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是否弄錯了什麼?

對學齡前的孩童施加太多知識或才藝教育,是否真有意義?

 

原文|Erika Christakis

編譯|Mumu Dylan

 

 

  美國教育工作者艾瑞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在2016年的書籍《當小小孩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Little)中指出,對學齡前的孩童施加太多知識或才藝教育沒有意義,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其實是教師本身與孩童之間建立的人際關係聯繫。

 

  踏進現在的美國幼稚園教室,你會看見精心佈置的豐富多彩環境,每道牆都掛滿了字母表、長條圖、教學海報、教室規矩、日曆、時間表和勵志小語,對一個四歲小孩來說它們就像一堆符號密碼,但成年人稱之為「閱讀」。很難想像過去二十年內學前教育發生了多大的轉變,這些轉變不局限在教室牆上,就連教育學和課程也產生了變化。現在,美國幼稚園的一天更著重在所謂的「課堂作業」和照本宣科的直接教學法,這種方法通常應用在年齡較大的學生身上,由老師控制課程內容與節奏,直接指示學生該怎麼做。

 

  題為《幼稚園是新的一年級生嗎?》(Is Kindergarten the New First Grade?)的研究透過比較1998年與2010年全美幼稚園教師的態度發現,老師希望孩子在年底前學會閱讀的比例從30%大幅提升至80%。研究人員還提到,老師讓孩子花在作業簿和學習單的時間變得更多,花在欣賞音樂和藝術的時間變得更少,研究作者最後沮喪地總結:幼稚園已經成為新的一年級生。

 

「學前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區別正逐漸消失。

 

  現在,幼稚園變成進入小學前的看門人,而不是讓孩子自由學習的空間。在擁擠的幼稚園教室裡,老師們哄騙孩子在玩樂前先完成他們的「作業」。然而,更早開始學習繁瑣複雜的知識技能,不但讓他們失去應有的好奇心,也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如今,越來越多孩子缺乏複述簡單故事或使用基本連接詞和介詞的語言能力,也難以做出概念性的類比。

 

  新的研究聽起來更讓人不安,針對田納西州公立幼稚園體系的專業評估發現,儘管參加過學前教育的孩童做出更多的「入學準備」,但與其他沒參加過學前教育的孩童相比,他們在一年級時的學習表現比較糟糕。到了二年級,他們在閱讀、寫作、語言和數學能力測驗的表現也較差。研究人員指出,過度依賴直接教學法和重複且架構不良的教學方式可能是罪魁禍首: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接受相同且乏味的課程,導致他們越來越失去學習熱情,這是可預見也可理解的後果。

 

  學前教育是美國教育體系中相對新的部分。除了少數例外,政府在早期教育發揮的作用有限,直到1960年代聯邦政府啟動「啟蒙方案」計劃為止。在大批婦女進入全職工作前,私立幼稚園並不常見,而且主要是提供孩子安全的社交空間,並讓他們學習與人相處。

 

  然而,在過去幾十年,兒童看護和學前教育開始從家庭轉移至機構:美國近四分之三的四歲兒童現在正接受某種形式的「非家庭看護」,該類別涵蓋各式各樣的私人或公共補助的學前教育環境,包括家庭托兒所、私人開辦的幼稚園,以及公立小學的學前教育計劃。在上述的相關項目中,「學前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區別正逐漸消失。

 

  不幸的是大部分家長也傾向認同這種轉變,無論是因為擔心孩子未來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沒有立足之地,還是因為找不到或負擔不起更好的選擇,這種壓力顯而易見:要麼選擇「錯誤」的學前班,要麼選擇在家輕鬆的學習語言,但又怕選擇後者讓孩子將來無法上大學、找不到工作,甚至可能不被允許讀一年級。

 

學前教育真正的重點不是只著重在學習詞彙和閱讀,還應該包含傾聽與對話。

 

