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完全不會看譜的人來說,將一大堆線條、點和其他不直觀的註記轉換成一首完整樂曲是天大的難題。但是看得懂樂譜的人都知道,這些作曲家在紙上囉哩囉嗦的註記,才是真正能傳達樂曲情緒的精隨。
樂譜註記系統已經行之有年,為了傳達聲音的不同特性,作曲家經常會在樂譜裡以文字作為提示某段的音高、音量、表情記號或演奏技巧。在古典音樂發展初期,由於諸多主要作曲家為義大利人,因此這些用詞大多以義大利文流傳至今。
例如與速度有關的包括快板(Allegro)、中版(Moderato)、行板(Andante)、彈性速度(Rubato);表情記號包括柔和地(Dolce)、沉重地(Pesante)、急促地(Agitato)、有活力地(Con brio);音量強弱包括很弱(Pianissimo/pp)、很強(Fortissimo/ff)、漸強(Crescendo/cresc)、漸弱(Diminuendo/dim)等。
然而,有些音樂家覺得隨著時代演變,該開始寫些新的註記了。爵士樂評家泰德‧吉奧亞(Ted Gioia)稱這類新註記為「直截了當的音樂提示」,它們通常詼諧幽默,有點粗俗但非常明確。例如要求演奏者「盡可能地用樂器奏出輕柔地呻吟聲」、表現出「別抱怨key」、「不想拍照和上傳到Facebook」的情緒,或是更直白的「把不滿情緒像屎一般宣洩」。
圖片出處
Know Your Meme、Twitter、Wiki Mechanics@flickr、Internet Archive Book@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