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讓人不舒服的「少女收藏」

馬克吐溫與多蘿西‧奎克。

 

  1905年,70歲的馬克‧吐溫(Mark Twain)開始收集一群他暱稱為「神仙魚」(angel-fish)的青春少女,他堅稱這種令外界不舒服的喜好,只是因為自己渴望有孫輩的陪伴。當時馬克吐溫的親生女兒皆已長大成人,最疼愛的長女蘇西病逝已久,結縭逾30年的妻子也在前一年逝世,孤獨的馬克吐溫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寂寞。

 

  73歲時馬克吐溫寫道:「我收集寵兒:10至16歲的年輕少女,那些漂亮又甜美、純真且無邪的女孩。她們是親切的青春生物,生命處於完美無缺的喜悅中:沒有創傷、沒有痛苦和鮮少眼淚。」

 

 

馬克吐溫與神仙魚Louise Paine(左)和Dorothy Harvey(右)的合照。

 

  她們確實純真稚嫩,但絕非他所想的那麼天真。這些少女當然知道馬克吐溫是個名人,而這一切都從1905年12月17日開始:當天,馬克吐溫欣賞完德國女高音喬漢娜‧加德斯基(Johanna Gadski)的演出,15歲的格特魯德‧娜特金(Gertrude Natkin)注意到他走出了卡內基音樂廳。馬克吐溫也發現了她,察覺到她似乎想與自己搭話,於是他走上前自我介紹,並與她握手交談。

 

  第二天,格特魯德寫了一封信感謝他:「我很高興可以上前與你談話,因我感覺我們彼此瞭解。」她形容自己是吐溫「順從的孩子」,並在信末寫道:「我是一個傾慕你的小女孩。」吐溫收到信後立刻回信,並自稱為格特魯德「最年長且最新的俘虜」。他們的通信口氣充滿玩笑似地調情:他戲稱她為「小女巫」,而她則稱他是「親愛的」。這段通信過程直到1906年結束,當格特魯德16歲時,馬克吐溫漸漸對信件中的用詞感到倉皇失措,驚覺兩人微妙的關係已經變得不太恰當。

 

 

馬克吐溫專為神仙魚設計的琺瑯材質別針。

 

  或許是受到格特魯德熱情的愛慕行為激勵,馬克吐溫發現他很容易就能找到其他年輕的崇拜者,這些女孩主要來自他在百慕達度假時的同行旅客。到了1908年,他已經收集了十幾名年輕女學生,他稱她們是「神仙魚」,並授予她們成為「水族館俱樂部」的成員。在百慕達時,他甚至專門設計了一款會發出微光的琺瑯材質別針,讓她們別在衣服的左胸前。

 

  一名傳記作者提到,1908年春夏之際時馬克吐溫的通信中,有一半是寄給神仙魚們的信件:他每天都會寄出或收到一封信。此外,馬克吐溫還會邀請這些少女到位在康乃狄克州雷丁的豪宅拜訪他,並將這座宅邸命名為「純真之屋」(Innocence at Home)。 馬克吐溫在一封寄給神仙魚們的信件裡,假正經地宣布:「我費了一番功夫打造了這間屋子,主要是為了讓水族館變得舒適和宜居。」這份文件還包含俱樂部的規章制度,而神仙魚聚會的場所則是他的撞球間。

 

神仙魚聚會的場所是他的撞球間。圖為馬克吐溫與Louise Paine。

 

  1907年,馬克吐溫登上一艘前往英國的輪船,準備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榮譽學位。去程時,吐溫發現了16歲的法蘭絲‧納努利(Frances Nunnally)作為他的神仙魚,並形容她「長得很神祕」;而在回國的船程中,他又結識了年僅9歲的多蘿西‧奎克(Dorothy Quick)。一位報紙記者表示:「她在航海中與他非常親密」,多蘿西坐在馬克吐溫的腿上,頭則倚在他的肩膀。

 

  馬克吐溫收集少女的事情傳開變得眾所周知,這也鼓舞了某些成年女性申請加入神仙魚行列。例如一名受邀共進晚餐的女子穿得像12歲女孩,並在後頸綁上粉紅色的絲帶,整體看起來還以為她才14歲而已,但吐溫還是給了她一枚神仙魚別針。