  媒體報導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這些擔憂,但對於優質學前教育的實際學術共識則是另外一回事。半世紀以來,耶魯大學教授愛德華‧齊格勒(Edward Zigler)一直是兒童發展與早期教育政策的領導者,據他與其他專家表示,好的學前教育應具備幾個特點:提供孩童有機會使用和聽到複雜的語言互動;課程支援廣泛的入學準備目標,包括人際關係與社會情感能力,以及主動的學習興趣;鼓勵具有意義的家庭參與;提供知識淵博且素質優良的教師。

 

  克里斯塔基斯在書中表明,學前教育真正的重點不是只著重在學習詞彙和閱讀,還應該包含傾聽與對話,教育政策似乎忘記了自發性溝通對於孩童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孩童透過與成年人交談從中獲取資訊,藉此瞭解事物運作的方式,以及如何解決困擾自己的難題等等。

 

  教師在這方面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2011年發表在《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期刊的研究發現,學前教育教師在非正式課堂環境中使用精巧字彙的情形,能預測他們學生在四年級時的閱讀理解和詞彙程度。然而,今天幼稚園教室裡的對話大多過於簡單且單向,因為老師按照高度制式化的時間表讓孩童學習,把他們從一個活動趕去另一個活動,並用簡單快速的詞彙(例如做得很好)來表示認可。

 

  教師用封閉式陳述和開放式問題有很大的區別。試想教師走近一個正在畫畫的孩子說:「哇,你畫的房子好漂亮喔!」假如這個孩子其實不是畫房子,他可能會感覺很羞愧,即使他真的是畫房子,老師也打斷了進一步討論的可能性。更有幫助的說法是:「跟我分享你的畫好嗎?」開放式的問題不但邀請孩子思考,也可以得到其他已知和未知的資訊,畢竟要預測孩子學會或還沒學會什麼並不是那麼容易。微小的教學差異也能建立一種認知習慣,一個讓孩子自發思考的催化劑。

 

相對鬆散的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其實更適合孩童,但最大的障礙是它不符合現階段的教育方針。

 

  克里斯塔基斯表示「對話才是真金」,對話是人類社會擁有最有效的早期學習系統,比目前所有實施的閱讀理解課程還更有價值:一項針對兒童早期讀寫課程的數據分析顯示,找不到任何證據證明這些課程對日後語言或閱讀能力有影響。相對鬆散的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其實更適合孩童,但最大的障礙是它不符合現階段的教育方針。

 

  美國早期教育可以理解成從「思考為主的課程」走向「學習知識的課程」,而後者不但無法改善師資水準還可能變得更糟。缺乏經驗或資源的教師直接按照制式的教學計畫只有一個原因:因為它能給出確切的目標,並自我說服孩子至少透過這種方式學到了一些東西。儘管這種方式相對簡單方便,但它的價值卻微乎其微。一項針對11個州、700間幼稚園的大型研究發現,教師與孩童之間有實際互動和聯繫的只有15%。

 

  現階段的學前教育忽略了最重要的師生互動,使下一代陷入險境。儘管將學術知識導入學前教育被證明能縮小貧富差距造成的成績落差,但頂尖兒童政策專家羅伯特‧皮安塔(Robert Pianta)警告:「毫無證據證明,我們的學前教育體系適合這種課程。」據他估計,將大量知識導入學前教育的做法,最終成績差距縮小的幅度大約只有5%;而研究證明,若有優質的學前教育計劃,成績差距是能縮小達30%至50%,表明學前教育的品質無比重要。

 

 

書籍資訊

書名:The Importance of Being Little: What Preschoolers Really Need from Grownups

作者:Erika Christakis

出版:Brilliance Audio

日期:2016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那果真是痛苦的逆境嗎?從孩子的觀點研究貧窮

寬恕很高貴,但也很生物

電梯、冷凍庫跟流沙,困在哪裡死得比較快?《然後你就死了》

《漢娜的遺言》播出後,男孩子更容易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