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覺得你跟他裝可愛發出的聲音很煩

嬰兒更喜歡與自己類似的元音,對於大人假裝的高音音調則耐性有限。

 

  我們知道嬰兒喜歡照顧他的人用高音音調對他說話,而不是以普通的音調。不過最新研究提供了另一個觀點:比起照顧者一再假裝的高音音調,五個月大的嬰兒似乎更喜歡聽同儕的聲音。

 

  魁北克大學的科學家運用特殊的語音合成器模擬人類的聲道,調整聲帶、舌頭和嘴巴變化發出不同音高與共鳴的元音,測試嬰兒對不同音調的偏好。這個特殊裝置讓科學家能夠比較嬰兒聽見同儕與大人說出的元音反應有何不同,他們訓練嬰兒聽到聲音後頭會朝向(或撇開)棋盤圖像,藉由觀察嬰兒的轉動方向知道他們喜歡哪種聲音。

 

  研究結果出乎意料之外,五個月大的嬰兒專注聆聽同儕發出的元音時間,比大人還長40%,顯然他們更喜歡與自己類似的元音,對於大人假裝的高音音調則耐性有限。

 

跟嬰兒說話對兒童發展至關重要,經常聽見照顧者用高音音調說話的嬰兒,在兩歲時詞彙量相對較多,在七歲時智商也較高。

 

  這些發現為嬰兒早期語言學習提供新觀點,現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父母言語對嬰兒語言發展的影響;例如以高音音調發出的聲音更容易吸引嬰兒注意力,進而影響他們長大後的詞彙量。無可否認,跟嬰兒說話對兒童發展至關重要,經常聽見照顧者用高音音調說話的嬰兒,在兩歲時詞彙量相對較多,在七歲時智商也較高。

 

  雖然嬰兒喜歡聽大人用高音對他們說話,但更喜歡聽同儕聲音的現象可能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作者提出,聆聽同儕聲音會激勵剛出生的嬰兒更常發出聲音,促使他們在幾個月後開始說兒語。

 

  兒語是嬰兒用「最喜歡」的一至兩種輔音(如BABABA)所組成的重複語言音節,也是未來語言能力的重要指標。較早開始穩定說兒語的嬰兒能說出更多單字,並在兩歲左右擁有更多詞彙量。這並非第一個研究提出嬰兒自己的聲音可能在語言學習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嬰兒牙牙學語發出的輔音,幫助他們將語音過濾為更容易掌握的東西。

 

  研究表明,嬰兒更喜歡與自己兒語類似的字詞,例如很常說「BABABA」聲音的嬰兒,更喜歡聽見含有「B」音的單詞。這點類似於「雞尾酒會效應」:人們身處在吵雜的房間時,具有忽略背景其他對話或噪音的聽力選擇能力,我們會過濾並挑選自己更感興趣的對話聆聽。同樣地,嬰兒的注意力也會被與他們最常發出的相似聲音吸引,幫助他們在各式各樣的聲音字串,挑選他們能夠發出的聲音。

 

嬰兒從周遭的大人身上學習語言,但他們也從自己發出的聲音學習。

 

  關於失聰嬰兒的研究也支持了「嬰兒感知自己聲音」的重要性。研究指出,天生失聰的嬰兒雖然也會說兒語,但他們開始說的時間比普通嬰兒還要晚得多。由於沒有得到回應(聽不見自己的兒語),失聰嬰兒會在幾個月後停止說兒語的行為。

 

  這些研究讓我們對人類語言的形成有更全面的認識,嬰兒從周遭的大人身上學習語言,但他們也從自己發出的聲音學習。這些新發現表明,語言的學習可能比我們以前認為的還要早開始。

你可能會喜歡

衣服真的會殺人的年代

二戰的代價:殺死兩位科學家的「惡魔之核」

法蘭西斯‧麥克安德魯: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鬼屋?

克卜勒也曾嘗試施行煉金術(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