 

16歲的法蘭絲‧納努利陪同馬克吐溫,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榮譽學位。

 

  馬克吐溫寫給一名年輕的神仙魚說:「外面還有很多淑女候選者,但是我覺得我們不該再加入其他人了,除非她是比莉‧伯克(Billie Burke)。」當時23歲的比莉‧伯克是個活潑可愛的喜劇演員,也是馬克吐溫最喜歡的女演員。他和其中一名神仙魚在演出後,與比莉及其他百老匯演員共進晚餐,他稱讚她說:「比莉的演技和她的美貌同樣好。」爾後,每當比莉在東北部工作,她也經常到馬克吐溫位在曼哈頓的別墅探望他。

 

  然而,就在馬克吐溫興致勃勃收集神仙魚期間,他卻鄙棄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吉恩,任她住在醫療機構以監控其不受控制的癲癇症。1908年夏天,吐溫的秘書兼助手伊莎貝爾‧里昂(Isabel Lyon)安排讓吉恩住到麻州的格洛斯特,她短暫且不快樂地待在那裡。直到1909年,馬克吐溫才允許吉恩回到位在雷丁的家,但好景不常,吉恩在同年聖誕節前夕,由於癲癇發作淹死在浴缸裡。

 

  當吉恩意外過世之時,吐溫與神仙魚的親密互動終於被另一個女兒克拉拉阻止。 1908年夏天,克拉拉從歐洲巡迴演出回來後,對父親的新興趣極為震驚。隨後她重新打理了雷丁的家,並禁止了所有神仙魚的造訪。或許是因為失去少女們的陪伴,那年冬天馬克吐溫開始對自己健康和精神衰退的狀況發牢騷。

 

馬克吐溫與海倫‧愛倫。

 

  1910年,馬克吐溫死前的幾個星期,他重燃了對少女的癡迷,他在信件和筆記本中寫下關於15歲少女海倫‧愛倫(Helen Allen)的事情,這名喜怒無常的年輕女子深深著迷於馬克吐溫。他寫道:「她爽朗、聰慧、活潑、精力充沛、堅強、壞脾氣和容易激動。」但她也令吐溫失望,因為她喜歡浪漫文學更甚於詩歌,而且對吐溫的幽默與刻意玩笑始終是「無言冷淡」以對。而更令他失望的是,她還有男朋友,吐溫則嫉妒此事:他提醒海倫維持純真,而且希望那個年輕人滾開。

 

  馬克吐溫和神仙魚的合照顯示,她們通常站立或坐在他的身邊,並用手臂環抱他的肩膀或腰。他們看起來是他的女兒,也可能是他的愛人。在關於海倫‧愛倫的筆記中,揭露了馬克吐溫渴望成為超越保護者、導師和祖父的存在。吐溫不想變老,並自認擁有年輕人的活力。他說:「凌晨兩點時,我覺得自己很老,充滿罪惡感;但八點起床刮鬍子時,我感覺自己很年輕,準備好去​應付各種麻煩,就好像我還不到25歲。」“

 

  在1904年倫敦舞台與1905年百老匯大放異彩的戲劇,是那個拒絕長大的男孩《彼得潘》(Peter Pan)。就像馬克吐溫筆下的哈克貝利‧芬一樣,彼得潘飛向遙遠的未知領域,而不是屈從於束縛限制。馬克吐溫以他一貫的熱情讚揚了這部戲劇:「所有不合理的戲劇規則都被打破,但結果卻是毫無缺陷的戲……這是一場童話故事。戲中的任何事物在現實生活絕不可能發生。這是理所當然的,因它擁有始終如一地美麗、甜美、清淨、迷人、滿意、魅力,以及自始至終的不真實。它打破了現實生活戲劇的一切規則,但保留仙境裡的一切規則,其結果完全地滿足心靈。」

 

 

圖片出處:Twain Quotes

 

你可能會喜歡

《稱不上是人》:為什麼我們能夠心安理得貶低、奴役、殘殺其他人

希薇亞‧普拉斯隱藏信件揭露休斯家暴

《Lady's 尖頭們》:乳頭與媒體間愛恨交織的點點點

《安娜想自由》:自殺的安娜,或是出走的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