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致詞代表不是改變世界的那一群人

研究表明,成績優異的畢業生致詞代表或許會有穩定的工作,但他們通常也不會對世界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你還記得你高中畢業時,代表全體畢業生領證書的那位功課優異同學是誰嗎?他或她去了哪裡?做了什麼?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是否跟你的人生有很大的不同?

  

  每逢畢業季,北美高中都會有一至數名畢業生代表致詞——他們通常是成績平均績點(GPA)最高的人。但是,這些表現最優秀的學生離開校園以後,卻不會是改變世界的那群人。

 

  科學部落客艾瑞克‧巴克(Eric Barker)在新書《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提及1995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追蹤了81名畢業生致詞代表在畢業十四年後的成就。波士頓大學研究員凱倫‧阿諾德(Karen Arnold)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儘管幾乎所有畢業生致詞代表都有好的出路,卻沒有人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其中90%為專業人士,40%在各自領域位居最高層級,但他們之中沒有任何人成為高瞻遠矚的夢想家。

 

 

  巴克說:「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努力拿到好成績,並成為畢業生致詞代表。這些人確實做得很好,成績方面也無可挑剔。但奇怪的是,他們畢業後似乎沒有達到同樣的成功高度。」

 

  巴克相信阿諾德當年觀察到的現象,到現在也沒有明顯改變。他表示:「他們(畢業生致詞代表)不會改革或領導體制,而是融入其中成為一份子。阿諾德的研究表明,畢業生致詞代表在那些重視獎勵『守規則者』的學校裡發光發熱,但這些特質不會驅使他們在職場展現跳脫框架的創新思維。」

 

「畢業生致詞代表不會改革或領導體制,而是融入其中成為一份子。」

 

  此外,學校傾向於獎勵在各方面都表現良好的通才,但許多傑出的創新者往往是專注在特定領域。這種全心全力投入感興趣事物的態度,可能讓他們在現實世界脫穎而出,但肯定不會有漂亮的成績平均績點。

 

  巴克認為學校應該將重點聚焦在鼓勵更多的創意表現,許多教師雖聲稱欣賞有創意的學生,但根據另一項研究(儘管樣本數較少)指出,教師其實常因為他們不墨守成規的態度而感到氣餒或失望。

 

  巴克說:「這些學生不喜歡遵守規則,他們的做事方式也與眾不同。」再加上創造力需要多方嘗試實驗,而實驗必定經常失敗。巴克以一名電影導演為例:他拍的第一部電影非常失敗,但第二部電影卻取得了商業成功和票房收入。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會對這個導演刮目相看。但這樣的人在校的成績表現,往往只落在中等的位置。

 

  當然,畢業生致詞代表並沒有過著特別不愉快的生活,他們從許多方面也獲得滿足和成就感。重點在於學業成績不代表一切,也不是改變世界的必要條件。

 

 

圖片出處:Liz Sauerbrunn@flickrDaniel Foster@flickr

 

你可能會喜歡

為什麼美國有這麼多人相信疫苗陰謀論?

改進您的形狀,不規則的必須死:《平面國》

吃得像亞里斯多德一樣

第一屆青少年評論文學獎直播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