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如何活過1918年奪命流感

1918年流感大流行,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

 

  儘管流行病肆虐造成巨大傷害,人們對它卻產生歷史性的遺忘。這些事件沒有豎立大型紀念碑,而過程往往只被經歷傷痛的人單獨記住。

 

  1919年,法蘭西斯‧圖爾舍神父(Rev. Francis E. Tourscher)想起這種缺乏實地記錄的歷史經驗,於是著手整理一年前在費城流感大流行期間,在第一線不眠不休照顧病患的修女回憶(在醫療體制完全現代化以前,許多現在認為是護理師的工作都由修女進行,照顧窮苦病患被認為是慈善義舉,而非真正的職業)。她們的故事被集結成冊共一百多頁,分別於三月、六月和九月由費城美國天主教歷史學會出版。

 

  圖爾舍神父在引言申明,重要的是在「記憶仍然清晰的時候盡量蒐集事實」,他寫道: 「沒有記錄的事實很快就會隨著瞬息萬變的時代消失。個人經歷的事件,即使是最悲痛、最悲慘的事件,通常也會跟著直接相關的人死亡而過去。除了純粹的統計數字,以及1832年費城爆發霍亂的『紙本記錄』中得到的模糊印象外,我們知道的並不多。我們對1348年歐洲的『黑死病』和1529年英國的『汗熱病』的認識,大概跟我們對1849年和1854年肆虐城市南部、威脅北部的『黃熱病』的瞭解一樣少。」

 

  在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又稱西班牙流感)中,費城是疫情最為嚴重的美國城市之一。儘管當地醫學專家對流行病的群聚感染達示擔憂,但大量群眾仍在9月28日參與「自由貸款遊行」,隨後費城的病例激增。在六個星期後,將有12000人死去。

 

新來的病患在辦公室等待,直到有人去世空出病床。

 

  直接的後果是醫療體系不堪負荷,臨時醫院搭建在體育館和活動大廳——由於城市限制進行社交活動,這些大型聚會場地暫時不再需要。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護理師,尤其是許多醫療人員自己也染上了流感。1918年10月10日,大主教鄧尼斯‧約瑟夫‧多爾蒂(Dennis Joseph Dougherty)寫了一封公開信,不僅授權開放教區大樓用於照顧病患,並允許非隱居的修女執行護理工作。

 

  城市各區的修女紛紛響應參與,她們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醫學訓練,只是自願幫忙出一份力。一名在急救醫院的修女說:「剛開始,我被駭人的恐懼所震撼,因為我一生中只跟死亡有一次近距離接觸。但我意識到自己必須做點什麼,我迅速穿上長袍和戴上口罩。」

 

  另一名修女描述了10月12日在費城綜合醫院幫忙的第一天:「從入口到病房似乎沒有盡頭,其中一名修女悄聲對我說:『我們該怎麼進來呢?』——意思是第二天要怎麼進來。我回答說:『我想我們可以順利進來;我比較擔心的是,我們該怎麼出去?』」

 

  她們在病房看見的情景與其他修女看見的一樣:每張病床都躺著屍體,沒有足夠人手和資源能照顧病患。在布羅德街和斯奈德大道的一間急救醫院裡,一名修女描述新來的病患在辦公室等待,直到有人去世空出病床。另一名在聖派翠克急救醫院的修女回憶,當時的情況「言語無法描述」:

 

  「讀到或聽聞苦難是一回事,在現實親眼看見又是另一回事。大廳裡到處都安置帆布床,男人睡在第一層,婦女和兒童睡在第二層。幾乎所有的種族和病症都在這裡。」

 

西雅圖警察配戴口罩執勤。

 

  當時費城的多間醫院仍實行種族隔離,而修女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探望病患,那些只能待在家裡,沒有地方可去,而且沒有人照顧的病患。他們因為饑餓和被無視所受到的痛苦與疾病帶來的痛苦不相上下,一名修女說,「有時不是因為貧困使人們遠離窮人」,而是「對災難的恐懼與驚慌」使其他人遠離他們。

 

  在擁擠的公寓裡,修女們發現整個生病的家庭,有時死者的屍體還會在家中放好幾天,等待操勞過度的殯葬人員來處理,修女們盡其所能地提供協助:打掃衛生環境,如果有需要也會帶食物過來,更重要的是提供人道關懷。

 

  費城的勞工階層和移民社區因為距離較近,而且難以獲取醫療資源而特別嚴重,但這場流感並沒有金錢與階級的界限。一名男子開車前往修道院尋求幫助,因為「他雖然擁有很多錢,但無法為垂死的妻子與孩子找到醫療協助」。

 

紅十字會緊急救護站在流感大流行期間進行的訓練。

 

  一些接受治療的人最終康復,例如一名18歲的速記員,但有些人就沒有那麼幸運,包括一名剛從法國戰場歸國的年輕士兵。為信徒舉行臨終儀式經常出現在修女們的故事裡,她們將其視為使命之一。然而,她們關心每一個人,無論宗教信仰是什麼。她們進入窮人的陋室和富人的豪宅,挨家挨戶地探訪城市各處的病患,只希望不要漏掉任何一個人。

 

  在圖爾舍神父的紀錄中,大多數修女為匿名受訪;他寫道,「自我吹噓不是這些基督教優雅女性的精神原則」。彙編後的報告裡有幾頁是專門介紹死於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已故姐妹」,並為她們撰寫短篇傳記,例如瑪麗‧卡麗娜修女(Sister Mary Carina)「對聖約瑟夫教區的流感病患的犧牲貢獻」,於1918年11月6日去世;英維奧拉塔修女(Sister M. Inviolata)在「號召志願者到費城醫院照護患者時,無私地提供照護服務」,於1918年10月26日去世。

 

  1918年10月對費城來說是個痛苦的月份,幸好最終新病例減少,急救醫院陸續關閉,城市也恢復了生機。在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與流感大流行後,倖存者渴望向前邁進。這些關於同情和無私奉獻的故事,在流感大流行高峰的幾個月後被記錄下來,保存它們正是為了讓人們記住這些過去。

 

 

原文出處:Jstor

 

你可能會喜歡

埃米‧諾特:永遠改變了物理學的女性數學家

你從父親繼承的不只是基因

蓋‧朗沃斯:色情作品如何讓女性沉默

男人與狗:巴甫洛夫不相信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