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環、色表、色立體的歷史

英國博物學家理查‧沃勒繪製的《生理學的混合與純色》。 

  1666年,回到家鄉躲避倫敦瘟疫的英國物理學家牛頓(Isaac Newton),透過稜鏡發現日光可以被發散為彩色光譜的奇妙現象,因而揭開了光與色彩的神秘面紗;自此之後各領域學者陸續提出對色彩的獨特見解,為現代色彩理論奠定了根基。

 

  1686年,英國博物學家理查‧沃勒(Richard Waller)繪製出共有119種顏色的《生理學的混合與純色》(Table of Physiological Colors Both Mixt and Simple),方便找出自然界所發現的物體顏色描述。但是,色表卻有著嚴重的限制,它沒有辦法精準表現出所有顏色之間的相互關係。即便是龐大豐富的色彩目錄,也無法改善這項缺點,最典型的例子是1794年約翰‧施菲爾德(Johann Ferdinand Ritter von Schönfeld)所編纂的色樣綜合目錄,體積巨大笨重,而且還非常昂貴。

 

1794年約翰‧施菲爾德編纂的色樣綜合目錄,體積巨大笨重,而且還非常昂貴。

 

  由於色表的諸多限制,科學家也回頭採用色環和其他手法來表現色彩無窮盡的連續性。目前已知最早的色環是1708年由法國畫家克勞德‧布泰(Claude Boutet)所設計出的七色與十二色色環,雖然簡陋但已經具備了基本要素。

 

1708年法國畫家克勞德‧布泰(Claude Boutet)所設計的七色與十二色色環,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色環。

 

  到了1758年,數學家托比亞斯‧梅耶(Tobias Mayer)首先提出了色三角,他將三原色(紅、黃、藍)分別放置在三點上,並用色彩漸進填滿整個三角形。梅耶最初設計的色三角每邊各有十二階,代表他認為人眼能感知的最大差異程度,並且還在三角形中間增加了黑白軸,以表現顏色如何增亮和變暗。梅耶提出的色彩概念體現在現代,最著名的例子即為印刷套色模式「CMYK」。

 

  梅耶的概念也連帶影響了其他學者:1772年瑞士數學家約翰‧朗伯特(Johann Lambert)提出了色三角棱錐,該系統嘗試運用三角錐來解釋色彩間的交互關係;1807年,法國畫家菲利普‧朗格(Philipp Runge)採用梅耶的三原色加上黑白概念,率先將色彩運用到3D球體,為後來的色彩學開創出嶄新的面貌。朗格還經常和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通信討論色彩學,歌德甚至在1810年出版的《論色彩學》(Theory of Colors)中應用了朗格的色彩球體一度使他聲名大噪。但由於朗格早逝的關係,其後續研究和成就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限縮。

 

德國物理學家喬治‧利希滕伯格(Georg Lichtenberg)將梅耶的色三角概念簡化為每邊各七階。

 

  經過三百多年的探索和不斷發展完善,在表達色彩序列和相互關係上,從一開始的平面、多邊形、金字塔形、錐體、圓錐體和雙圓錐體,逐漸成熟發展成為立體球形的「色立體」。該系統借助三維空間的表現方式,完整展現了色彩的明度、色相和純度之間的相互關係,不但將繁雜的色彩體系標準化和系統化,更為現代社會的實際應用和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

 

菲利普‧朗格繪製的色彩球體。上方兩張圖展現了球體表面,下方兩張圖則為水平和垂直截面。

 

1746年法國畫家達勾堤(Jacques Fabien Gautier d’Agoty)繪製的圖說明了他的理論:他認為黑與白是原色,而紅黃藍則是次要色,顏色是從光和陰影中抽離出來。

 

1766年英國昆蟲學家摩西‧哈里斯(Moses Harris)繪製的色環。

 

1769年德國植物、真菌、昆蟲學家雅各‧沙弗(Jacob Christian Schäfer)繪製的色表。

 

奧地利昆蟲學家Ignaz Schiffermüller繪製的色環,主要用於幫助他識別在自然研究中遇到的顏色。

 

1809年歌德所繪製的著名色環,見於《論色彩學》一書。

 

1772年瑞士數學家約翰‧朗伯特提出金字塔形的色三角棱錐。

 

英國博物學家詹姆斯‧索爾比(James Sowerby)繪製的兩種色彩模板。

 

美國醫生愛德溫‧巴比特(Edwin D. Babbitt)在著作《光線與色彩的原理》(Principles of Light and Color)中繪製的兩種色彩模板。他相信色彩療法可被用於醫治各種疾病。

 

法國化學家米歇-歐仁‧謝弗勒爾(Michel-Eugène Chevreul)繪製的色環。1839年他提出了色彩半球系統。

 

德國氣象學家貝哲德(Wilhelm von Bezold)1874年繪製的色環。

 

1895年馬克‧梅考克(Mark Maycock)繪製的「同時對比」色表。

 

同樣是馬克‧梅考克繪製的「補色對比」色表。

 

英國社會運動家、女權運動者和神智學會成員安妮‧貝森特(Annie Besant)繪於1905年撰寫的《Thought Forms》卷頭插畫,用來描述色彩與特定情緒的關聯。

 

藝術教育家法蘭克‧帕森(Frank Alvah Parsons)繪於1912年出版的《廣告配置準則》(The Principles of Advertising Arrangement)一書。

 

出自1914年出版的《藝術家材料價格目錄》。

 

 

圖片出處:Public Domain ReviewPrint Mag

 

你可能會喜歡

公雞沒有雞雞,卻夜夜停留在女人溫柔的巷子裡:《雞冠天下》

愛因斯坦跟薛丁格怎麼合謀殺死貓咪

阿芙蘿黛蒂與上古買春之旅

奉獻自己的人活得更久也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