,因此很顯然它們並不會存留下來。許多人都有過這類經驗,為了通過考試而用盡各種方法死記硬背內容,然後考完試馬上忘得一乾二淨。

 

  這是因為考試內容大多是我們不熟悉且不直觀的事物,所以大腦會不假思索的進行清理動作。成人將不必要的信息灌輸在孩童的大腦裡,但他們大多在一年內或其他情況下忘掉,而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將會長期影響下去(許多心理健康問題都與壓力和修剪過程有關)。

 

  迪恩‧柏奈特博士說:「也許這些都不會發生,也或許傳統教育下的嚴格考試並不會造成任何持久性地影響。目前我們不能肯定標準考試會傷害孩童大腦,但成人不就是應該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下一代的腦袋嗎?危言聳聽的文章會引起譁然,但考試卻不被質疑,很顯然他們根本不在乎。」

 

 

 

圖片出處

Kid SpotCommunity TableTest Crew

 

你可能會喜歡

資本主義社會其實並不需要太多有能力的人:《黑袍糾察隊: V世代》

推行守貞運動將導致青少年更容易未婚懷孕及感染性病

一個無心的美麗錯誤:莫札特讓寶寶變聰明只是迷思

冷戰時期CIA曾經偷偷支持抽象表現主義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