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逆襲:佛洛伊德好像還是有點對

佛洛伊德的理論至少有一部分可能是對的:我們所夢見的事物,正是那些我們竭盡全力忽略和無視的事物。 

  在西方世界所有關於「夢」的理論中,人們最熟知的便屬上個世紀之交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出版的《夢的解析》(Interpretation of Dreams)。佛洛伊德的觀點認為,人的夢只不過是「欲望的滿足」,用來找尋和滿足日常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欲望。

 

大部分的欲望都較無害,這種情況下它會如實地描繪在夢裡;不過,也有其他是一般人所無法接受,通常不會承認或實際付諸行動的欲望,例如性慾或侵略性舉動。這類無法被接受的欲望,通常會被清醒地意識所抑制,經常在夢中轉變成不可辨認或離奇的夢境。而隨著心理分析師和像自由聯想等方法的幫助下,佛洛伊德主張,夢背後的欲望是可被發現的。

 

  雖然近年來該理論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在心理學界已經大不如前,被許多研究夢境的現代科學家一一揭露。目前關於「人們為何會做夢」的理論就多達數十種,包括幫助人們處理情緒或加強新的記憶,但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能像佛洛伊德過去那樣佔據著主導地位。然而在過去的十幾年,一系列新的實驗逐漸證明佛洛伊德的理論至少有一部分可能是對的:我們所夢見的事物,正是我們竭盡全力想忽略和無視的事物。

 

韋格納注意到當人們努力地忽略或抑制一種想法時,它通常只是不斷重回腦海中。

 

  在這些研究中,最早的是丹尼爾‧韋格納(Daniel Wegner)所進行的實驗,他注意到當人們努力地忽略或抑制一種想法時,它通常只是不斷重回腦海中。他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有兩種心理過程同時存在和作用:一種是運作過程,它會積極地抑制想法;另一種則是監控過程,它會緊盯著被抑制的想法。因此這使「抑制想法」這件事變得複雜,只有當兩種過程和諧地運作時才能實現。

 

  韋格納認為,這些過程很可能會在睡眠時的快速動眼期(REM)失敗。在此期間部分的大腦都需要抑制思考,例如涉及到注意力、控制和工作記憶的區塊都被停止運作。而我們知道大多數的夢正好都來自於快速動眼期,因此韋格納假設:人們會在夢中看見很多被抑制的想法。

 

  韋格納在2004年設法透過實驗來驗證這項假設。受試者被要求辨認一個他們知道的人,接著花五分鐘時間寫下意識流動(任何關於浮現在腦海裡的想法)。第一組受試者被研究人員特別叮嚀,睡覺時不要去想剛剛花五分鐘寫下的那個人;第二組受試者則被告知睡覺時盡可能去想他;第三組受試者則可以隨心所欲的睡覺,睡覺時想要想什麼都可以。當他們在早上醒來時,研究人員記錄了三組受試者昨晚夢裡還記得的事情。研究結果很明顯:第一組被要求抑制想法的受試者,比第二組與第三組受試者更容易夢見他們睡前辨認的人。韋格納將此稱為「夢的回彈效應」(dream rebound effect)。

 

  因為這項實驗,讓人們認識到更多關於夢的回彈。例如科學家已經發現,較容易抑制想法的人,也更容易體驗到夢的回彈,而且壓抑想法不僅產生更多與其有關的夢,也更容易做不愉快的惡夢。

 

畫家安東尼奧‧德佩雷達(Antonio de Pereda)約於1655年繪製的《騎士的夢》(The Knight’s Dream)。

 

  在其他最近的研究還發現,無論是在夢中或現實,那些慣於壓抑自己想法和情感體驗的人(特別是不愉快的經驗),通常也飽受糟糕的睡眠品質困擾,而緊張、焦慮和抑鬱的比例也高於其他人。這其實就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情:過度壓抑想法容易導致許多精神健康問題。正因如此人們也更需要瞭解到,當我們試圖壓抑想法會發生什麼事情。而也有研究表明,探究夢境是理解個人想法的有效途徑。

 

  佛洛伊德夢的理論的其他部分,有許多還未(或許永遠無法)實證檢驗,而他也在後來的著作中承認,該理論並無法解釋所有類型的夢,例如創傷後壓力產生的惡夢。不過,也有部分理論已經被實驗證實:例如快速動眼期產生的夢經常充滿侵略性的互動,而這也是佛洛伊德原本用來當作抑制侵略性舉動卻出現在夢中的證據。

 

  儘管佛洛伊德理論的確切程度仍沒辦法全部釐清,但至少從一個方面來看,佛洛伊德的論點還是有點對:夢確實是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尤其是我們特別想拋開或壓抑的想法。

 

 

圖片出處

NYUWikipediaHarvard

 

你可能會喜歡

憂鬱症有可能是感染造成的嗎?

Ashley Madison揭露的世界偷情地圖

行動代號「珍」:秘密墮胎互助組織背後的女人

鄧肯‧門區:美國從來都不是移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