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陰謀論」這個詞的出現要晚得多。直到幾十年前,陰謀論才開始具有今日的負面含義,指控某人為陰謀論者更像一種侮辱。
因此,以「陰謀論」解釋「陰謀論的起源」也就不足為奇。這個陰謀論聲稱,美國中情局(CIA)在1967年發明了這個詞,目的在於「用特定詞彙污名化陰謀論支持者」,反擊那些不相信甘迺迪遇刺案官方調查結果,以及質疑兇手李‧哈維‧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並非單獨行動的理論。
這個陰謀論甚至有兩種版本:極端的版本是中情局「創造」了這個詞,因為「陰謀」和「理論」兩個單字以前從未同時出現過;溫和的版本則承認陰謀論這個詞以前就存在,但仍然宣稱中情局刻意賦予它負面含義,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
近年來,溫和的版本特別受到歡迎,原因有兩個。首先,人們很容易找到反駁極端版本的證據,因為用網路搜尋很快就會發現,「陰謀論」一詞早在1870年左右就出現過,直到1950年代才被頻繁使用,所以中情局並沒有「創造」這個詞,即使是堅定的陰謀論支持者也很難忽略這個事實。其次,美國政治學家蘭斯‧迪哈芬-史密斯(Lance DeHaven-Smith)幾年前在書中宣傳了這種說法,讓溫和的版本廣為人知。
儘管對陰謀論起源和發展提出了不同說法,但兩派支持者都把矛頭指向中情局一份名為《關於對沃倫報告的批評》(Concerning Criticism of the Warren Report,1976年《紐約時報》依據《資訊自由法》公佈)的文件,將其視為確鑿的證據來源。
這份文件對於許多民眾質疑甘迺迪遇刺案的官方調查結果表示擔憂,尤其是沃倫委員會(Warren Commission)認定李‧哈維‧奧斯華為單獨行動這點。它的另一個目的旨在為中情局背書,回擊質疑官方調查與事件過程的民眾。例如它強調一個頭腦正常的人,並不會選擇像奧斯華這樣情緒不穩定的人作為陰謀論的棋子,並指出各種民間推論的邏輯謬誤。
人們可能覺得中情局試圖影響公眾輿論的做法有問題,但文件裡確實沒有跡象表明中情局打算把「陰謀論」當成武器對付輿論,更別說刻意引入「陰謀論」否定質疑聲浪。事實上,陰謀論的單數形式從未在文件裡出現過,複數形式也只在第三段出現過一次,文件寫道:「很多陰謀論經常懷疑我們的組織,例如錯誤地聲稱李‧哈維‧奧斯華為中情局工作。」
這份文件以非常隨興的方式使用這個詞,顯然不認為需要特別去定義它。這表明「陰謀論」並不是一個新的用詞,在當時已經廣泛用於描述「非主流的理論」。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個陰謀論,又為什麼這麼多人相信呢?迄今為止,還沒有學者對這個特定理論的發展過程進行全面分析,因此很難準確指出它何時出現。但根據初步研究,這個陰謀論大致在1980年代或1990年代左右形成。
直到1980年代,「陰謀論」才開始帶有今日普遍認為的負面含義。因此,「陰謀論起源」的陰謀論更可能是對於日益增長的負面形象的一種反應。而之所以那麼多人相信美國中情局發明「陰謀論」,或許跟甘迺迪遇刺案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及其探討熱度有關。我們也許生活在一個充滿陰謀論的時代,但這些理論在過去甚至更加流行。
至少從17世紀到1950年代,陰謀論一直是被廣泛接受的理解世界方式,經常用於否定某些事件的官方說法。支持者相信這個世界背後由一群以精英階級構成的組織操控,目的在於對付試圖破壞國家的外部敵人或顛覆者。但直到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陰謀論才開始變成對「重要事件其他解讀」的貶義詞。
這種從主流輿論變為邊緣理論的副作用是,陰謀論者開始更針對社會和政治精英,不再關心所謂「敵人對國家的陰謀」,而是更關心「國家親手策劃的陰謀」。另一個副作用是,陰謀論者淪為一種貶義詞。甘迺迪遇刺案是第一個陰謀論者指控政府秘密策劃邪惡行動的重要案件,並提供許多後來被視為陰謀論的其他推論,就像1967年的中情局文件所述。這也難怪陰謀論者會相信這個詞的出現,是政府為了維護官方調查結果,而刻意汙名化質疑者的手段。
原文出處:The Conversation