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倫為何重要?哈佛教授告訴你

從部落客到暢銷作家所有人都議論著,為何狄倫能與福克納、海明威、貝克特等人平起平坐。

 

  2016年巴布‧狄倫(Bob Dylan)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引起文學界譁然,儘管人們普遍認同狄倫是偉大的作詞者,但從部落客到暢銷作家所有人都議論著,為何狄倫能與福克納、海明威、貝克特等人平起平坐。而他沒有親自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更助長了這股憤慨與困惑交織的輿論風波。

 

  然而,時至今日已經有許多學者站出來支持狄倫獲獎,哈佛大學古典學教授理查德‧湯瑪斯(Richard F. Thomas)就是其中一位。多年前他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開設了「狄倫學」課程,探討狄倫的經典作品、時代背景與文化影響,而他的新書《狄倫為何重要》(Why Bob Dylan Matters)也源於課程內容。

 

  大多數以這種方式誕生的書往往陷入一種困境:顯得過於說教性質,在這方面湯瑪斯以睿智的技巧拿捏得非常恰當。《狄倫為何重要》不像一本死板的教學手冊,而是融合了狄倫的創作過程、歷史性演出和新聞發布會等軼事、鞭闢入裡的文學分析,以及2004年狄倫初版的自傳回憶錄《搖滾記》,從一個主題談到另一個主題,向新生代樂迷與反對者闡明,為何身為搖滾歌手的狄倫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年輕時的湯瑪斯就已經愛上希臘羅馬時期的史詩詩人,以及狄倫反叛嘮叨的民謠搖滾。

 

  書中不乏湯瑪斯個人對狄倫音樂的回憶與情感,這些回憶包括他在七O年代初當研究生時熱衷的兩項主題:希臘羅馬時期的史詩詩人與狄倫反叛嘮叨的民謠搖滾。湯瑪斯挽起袖子探尋與解讀狄倫的創作意象與靈感來源,從最早的經典作品至2006年的重塑自我之作《Modern Times》,以及早期的聖經典故與後來引用的古老經典。

 

  《狄倫為何重要》除了文學分析與作者熱情,偶爾也帶有一些尖銳的意見。他觀察到有些樂迷經常抱怨狄倫沒有表演夠多的熱門歌曲,或是因為某種原因而不再喜歡。狄倫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重大轉折點:從民謠走向電氣、福音音樂時期、不受歡迎的八O年代和九O年代的重生,而每個新階段最終皆流失了部份的死忠樂迷。

 

 

  「許多人以為自己喜愛的狄倫死了。」這其實是樂迷的損失,他說道:「我想,他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而且總是領先樂迷好幾步。」湯瑪斯認為狄倫的作品是一段無法預知的旅程,而他以優雅和流暢的文字,延續與恢復了古代吟遊詩人的詩歌傳統。

 

  為了透徹瞭解狄倫,湯瑪斯甚至探望了狄倫高中時期、現年90歲的英文老師,並好幾次到現場欣賞演出,但他從未見過狄倫本人,也不認為自己有這個必要,他說:「首先,他什麼也不會說。而且這也不影響我的研究,我不需要認識詩人本人,我所需要的只有詩詞。除此之外,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而湯瑪斯運用作為學者的洞察力與樂迷的熱情,對狄倫的作品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詮釋,使世人明白「狄倫為何重要」。

 

《狄倫為何重要》精裝本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Why Bob Dylan Matters

作者:Richard F. Thomas

出版:Dey Street Books

日期:2017

 

 

你可能會喜歡

從明天起我就是大猩猩:《正常人的條件》

你的工作沒有意義,你的人生也是:《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鳶尾花根、麝香與炸藥:《花,如何改變世界?》

亞瑟‧夏內爾的童話故事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