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雪萊的未竟鴻圖:科學怪人之外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編譯|Mumu Dylan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的名字將永遠與《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相連結,讀者或許認為她的人生就是由這部代表作品定義。但是,當1818年《科學怪人》首次出版時,她還只是個21歲的女孩;而她往後書寫的其他著作,對她來說才是人生歷程中更重要的作品。

 

  《科學怪人》只是她寫作生涯的第一個重要成就。瑪麗‧雪萊一生總共寫了六本小說、許多短篇小說、兩部劇作、旅行日記、傳記,還有為早逝的丈夫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編纂詩集,讓他的作品受到更多人注意。

 

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畫像。圖為英國畫家Joseph Severn所繪。

 

  1812年,瑪麗在父親的沙龍晚宴上遇見了默默無名的浪漫詩人珀西‧雪萊,當時被逐出家門的珀西在此謀求聲名顯赫的作家、也就是瑪麗的父親威廉‧戈德溫(William Godwin)的經濟支持。雖然珀西已是有婦之夫,但兩人很快地就墜入愛河。

 

  1814年,兩人連同瑪麗的繼妹克萊爾‧克萊蒙特(Claire Claremont)跑到法國居住,接著在1816年5月三人前往日內瓦找克萊爾迷戀的著名詩人拜倫勳爵(Lord Byron)一起度過夏天。而正是那個夏天,眾人在拜倫別墅裡的閒談中瑪麗冒出了《科學怪人》故事的靈感。1816年12月,珀西已經疏離的妻子赫利埃特‧韋斯特布洛克‧雪萊(Harriet Westbrook Shelley)在海德公園投河自盡的沒多久後,瑪麗成為了珀西的新娘。

 

舞台劇版的《科學怪人》。

 

  儘管《科學怪人》在文壇受到注目,甚至被改寫為舞台劇,但這段愉快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1822年瑪麗短暫地回到英國期間,她收到了珀西在航海途中遭遇風暴不幸罹難的噩耗。瑪麗的人生從此產生了不可逆地改變,除了過去一直仰賴珀西的寫作指導,更慘痛的是失去了一生的摯愛。

 

  雖然珀西在《科學怪人》初版時曾指導過瑪麗,但她之後的作品卻都是自己獨力完成。例如瑪麗在1819年8月寫的小說《瑪蒂達》(Mathilda),並將手稿交付給父親編輯,不過或許是因為這部中篇小說故事描寫了父親與女兒之間的亂倫關係,戈德溫從未替這本小說尋找出版商發行。

 

  當他們的兒子珀西‧弗洛倫斯‧雪萊(Percy Florence Shelley)於1819年誕生在義大利佛羅倫薩時,瑪麗也開始撰寫一部歷史小說《盧卡王子:卡斯特魯喬》(Castruccio, The Prince of Lucca),其父後來將它重新命名為《瓦爾佩爾加》(Valperga)。這是她與珀西1818年停留在義大利盧卡時就有的靈感,並直到1820年才認真地完成它。《瓦爾佩爾加》在珀西逝世後的1823年秋天發行,作為瑪麗的第二本小說它是一部關鍵作品,珀西只有修訂和檢閱寫作的語法,與故事內容幾乎沒什麼關係。

 

珀西‧雪萊、瑪麗‧雪萊與拜倫勳爵繪像。

 

  隨著珀西於1822年的意外死亡,瑪麗開始面臨每個專職作家都必須面對的現實:作品必須出版賺錢。過去她和珀西之所以能夠如波西米亞人般自由浪漫的過日子,是因為珀西是蒂莫西‧雪萊爵士的長子,也是戈林城堡的第二男爵。因此,當珀西的祖父逝世時,他繼承了一筆巨額的財富,且每年都能得到豐厚的經濟援助。

 

  但是,所有這些經濟支援都因為珀西的過世而變得不確定。蒂莫西男爵痛恨將「雪萊」的名字攤在公眾的目光前,並威脅對瑪麗停止提供任何的經濟支援。不過瑪麗仍握有商量的籌碼:她與珀西所生的兒子,年僅六歲的男孩將會在蒂莫西爵士死後繼承爵位;不過,即使拜倫勳爵為瑪麗說情調解,蒂莫西仍固執地拒絕提供任何金錢給她。

 

