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洛伊‧韋伯新自傳真的揭開了面具嗎?

安德魯‧洛伊‧韋伯新自傳真的揭開了面具嗎?

 

  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可說是有史以來最成功且名聞全球的音樂劇作曲家。1970年,他以《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成名,搖身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大師。自此之後的《艾薇塔》(Evita)、《貓》(Cats)、《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等作品,更鞏固其歌劇界地位。而他也是唯一一個追平美國劇作搭擋「羅傑斯與漢默斯坦」(Rodgers and Hammerstein)在百老匯同時上演四部戲劇紀錄的人。

 

  安德魯‧洛伊‧韋伯在新出版的自傳《摘下面具》(Unmasked)中回顧早年的個人生活和創作歷程,述說著學生時代和登上舞台之際。為配合自傳宣傳,雙碟精選專輯也在幾天後發行,集結他過去五十年的音樂作品,以及拉娜‧德芮(Lana Del Rey)、妮可‧舒辛格(Nicole Scherzinger)和古格里‧波特(Gregory Porter)等歌手重新詮釋的翻唱版本。

 

安德魯‧洛伊‧韋伯23歲時以《萬世巨星》成名,搖身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大師。

 

  1971年,他與第一任妻子莎拉‧哈格爾(Sarah Hugill)結婚。當時他23歲,她則只有18歲。婚禮結束次日,兩人收拾行囊踏上前往巴斯的蜜月之旅。當他們沿著公路行駛時,洛伊‧韋伯注意到妻子的眼淚。他在自傳裡回憶:「我做的事情真實地衝擊了我。我娶了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女孩,使她從原生家庭離開進入新生活,而這段新生活恰巧包括變成第一個在百老匯首演音樂劇的英國劇作家的妻子。」

 

  靈感源於T‧S‧艾略特(T.S. Eliot)作品《老負鼠的貓經》(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的《貓》劇,則是洛伊‧韋伯創作生涯的一大挑戰,他說:「總有些人認為音樂劇的形式不會成功,但試想《漢密爾頓》(Hamilton)就知道這種觀點不是真的。如果有人在三、四年前跟你說:『聽著,我有個嘻哈音樂劇的想法,內容描述人們不太熟悉的美國開國元勳故事。』你可能會回他:『等等,我不太確定這行不行得通。』」

 

  但安德魯‧洛伊‧韋伯很早就學會憑直覺做事,儘管當年許多評論家認為《貓》是「非常冒險的作品」,但事實證明它最終成為了百老匯歷久不衰的經典之一。洛伊‧韋伯將作品成功歸功於與劇場之間的配合協作,從劇情、配樂到佈景設計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完美無誤。

 

新自傳雖然提及了他的私人生活,但更多篇幅是關於音樂劇產業的經歷。

 

  然而,新自傳雖然提及私人生活,包括與莎拉‧布萊曼的婚外情導致和前妻離婚,但似乎並沒有真正的「摘下面具」,許多部分僅點到為止。取而代之的是更多關於音樂劇產業的經歷,一頁接著一頁描述商業交易、版稅爭議、購買倫敦皇宮劇院等事件。

 

  儘管自傳篇幅超過500頁,但時間卻止於1986年《歌劇魅影》的百老匯首演,僅回顧了安德魯‧洛伊‧韋伯一半的過去。他在自傳最後一章坦承:「我原本打算將回憶通通塞進一本書裡,但我的囉嗦阻礙了目標。」

 

 

書籍資訊

書名:《Unmasked

作者:Andrew Lloyd Webber

出版:Harper

日期:2018

 

 

你可能會喜歡

五歲孩童的語言中就已經展現了性別差異

〈夜之樂音〉: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1986)

追逐生命的本質──《尋找約翰柯川》(Chasing Trane)

或許皆如伊卡洛斯:《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