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於2019年安錫獎奪下「水晶獎」榮耀的法國動畫《隻手探險》在舊有的冒險故事公式上給出了新意,有別一般冒險型故事,不僅角色主體的不完整外(手分離於身體),其冒險的目的性雖明確卻也不傳統,隨著每一冒險環節的改變而即時衍生出不明確的目的與行動,緊緊對應著作品「如何去面對突如其來的命運」、「是否能翻轉既定的命運」主題。
非大多追隨單一目標的冒險型作品般,側重過程而非結果,甚至可說叛逆但自由地,認為心靈層面的價值遠大於現實成果,並以極具創意的「斷手冒險記」方式,來呈現前述對觀眾可能是「老生常談」的價值觀。
心靈層面大於現實成果的價值,以「斷手」與「身」為表面的設定來體現,展現了身與靈是何以分離運行。有趣的是,為何是「斷手」而非「斷腳」,或者其他身體部位?作品鏡頭提供了一個答案:每當腦子有行動念頭時,往往具有立即行動能力的便是手了,除了手的行動敏捷能立即探索外,同時也有著其他部位所沒有的創造能力,因而比起其他身體部位有著「能單獨生存」的靈動性。
此外,其所在的身體部位位置,更是一舉起就與能與眼睛平行,透過「靈魂之窗」的紀錄將行為烙印在回憶中,與主體思考有著緊密的牽絆;因而在手與身分離的期間,能見每當身體受制於現實而無法隨心所欲時,「斷手」便代替主體思考,彌補現實所不能達成的意念,呈現靈與身分離的結果,屬於不向命運低頭,代身體力行的理想狀態,象徵著自由意識。
除了眼睛紀錄下的回憶外,以收音器來紀錄聲音與記憶也占了本作極大部分,在片中是主角除了手外,另一種探索生命的渠道。五感中,聽覺雖不如觸覺來得具象,但卻多了更多的自由想像空間,比如片中以雙手反覆壓著耳骨來想像自身踩踏在北極的雪地上;聽覺的設計因而如同「斷手」與「身」分離象徵「行動」與「自由意識」,「聲音」與「想像」更補強了命運受牽制,但思想不受限地以靈魂而非肉體的方式,來衝撞現實下的命運走向,英文片名《I Lost My Body》或能擴寫為《I Lost My Body but I don’t Lost My Soul》,因而使得開放結局在自由意識基礎之下,有了現實以及思想上的雙重解讀
電影資訊
《隻手探險》(I Lost My Body)-Jérémy Clapin,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