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世博,機器人Elektro擁有當時最大的腦

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的機器人Elektro。

 

  「女士先生們,我很榮幸述說我的故事。我是個聰明的傢伙,因為我有很棒的大腦,由48個繼電器組成。」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機器人Elektro這樣對觀眾自我介紹。它身高210公分,體重118公斤,還能表演26種不同的戲法,包括走路、說話、計算和唱歌。儘管它擁有700字左右的單字量,但它的反應其實是用預錄的黑膠播放。Elektro的經典口頭禪是:「我的大腦比你大。」確實,它的大腦重達25公斤。

 

  Elektro是西屋電氣開關設備部門開發的機器人家族成員。1920年代初,西屋電氣成功開發出全自動變電站,為了進一步提升效能,工程師提出從遠端調度變電站系統的方法。這個改變傳統操作程序的想法不但催生了Televox控制單元,也讓西屋電氣開始發展各式各樣的機器人。

 

  Televox由工程師羅伊‧溫斯利(Roy J. Wensley)開發設計,它能根據收到的聲音在變電站進行開關調度。Televox的一部分放在中央發電廠調度員的辦公桌上,另一部分放在變電站內。中央發電站的Televox利用音叉振盪器產生不同頻率,當接收端的Televox收到頻率轉換成可解讀的編碼,並透過現有的電話線將編碼傳到變電站。變電站便依據編碼內容處理採取相應的動作,例如打開或關閉特定的開關。

 

西屋電氣機器人家族成員:Herbert Televox(左)、Elektro複製品(中),以及原始版本的Elektro(右)。

 

  溫斯利相信這種裝置具有商業前景,可以廣泛應用在公共設施領域,於是請求廣告部門幫忙宣傳,但卻被拒絕了。幸好溫斯利當時能自由運用的專案預算充足,他決定打造一台攜帶式的Televox模型以利推廣,1928年的廣告宣傳將Televox描述成「即將成為未來僕人的新裝置」。嗅覺敏銳的溫斯利也明白,繼電器和電線所組成的盒子肯定無法吸引普通民眾的目光,所以他決定動點手腳。

 

  1928年2月21日,「Herbert Televox」在紐約的Level Club首次亮相。這個以Televox控制單元組成、外觀粗糙的「機器人」更像是牆板打造的人形立牌,他還為Herbert Televox設計出一段噱頭:在紀念喬治‧華盛頓誕辰當天,機器人為一幅華盛頓肖像揭幕。溫斯利幫控制單元取名、賦予外型和性格的想法被視為一項創舉,使機器人變得更貼近大眾。

 

  興奮的記者誇大了Herbert Televox的能力,宣稱它能遠端控制並管理整個房子。為了糾正錯誤報導,溫斯利花了很多精力來澄清Herbert的實際功能。然而,浮誇的宣傳還是成功製造了話題,並引起許多單位的興趣。例如美國軍方考慮運用Televox進行遠端遙控槍支射擊;沒有全天候待命人員的鄉下機場也考慮在晚上飛機降落時,以它來自動為跑道開燈。

 

Elektro能表演26種不同的戲法,包括走路、說話、計算和唱歌。

 

  1929年,溫斯利偶然被調去協調冰箱的工程和行銷業務,因此來到位於俄亥俄州曼斯菲爾德的電器分部。他在這裡遇見了幾名志同道合的工程師,這群人很快合作推出了Katrina van Televox、Rastus和其他機器人,並在每次反覆運算中不斷改良機器人的運動模式、聲音、控制單元和能力。

 

  Elektro可說是工程師們打造的終極版本,它的身體、手臂和腿以鋁板製成,其他零件則從工廠裡拼湊出來:像是偷偷拔走熨斗、咖啡壺、鬆餅機的電源線,還有吸塵器上的輪子。它在世界博覽會上首次亮相驚艷全場,接著開始到全美各地巡迴表演,還曾為西屋電氣叫賣產品。如果你以為它只是宣傳噱頭的話就錯了,這群發明Elektro的工程師可說是開發機器人的先驅,它們試圖以聲控方式將機器人從科幻小說帶到現實世界。

 

Elektro的構造說明。

 

  操作員雖然用麥克風向Elektro下達語音指令,但機器人其實聽不懂這些話。工程師將音節編碼,經由一連串轉換和傳輸讓Elektro進行動作。根據1942至1943年間與Elektro巡迴表演的布魯斯‧哈迪(C. Bruce Hardy)指出,所有語音指令開始或結束都遵循3-1-2音節的模式,每個音節之間會稍微停頓防止出錯。表演時的所有操作都是經過編排的劇本,並非隨機的即興演出。

 

  此外,走路也是Elektro的噱頭之一,但其實它並不是真的走路。它左膝彎曲右腿拖後看起來像在走路,實際上利用了舞台軌道以輪子移動(沒錯,就是從吸塵器拔下來的輪子)。

 

Elektro和西屋電氣的其他機器人一樣:它也會抽煙。

 

  Elektro和西屋電氣的其他機器人一樣:它也會抽煙。助手在機器人嘴唇的洞裡放上香煙,然後點燃它。Elektro會吸幾口煙,然後在助手把煙熄滅前呼出一小口。每次表演結束後,操作員就得清理管線裡的焦油。如今,抽煙機器人仍然存在,但變成在實驗室裡吞雲吐霧,協助專家研究肺部疾病。

 

  1941年,Elektro的嘴唇上又多了一個洞,但這次是因為一項無害的派對把戲而生。Elektro喜歡向觀眾挑戰,工程師便設計了吹氣球比賽,看誰能比它先吹爆氣球。當然,配置空氣軟管和壓縮機的機器人總是贏得勝利。

 

  1940年,Elektro的機器狗Sparko也加入世界博覽會。Sparko能夠前後移動、坐下、轉頭、搖尾巴和吠叫。這隻機器狗是唐‧李‧哈德利(Don Lee Hadley)根據自己的愛犬設計出Sparko,西屋電氣共委託製作了三隻機器狗,但沒有一隻保存至今。

 

Elektro與機器狗Sparko。

 

  Elektro短暫經歷好萊塢拍片的風光後被封箱送回誕生地曼斯菲爾德,而且幾乎被世人遺忘。幸運的是它並沒有被丟掉,而且被俄亥俄州曼斯菲爾德紀念博物館收藏永久展出。館長史考特‧舒特(Scott Schaut)蒐集大量有關西屋電氣公司出產的機器人技術資料,儘管他總是在找尋其他的相關產品,但這件事其實非常困難,他悲傷地表示:「每天都有歷史文物被丟掉或扔進垃圾桶,人們絲毫不考慮它對社會和歷史後代的重要性。」

 

  舒特蒐集的資料還包括六張西屋電氣機器人團隊繪製的女性機器人草圖,它們具有類似Elektro的特徵,但髮型、臉部表情、胸圍和臀部尺寸都有所不同,而且還穿著裙子。難過的是,這些女性機器人從來沒有真正製造出來。

 

 

參考報導:IEEE Spectrum

 

你可能會喜歡

根據1919年編劇手冊世界上的劇情只有37種

愛德華‧李耳的亂來植物學

呃,可是我們不喜歡貓:英格蘭的第一次貓展血淚史

權力讓人腦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