  為了養育孩子維持生計,瑪麗開始替倫敦的報章雜誌撰寫文章和短篇小說。然而,這些雜誌的編輯卻有許多嚴格的硬性要求。瑪麗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當我為他們寫作時,我擔心它們會使我的作品一再地縮短篇幅,直到我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傳達給讀者。」就與現今短篇小說家所面臨的處境相同,她必須不斷地刪減用詞和濃縮整部作品,以符合雜誌內容的需求。

 

托斯卡尼當地法律規定,任何海上漂來的物體必須燒毀,因此珀西的遺體由拜倫和特列勞尼以希臘儀式火化。圖為法國畫家Louis Edouard Fournier繪製。

 

  1824年6月,瑪麗出版了珀西的作品《雪萊的遺詩》(Posthumous Poem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迅速的銷售速度震驚了她的公公。驚慌失措的蒂莫西爵士因此重新與瑪麗談條件:如果她能立刻壓下剩下的出版品,並承諾日後不會書寫任何關於珀西的傳記,在他有生之年至少會提供必要的經濟協助給她及其年幼的兒子。最終,瑪麗答應了他的條件。

 

  瑪麗的第三部小說主題是當代科幻小說常見的題材:末世小說。她於1824年初開始撰寫《最後一人》(The Last Man), 描寫2073年未來的地球遭遇規模龐大的流行病。然而,她並不關心未來世界的面貌或科技演變,而是透由這本小說來紀念丈夫:由於公公禁止她寫關於珀西的故事,所以瑪麗用虛構的名字將他放進了小說裡。

 

  《最後一人》中沒有出現傳送門、複製機器或是外星人,反而預見了英國政局未來從君主轉變為共和的改變。這是其父親威廉‧戈德溫的衷心期盼,也是珀西畢生的夢想。瑪麗把這個簡單的概念變成故事裡2073年世界的時空背景:大英帝國最後一位國王結束統治。珀西變成理想化的角色「溫莎伯爵,阿德里安」,拜倫則是書中的雷蒙德勳爵,而瑪麗則賦予自己一個男性角色,並作為旁述阿德里安心境的好友萊昂內爾‧弗尼(Lionel Verney)。

 

  在撰寫《最後一人》期間,瑪麗努力與悲傷的感受搏鬥。她在1824年5月14日出刊的雜誌上寫道:「最後一人!是的!我能深切地描述這種孤獨的感覺,感覺自己是心愛種族最後留下的遺物,而我的同伴在此之前都滅絕了。」

 

  抒發完內心感受的次日,瑪麗收到另一個老友的死訊:拜倫勳爵在4月因病死於希臘的邁索隆吉翁。奇怪的是,拜倫之死反倒刺激了瑪麗完成這本小說的寫作欲望,正如拜倫為了希臘獨立戰爭奮鬥而死,瑪麗也讓雷蒙德這個角色在21世紀末期的希臘戰役中死去。

 

Theodor von Holst為1831年《科學怪人》繪製的插圖。

 

  《最後一人》完成後,瑪麗繼續寫下三部較為傳統的小說:《珀金沃貝克的財富》(The Fortunes of Perkin Warbeck,1830)、《洛多爾》(Lodore,1835)和《福克納》(Falkner,1837),並持續為雜誌撰寫許多精彩的短篇故事。她最後出版的作品是1844年發表的旅行日記《在德國和義大利漫步》(Rambles in Germany and Italy),該書描述她與兒子及其朋友從三一學院到劍橋的旅行。

 

  1844年4月,高齡92歲的蒂莫西‧雪萊爵士逝世,瑪麗與珀西的兒子成為第三任男爵,並繼承了龐大的財產。1848年,瑪麗欣喜地親眼見到長大成人的兒子與簡‧聖約翰(Jane St. John)結婚完成終生大事,而簡‧雪萊夫人也給予了她所需的陪伴──那些從珀西死後一直失去的感受。

 

  難過的是,這段美好的時光僅短暫維持了三年:1851年2月1日,瑪麗‧雪萊在兒子和媳婦的身邊,因腦腫瘤於倫敦的家中安息,享年53歲。

 

 

參考報導:Tor

 

圖片出處:Stage and CinemaeWikipedia

你可能會喜歡

世界最古老的鋼琴聽起來如何?

狐狸會夢見狡猾的夢嗎?動物夢境揭示我們尚不了解的生命

那些強大到不能讀的書

將生活演繹成樂聲:石黑一雄《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